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柱下内饰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3946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B柱下内饰板,包括安装在B柱内侧的B柱下内饰板,B柱下内饰板的下部设有长度沿车长方向延伸的一字孔,B柱下内饰板上设有切口,切口的一端与一字孔相连通,切口的另一端与B柱下内饰板的边沿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的解决现有的B柱下内饰板的用于供安全带固定点穿过的一字孔的尺寸较大而影响内饰美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B柱下内饰板
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饰件,具体涉及一种B柱下内饰板。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用户对车辆的要求显著提高,目前部分车辆采用了不同方法对安全带下固定点进行遮蔽。对安全带下固定点进行遮蔽处理,不仅能给用户带来视觉上的美感,特殊情况下也能给乘员带来一定的保护作用。现有的安全带的下端一般设有一个用于同车身固定的固定块,而对于该固定块的隐蔽,一般选择利用B柱下内饰板进行隐蔽,因此因而需要在B柱下内饰板上设孔以便于该固定块穿过,该孔一般设为长度沿车长方向的一字孔,由于固定块的尺寸较大的原因,一字孔的宽度往往较大,这使得B柱下内饰板内的车身钣金或者地毯等容易被显现出来,这不利于车辆内饰的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B柱下内饰板,以解决现有的B柱下内饰板的用于供安全带固定点穿过的一字孔的尺寸较大而影响内饰美观的问题。本技术所述的一种B柱下内饰板,包括安装在B柱内侧的B柱下内饰板,所述B柱下内饰板的下部设有长度沿车长方向延伸的一字孔,所述B柱下内饰板上设有切口,所述切口的一端与所述一字孔相连通,所述切口的另一端与所述B柱下内饰板的边沿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切口的两侧分别为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均为所述B柱下内饰板的一部分,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设在所述B柱下内饰板与B柱相对的表面上。进一步的,所述切口的长度呈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切口的上端与所述一字孔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第一卡扣结构和所述第一板体相卡接,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第二卡扣结构和所述第二板体相卡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B柱下内饰板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产生车宽方向的错位的第一限位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B柱下内饰板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产生车高方向的错位的第二限位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在所述第一板体或所述第二板体上,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边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边沿通过翻转机构相连。进一步的,所述B柱下内饰板、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以及所述翻转机构均由塑料板一体化冲压成型,所述翻转机构为冲压后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的折叠线。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焊接孔,所述第一板体或所述第二板体上设有和所述焊接孔相对应的焊接柱,所述焊接柱和所述焊接孔相焊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切口,在安装安全带的时候,可以使安全带经该切口而进入一字孔,而尺寸较大的固定块不用直接从一字孔中穿过,那么在设置一字孔的时候,其宽度可以尽可能地设置较窄,以避免乘客从该一字孔处看见车身钣金或者地毯,避免影响车辆内饰的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所述的B柱下内饰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所述的B柱下内饰板中的连接件与B柱下内饰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所