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内管配合的导向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4542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多内管配合的导向器组件,属于汽车零配件技术领域,其包括:本体,其设有上下贯穿的安装孔,安装孔中部向内凸起有安装台阶,所述本体下端外缘依次设有第一轴肩、第二轴肩;刮油环,其嵌入安装孔下端并紧贴安装台阶,所述刮油环内壁的截面呈波浪形;衬套,其嵌入安装孔下端并紧贴刮油环;压环,其与本体底部固连,压环中部设有直径大于衬套内径的通孔,沿通孔外沿向上延伸有凸环,凸环嵌入安装孔并压紧衬套。本多内管配合的导向器组件具有刮油效果好,可靠性更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内管配合的导向器组件
本技术属于汽车零配件
,涉及多内管配合的导向器组件。
技术介绍
汽车减震器是安装在车架和车桥之间用于衰减汽车震动的装置,主要由导向器、连杆、贮液筒、活塞、压缩阀座等零件组成。导向器在减震器内部的主要作用是与活塞共同构成一个矩形的稳定结构,保证活塞在运动过程中的平顺性,另外就是在活塞运动过程中通过导向器的过油孔将多余的减震器油输送到贮油缸里,例如一项申请号为201120388645.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车用减震器的导向器结构,由本体、安装孔、环体、油孔、刮油环、衬套和安装结构等构成,并将位于本体顶面用于安装油封的安装结构由原来的内阶结构改为外倒角结构。现有的导向器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加工工序复杂的问题,但是刮油环结构不够合理,刮油效果不够好,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刮油效果好的多内管配合的导向器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刮油效果好的多内管配合的导向器组件。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多内管配合的导向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其设有上下贯穿的安装孔,安装孔中部向内凸起有安装台阶,所述本体下端外缘依次设有第一轴肩、第二轴肩;刮油环,其嵌入安装孔下端并紧贴安装台阶,所述刮油环内壁的截面呈波浪形;衬套,其嵌入安装孔下端并紧贴刮油环;压环,其与本体底部固连,压环中部设有直径大于衬套内径的通孔,沿通孔外沿向上延伸有凸环,凸环嵌入安装孔并压紧衬套。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本体上端向下凹陷形成油腔,油腔底部向上延伸有截面呈梯形状的环体,沿油腔侧壁周向均匀设有若干个开口垂直向上的内油孔,所述本体中部的外缘还设有与内油孔对应数量的外油孔,外油孔的开口垂直向下,每个外油孔的内侧壁与对应的内油孔的内侧壁齐平,且外油孔的顶面高出内油孔的底面,以使每个外油孔与对应的内油孔连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油孔下端开口宽度大于上端开口。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1.通过刮油环波浪形的内壁,可以对活塞杆进行多次刮油,并且活塞杆与刮油环之间形成有波浪形的油隙,使刮油环临时贮油效果更佳,进一步降低漏油情况的发生,提高刮油效果,并且该刮油环的多层刮油结构,使导向器组件的寿命和可靠性更高;另外,现有技术一般将衬套与安装孔过盈配合来实现装配,衬套的安装深度很难保证,很容易将刮油环压得变形,从而使活塞杆与刮油环的过分摩擦,影响使用寿命,通过压环依次压紧固定衬套和刮油环,可以保证衬套的安装深度,安装更加简单可靠。2.现有技术中的油孔一般是倾斜设置的,该结构的加工比较复杂,需要额外设置加工工序且容易出现毛刺,通过垂直设置的内油孔和外油孔,简化了加工工序且无毛刺,另外,外油孔下端开口大于上端开口,使回油效果更好。3.