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酒室内窖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67086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5: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白酒室内窖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室内地面做防水处理,使得室外及地下的水汽不会进入室内;S2、将窖藏泥铺到室内地面上,并进行夯实;S3、将窖藏酒坛均匀放置到窖藏泥上;S4、将窖藏泥包裹在酒坛的外表面,再在酒坛外部包裹了窖藏泥的表面包裹第二层窖藏泥S5、每间隔3‑4个月更换一次第二层窖藏泥。所述窖藏泥进行以下处理;SC1、将窖藏山洞所在山体中的泥土和碎石进行筛选;SC2、将泥土和碎石分别放入窖藏山洞中;SC3、将泥土和碎石混合;窖藏山洞中窖藏了白酒。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大规模的模拟山洞窖藏的效果,使得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同时酒香和酒味与山洞窖藏后的酒相差不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酒室内窖藏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酒类酿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酒室内窖藏方法。
技术介绍
在白酒现有的生产工艺中,白酒的老熟陈化是决定酒体品质好坏的重要环节。传统白酒的老熟陈化手段通常是库房贮藏、地窖贮藏、泥土埋藏、山洞窖藏等。山洞窖藏可以获得较佳的风味,但是山洞窖藏严重依赖与特定的环境,比如洞穴的位置、洞穴的大小、洞穴的湿度温度环境等,在需要大规模进行生产的时候,就被洞穴子身的特性给限制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白酒室内窖藏方法,可以实现大规模的模拟山洞窖藏的效果,使得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同时酒香和酒味与山洞窖藏后的酒相差不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白酒室内窖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室内地面做防水处理,使得室外及地下的水汽不会进入室内;S2、将窖藏泥铺到室内地面上,并进行夯实;S3、将窖藏酒坛均匀放置到窖藏泥上;S4、将窖藏泥包裹在酒坛的外表面,再在酒坛外部包裹了窖藏泥的表面包裹第二层窖藏泥S5、每间隔3-4个月更换一次第二层窖藏泥。进一步地,所述窖藏泥为窖藏山洞所在山体中的泥土和碎石。进一步地,所述窖藏泥进行以下处理;SC1、将窖藏山洞所在山体中的泥土和碎石进行筛选;SC2、将泥土和碎石分别放入窖藏山洞中;SC3、将泥土和碎石混合;窖藏山洞中窖藏了白酒。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中,更换下来的窖藏泥送入窖藏山洞中继续进行培养。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新更换上的第二层窖藏泥包括新泥和老泥;所述新泥为将铺在室内地面上的窖藏泥;所述老泥为从窖藏山洞中培养完成的窖藏泥。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铺在室内地面上的窖藏泥的厚度为30-50厘米;铺在室内地面上的窖藏泥的最底部10-20厘米的窖藏泥的含水量为60-8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酒坛的外表面包裹的窖藏泥外轮廓为锥形;酒坛的外表面包裹的窖藏泥距离酒坛最小距离为10-15厘米。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酒坛的外表面包裹的窖藏泥的最高处超过酒坛外表面釉层高度3-5厘米。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酒坛的外表面包裹的窖藏泥的高度大于第二层窖藏泥的高度。进一步地,外露在包裹在酒坛表面的没有被第二层窖藏泥覆盖的部分每30-40天进行水雾湿润一次,湿润后窖藏泥的表面的含水量为30-40%。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通过将室内地面设置为窖藏泥,实现室内为一个较大的模拟微生物生长的环境,通过在酒坛的外部包裹窖藏泥,可以使得窖藏泥中的微生物可以和酒坛内的酒进行一定程度交换,同时也进一步的加强了室内的微生物系统的强度,通过在窖藏泥外再次包裹第二层窖藏泥,同时定期更换,使得整个微生物系统保持一定的更新,也给使得酒坛在整个环境中的窖藏变得稳定。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白酒室内窖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室内地面做防水处理,使得室外及地下的水汽不会进入室内;S2、将窖藏泥铺到室内地面上,并进行夯实;窖藏泥的厚度为30厘米;保证窖藏泥的最底部10-20厘米的窖藏泥的含水量为60%。可以给整个微生物系统提供充足的水分,保证微生物的生长繁殖。S3、将窖藏酒坛均匀放置到窖藏泥上;S4、将窖藏泥包裹在酒坛的外表面,包裹后的窖藏泥外轮廓为锥形,酒坛的外表面包裹的窖藏泥距离酒坛最小距离为10厘米;最高处超过酒坛外表面釉层高度3厘米;再在酒坛外部包裹了窖藏泥的表面包裹第二层窖藏泥,第二层窖藏内的高度低于直接包裹在酒坛外表面上的窖藏泥的高度。S5、每间隔3个月更换一次第二层窖藏泥,更换下来的窖藏泥送入窖藏山洞中继续进行培养。培养为放置到窖藏山洞中。新更换上的新更换上的第二层窖藏泥包括新泥和老泥;所述新泥为将铺在室内地面上的窖藏泥;所述老泥为从窖藏山洞中培养完成的窖藏泥。