一种轨道列车车轮动态检测中的弹性踏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7317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列车车轮动态检测中的弹性踏板,涉及轨道列车车轮动态检测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上踏板,该上踏板的上表面用于与列车车轮的外圆周的顶点接触;下踏板,下踏板位于上踏板的下部,下踏板的下表面设有若干自下而上延伸的螺栓,从而将上踏板和下踏板固定一起;以及弹性垫,弹性垫被夹持在上踏板和下踏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轨道列车车轮动态检测过程中因轨道震动而引起的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轨道列车车轮动态检测中的弹性踏板,显著减少了列车行驶时所产生的震动,使得检测机构采集的轨道列车车轮动态参数准确性显著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列车车轮动态检测中的弹性踏板
本技术涉及轨道列车车轮动态检测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轨道列车车轮动态检测中的弹性踏板。
技术介绍
轨道交通是指运营车辆需要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最典型的轨道交通就是由传统火车和标准铁路所组成的铁路系统。随着火车和铁路技术的多元化发展,轨道交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类型,不仅遍布于长距离的陆地运输,也广泛运用于中短距离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常见的轨道交通有传统铁路(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和市域铁路)、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列车车轮是轨道交通列车最重要的走行部件之一,它承载了列车所有的动、静载荷。但在列车运行过程中,由于车轮与轨道之间长期摩擦,会对车轮造成不同程度的磨损,如直径磨耗、轮缘偏磨等。直径磨耗会导致同车或同架或同对轮径差超限,以及轮缘高增大,轮缘偏磨会导致轮缘厚度减小和轮缘综合值减小,这些情况的发生都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及时、快速、准确地测量列车车轮的直径(D)、轮缘高(Sh)、轮缘厚(Sd)、轮缘综合值(Qr)等几何参数,对于保障列车的行车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现有技术中关于列车轮对动态检测技术已有相关技术方案公开,例如专利公开号:CN104401359A,公开日:2015年03月11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高速列车轮对动态检测系统,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高速列车轮对动态检测系统,通过安装在两个相对钢轨内侧的轨上检测装置采集轮对踏面状况的检测信号,并通过与其相连的轨边转接装置将该检测信号发送给现场处理设备,从而由该现场处理设备中的PC机对该检测信号进行处理,以确定列车轮对的当前检测结果,并显示出来,则现场工作人员即可根据显示内容及时对列车的运行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该列车的行车安全,其中,由于该申请案中的轨上检测装置设置在两条相对的钢轨内侧,在安装时,无需对钢轨进行破坏性改造,而且,该轨上检测装置内部相关器件抗震性好,能够在列车高速运行时获取得到列车的相关信息,此外,该检测系统对列车轮对在线检测过程完全是自动实现的,提高了检测效率。但是,该申请案的不足之处在于:检测装置设置在钢轨内侧,钢轨上的震动容易传导至检测装置上而引起检测结果的不准确。综上所述,如何克服现有轨道列车车轮动态检测过程中因轨道震动而引起的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轨道列车车轮动态检测过程中因轨道震动而引起的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轨道列车车轮动态检测中的弹性踏板,显著减少了列车行驶时所产生的震动,使得检测机构采集的轨道列车车轮动态参数准确性显著提高。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的轨道列车车轮动态检测中的弹性踏板,包括:上踏板,该上踏板的上表面用于与列车车轮的外圆周的顶点接触;下踏板,所述下踏板位于上踏板的下部,下踏板的下表面设有若干自下而上延伸的螺栓,从而将上踏板和下踏板固定一起;以及弹性垫,所述弹性垫被夹持在上踏板和下踏板之间。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弹性垫为橡胶材料。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踏板的下表面为形的缺口,所述下踏板的上表面为形的缺口,所述上踏板的下表面和所述下踏板的上表面所围成的空间被所述弹性垫填充。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踏板的下表面与所述下踏板的上表面处通过弹性垫隔开。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下踏板的侧面设有若干个螺纹孔。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沿所述上踏板上表面的长度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依次为倾斜上升段和水平段,且倾斜上升段和水平段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3.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上踏板的上表面用于与列车车轮的外圆周的顶点接触,列车车轮在上踏板上表面快速滚动时,产生的震动被上踏板和下踏板之间夹持的橡胶材料的弹性垫所吸收,从而显著减少了列车行驶时所产生的震动,使得检测机构采集的轨道列车车轮动态参数准确性显著提高。(2)本技术中,上踏板的下表面为形的缺口,下踏板的上表面为形的缺口,上踏板的下表面和下踏板的上表面围成形的空隙,且形的空隙完全被形的弹性垫所填充,从而上踏板的下表面与下踏板的上表面处通过弹性垫隔开,使得上踏板上的震动完全被弹性垫所吸收而无法直接传递到下踏板上;且形的弹性垫主要受力部位为中部,弹性垫中部被紧密压缩后,其可向两侧的部分延伸,从而对弹性垫起到保护,确保了弹性垫不因过度挤压而报废,提高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的轨道列车车轮动态检测中的弹性踏板的爆炸图;图2为实施例的轨道列车车轮动态检测中的弹性踏板的主视图;图3为实施例的轨道列车车轮动态检测中的弹性踏板的侧视图。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上踏板;2、弹性垫;3、下踏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实施例1结合图1-3,本实施例的轨道列车车轮动态检测中的弹性踏板,包括:上踏板1,该上踏板1的上表面用于与列车车轮的外圆周的顶点接触;下踏板3,下踏板3位于上踏板1的下部,下踏板3的下表面设有若干自下而上延伸的螺栓,从而将上踏板1和下踏板3固定一起;以及弹性垫2,弹性垫2被夹持在上踏板1和下踏板3之间,弹性垫2为橡胶材料。其中,下踏板3的侧面设有若干个螺纹孔,用于与检测机构连接。本实施例中,上踏板1的上表面用于与列车车轮的外圆周的顶点接触,列车车轮在上踏板1上表面快速滚动时,产生的震动被上踏板1和下踏板3之间夹持的橡胶材料的弹性垫2所吸收,从而显著减少了列车行驶时所产生的震动,使得检测机构采集的轨道列车车轮动态参数准确性显著提高。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轨道列车车轮动态检测中的弹性踏板,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上踏板1的下表面为形的缺口,下踏板3的上表面为形的缺口,上踏板1的下表面和下踏板3的上表面所围成的空间被弹性垫2填充,其中,上踏板1的下表面与下踏板3的上表面处通过弹性垫2隔开。本实施例中,上踏板1的下表面为形的缺口,下踏板3的上表面为形的缺口,上踏板1的下表面和下踏板3的上表面围成形的空隙,且形的空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列车车轮动态检测中的弹性踏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踏板(1),该上踏板(1)的上表面用于与列车车轮的外圆周的顶点接触;下踏板(3),所述下踏板(3)位于上踏板(1)的下部,下踏板(3)的下表面设有若干自下而上延伸的螺栓,从而将上踏板(1)和下踏板(3)固定一起;以及弹性垫(2),所述弹性垫(2)被夹持在上踏板(1)和下踏板(3)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列车车轮动态检测中的弹性踏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踏板(1),该上踏板(1)的上表面用于与列车车轮的外圆周的顶点接触;下踏板(3),所述下踏板(3)位于上踏板(1)的下部,下踏板(3)的下表面设有若干自下而上延伸的螺栓,从而将上踏板(1)和下踏板(3)固定一起;以及弹性垫(2),所述弹性垫(2)被夹持在上踏板(1)和下踏板(3)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列车车轮动态检测中的弹性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2)为橡胶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子铭马开富徐见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市雷狮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