通过在本体下端设置第一轴肩和第二轴肩,从而使导向器可以与两个不同直径的内管连接,使导向器组件的兼容性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图中,1、本体;11、安装孔;12、安装台阶;13、油腔;131、环体;14、内油孔;15、外油孔;16、第一轴肩;17、第二轴肩;2、刮油环;3、衬套;4、压环;41、凸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本多内管配合的导向器组件,包括:本体1,其设有上下贯穿的安装孔11,安装孔中部向内凸起有安装台阶12,所述本体1下端外缘依次设有第一轴肩16、第二轴肩17;刮油环2,其嵌入安装孔11下端并紧贴安装台阶12,所述刮油环2内壁的截面呈波浪形;衬套3,其嵌入安装孔11下端并紧贴刮油环2;压环4,其与本体1底部固连,压环4中部设有直径大于衬套内径的通孔,沿通孔外沿向上延伸有凸环41,凸环41嵌入安装孔11并压紧衬套3。减震器活塞杆(图中未显示)穿过安装孔11安装并沿着衬套2滑动,油缸中的液压油会通过活塞杆与衬套2之间的间隙漏出,通过设置刮油环2可以将活塞杆壁上的油刮落并使其返回至衬套3并对衬套3进行润滑,将刮油环2的内壁设置层波浪形,可以对活塞杆进行多次刮油,并且使活塞杆与刮油环2之间形成有波浪形的油隙,刮油环2临时贮油效果更佳,进一步降低了漏油情况的发生,提高刮油效果,并且该刮油环2的多层刮油结构,使导向器组件的寿命和可靠性更高。组装减震器时,通过第一轴肩16、第二轴肩17,导向器组件可以与两个不同直径的内管连接,用于不同规格的减震器中,无需生产两种不同型号的导向器,使导向器组件的兼容性更好,生产成本更低。另外,现有技术一般将衬套3与安装孔11过盈配合来实现装配,衬套3的安装深度很难保证,很容易将刮油环2压得变形,从而使活塞杆与刮油环2的过分摩擦,影响使用寿命,通过压环4依次压紧固定衬套3和刮油环2,可以保证衬套3的安装深度,安装更加简单可靠,优选的,刮油环2、衬套3、压环4与本体1可拆卸连接,刮油环2与衬套3与安装孔11间隙配合,压环4通过与本体1底部螺纹连接,可以实现易损件刮油环2和衬套3的更换,延长导向器组件的使用寿命。本体1上端向下凹陷形成油腔13,油腔13底部向上延伸有截面呈梯形状的环体131,沿油腔13侧壁周向均匀设有三个开口垂直向上的内油孔14,所述本体1中部的外缘还设有与内油孔14对应数量的外油孔15,外油孔15的开口垂直向下,每个外油孔15的内侧壁与对应的内油孔14的内侧壁齐平,且外油孔14的顶面高出内油孔15的底面,以使每个外油孔14与对应的内油孔15连通,外油孔15下端开口宽度大于上端开口。实际组装时,油腔13顶部通过油封圈封闭,而为了方便渗过刮油环2的液压油能够返回至贮油筒,本体1上设有内油孔14和外油孔15,现有技术中的油孔一般是倾斜设置的,该结构的加工比较复杂,需要将工件设置成倾斜的结构,加工每个倾斜的油孔都需要调整工件的装夹位置和角度,且钻孔加工的油孔容易出现毛刺。本技术具体加工时,一次装夹即可通过铣槽工艺加工三个内油孔14,并垂直加工至预设深度,翻转工件再次装夹,又可通过铣槽工艺加工三个对应的外油孔15,并垂直加工至预设深度,以使对应的内外油孔相互连通,相比钻孔工艺,铣削平面工艺不容易出现毛刺,并且装夹工艺简单,无需调整装夹角度,因此加工更加方便。另外,外油孔15下端开口大于上端开口,液压油回流时更加均匀,回油效果更好。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多内管配合的导向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其设有上下贯穿的安装孔,安装孔中部向内凸起有安装台阶;刮油环,其嵌入安装孔下端并紧贴安装台阶,所述刮油环内壁的截面呈波浪形;衬套,其嵌入安装孔下端并紧贴刮油环;压环,其与本体底部固连,压环中部设有直径大于衬套内径的通孔,沿通孔外沿向上延伸有凸环,凸环嵌入安装孔并压紧衬套。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内管配合的导向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其设有上下贯穿的安装孔,安装孔中部向内凸起有安装台阶;刮油环,其嵌入安装孔下端并紧贴安装台阶,所述刮油环内壁的截面呈波浪形;衬套,其嵌入安装孔下端并紧贴刮油环;压环,其与本体底部固连,压环中部设有直径大于衬套内径的通孔,沿通孔外沿向上延伸有凸环,凸环嵌入安装孔并压紧衬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内管配合的导向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建尧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瑞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