外露在包裹在酒坛表面的没有被第二层窖藏泥覆盖的部分每30天进行水雾湿润一次,湿润后窖藏泥的表面的含水量为30%。可以加速微生物与酒坛内的位置的交换。通过两层覆盖既可以使得可以为整个系统提供新的微生物和风味物质,同时也可以保证酒坛窖藏过程中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窖藏泥为窖藏山洞所在山体中的泥土和碎石,并通过以下步骤处理得到,SC1、将窖藏山洞所在山体中的泥土和碎石进行筛选;SC2、将泥土和碎石分别放入窖藏山洞中;SC3、将泥土和碎石混合;整个过程中,窖藏山洞中始终窖藏了白酒。保证这个窖藏室内的酒的味型相对统一。实施例2:白酒室内窖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室内地面做防水处理,使得室外及地下的水汽不会进入室内;S2、将窖藏泥铺到室内地面上,并进行夯实;窖藏泥的厚度为50厘米;保证窖藏泥的最底部20厘米的窖藏泥的含水量为80%。可以给整个微生物系统提供充足的水分,保证微生物的生长繁殖。S3、将窖藏酒坛均匀放置到窖藏泥上;S4、将窖藏泥包裹在酒坛的外表面,包裹后的窖藏泥外轮廓为锥形,酒坛的外表面包裹的窖藏泥距离酒坛最小距离为15厘米;最高处超过酒坛外表面釉层高度3-5厘米;再在酒坛外部包裹了窖藏泥的表面包裹第二层窖藏泥,第二层窖藏内的高度低于直接包裹在酒坛外表面上的窖藏泥的高度。S5、每间隔4个月更换一次第二层窖藏泥,更换下来的窖藏泥送入窖藏山洞中继续进行培养。培养为放置到窖藏山洞中。新更换上的新更换上的第二层窖藏泥包括新泥和老泥;所述新泥为将铺在室内地面上的窖藏泥;所述老泥为从窖藏山洞中培养完成的窖藏泥。外露在包裹在酒坛表面的没有被第二层窖藏泥覆盖的部分每40天进行水雾湿润一次,湿润后窖藏泥的表面的含水量为40%。可以加速微生物与酒坛内的位置的交换。通过两层覆盖既可以使得可以为整个系统提供新的微生物和风味物质,同时也可以保证酒坛窖藏过程中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窖藏泥为窖藏山洞所在山体中的泥土和碎石,并通过以下步骤处理得到,SC1、将窖藏山洞所在山体中的泥土和碎石进行筛选;SC2、将泥土和碎石分别放入窖藏山洞中;SC3、将泥土和碎石混合;整个过程中,窖藏山洞中始终窖藏了白酒。实施例3:白酒室内窖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室内地面做防水处理,使得室外及地下的水汽不会进入室内;S2、将窖藏泥铺到室内地面上,并进行夯实;窖藏泥的厚度为40厘米;保证窖藏泥的最底部10-20厘米的窖藏泥的含水量为70%。可以给整个微生物系统提供充足的水分,保证微生物的生长繁殖。S3、将窖藏酒坛均匀放置到窖藏泥上;S4、将窖藏泥包裹在酒坛的外表面,包裹后的窖藏泥外轮廓为锥形,酒坛的外表面包裹的窖藏泥距离酒坛最小距离为13厘米;最高处超过酒坛外表面釉层高度4厘米;再在酒坛外部包裹了窖藏泥的表面包裹第二层窖藏泥,第二层窖藏内的高度低于直接包裹在酒坛外表面上的窖藏泥的高度。S5、每间隔3个月更换一次第二层窖藏泥,更换下来的窖藏泥送入窖藏山洞中继续进行培养。培养为放置到窖藏山洞中。新更换上的新更换上的第二层窖藏泥包括新泥和老泥;所述新泥为将铺在室内地面上的窖藏泥;所述老泥为从窖藏山洞中培养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白酒室内窖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酒室内窖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室内地面做防水处理,使得室外及地下的水汽不会进入室内;S2、将窖藏泥铺到室内地面上,并进行夯实;S3、将窖藏酒坛均匀放置到窖藏泥上;S4、将窖藏泥包裹在酒坛的外表面,再在酒坛外部包裹了窖藏泥的表面包裹第二层窖藏泥S5、每间隔3‑4个月更换一次第二层窖藏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酒室内窖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酒室内窖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室内地面做防水处理,使得室外及地下的水汽不会进入室内;S2、将窖藏泥铺到室内地面上,并进行夯实;S3、将窖藏酒坛均匀放置到窖藏泥上;S4、将窖藏泥包裹在酒坛的外表面,再在酒坛外部包裹了窖藏泥的表面包裹第二层窖藏泥S5、每间隔3-4个月更换一次第二层窖藏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酒室内窖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窖藏泥为窖藏山洞所在山体中的泥土和碎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酒室内窖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窖藏泥进行以下处理;SC1、将窖藏山洞所在山体中的泥土和碎石进行筛选;SC2、将泥土和碎石分别放入窖藏山洞中;SC3、将泥土和碎石混合;窖藏山洞中窖藏了白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酒室内窖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更换下来的窖藏泥送入窖藏山洞中继续进行培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白酒室内窖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新更换上的第二层窖藏泥包括新泥和老泥;所述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应学何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江津区学腾酒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