述的B柱下内饰板中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中所述的B柱下内饰板中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中所述的B柱下内饰板中的连接件的第一连接板装配前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全带,2—B柱下内饰板,3—一字孔,4—切口,5—第一板体,6—第二板体,7—第一连接板,8—第二连接板,9—折叠线,10—焊接孔,11—焊接柱,12—第一卡孔,13—第二卡孔,14—第一支撑板,15—第二支撑板,16—第一卡钩,17—第二卡钩,18—第一限位板,19—第二限位板,20—第三限位板,21—第四限位板,22—定位孔,23—定位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中的B柱下内饰板,包括安装在B柱内侧的B柱下内饰板2,B柱下内饰板2的下部设有长度沿车长方向延伸的一字孔3,B柱下内饰板2上设有切口4,切口4的一端与一字孔3相连通,切口4的另一端与B柱下内饰板2的边沿相连通。安全带1的下端固定在B柱下部或者B柱下方的车身上,通过设置切口4,在安装安全带1的时候,可以使安全带1经该切口4而进入一字孔3,而尺寸较大的用于同安全带固定相连的固定块不用直接从一字孔3中穿过,那么在设置一字孔3的时候,其宽度可以尽可能地设置较窄,以避免乘客从该一字孔3处看见车身钣金或者地毯,避免影响车辆内饰的美观。作为优选的,如图2所示,还包括连接件,切口4的两侧分别为第一板体5和第二板体6,第一板体5和第二板体6均为B柱下内饰板2的一部分,连接件用于连接第一板体5和第二板体6。通过连接件的作用,可以避免安全带1从切口4中脱出,影响安全带1的正常使用。作为优选的,连接件设在B柱下内饰板2与B柱相对的表面上。连接件设在B柱下内饰板2与B柱相对的表面上,从车内的角度来说,是看不到连接件的,有利于提升车辆内饰的美观。作为优选的,切口4的长度呈上下方向延伸,切口4的上端与一字孔3相连通。由于一字孔3设在B柱下内饰板2的下部,那么一字孔3距离B柱下内饰板2的下边沿较近,因此,切口4的长度可以尽可能小,以提升车辆内饰的美观程度,并且切口4所处的位置较低,不易引起车内乘客的注意,其隐蔽性较好。作为优选的,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7,第一连接板7通过第一卡扣结构和第一板体5相卡接,第一连接板7通过第二卡扣结构和第二板体6相卡接。通过卡接以使连接板7连接第一板体5和第二板体6,其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体5和第二板体6整体呈竖直设置且平齐,如图4所示,第一卡扣结构包括设在第一板体5上的第一卡子以及设在第一连接板7上的用于同第一卡子相配合的第一卡孔12,而第二卡扣结构包括设在第二板体6上的第二卡子以及设在第一连接板7上的用于同第二卡子相配合的第二卡孔13。作为优选的,第一连接板7与B柱下内饰板2之间设有用于防止第一板体5和第二板体6产生车宽方向的错位的第一限位结构。通过防止第一板体5和第二板体6在车宽方向的错位,避免因错位而影响内饰美观,也避免因错位而使安全带1卡入切口4而影响安全带1的正常使用。如图3所示,优选的,第一限位结构包括两块均设在第一板体5上且分别沿切口4的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一支撑板14以及两块均设在第二板体6上且分别沿切口4的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二支撑板15,两块第一支撑板14以及两块第二支撑板15均大致垂直于切口4,第一连接板7正好无缝搭在两块第一支撑板14和两块第二支撑板15上,第一卡子设在两块第一支撑板14之间,第二卡子设在两块第二支撑板15之间;第一卡子包括同第一连接板7的背离第一板体5的一面相接触的第一卡钩16,该第一卡钩16与第一支撑板14在车宽方向的距离等于第一连接板7的厚度;第二卡子包括同第一连接板7的背离第二板体6的一面相接触的第二卡钩17,该第二卡钩17与第一支撑板14在车宽方向的距离等于第一连接板7的厚度。通过以上的结构,可以避免第一板体5和第二板体6在车宽方向上的错位。作为优选的,第一连接板7与B柱下内饰板2之间设有用于防止第一板体5和第二板体6产生车高方向的错位的第二限位结构。通过防止第一板体5和第二板体6在车高方向的错位,避免因错位而影响内饰美观,也避免因错位而使安全带1卡入切口4而影响安全带1的正常使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孔12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B柱下内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B柱内侧的B柱下内饰板(2),所述B柱下内饰板(2)的下部设有长度沿车长方向延伸的一字孔(3),所述B柱下内饰板(2)上设有切口(4),所述切口(4)的一端与所述一字孔(3)相连通,所述切口(4)的另一端与所述B柱下内饰板(2)的边沿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B柱下内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B柱内侧的B柱下内饰板(2),所述B柱下内饰板(2)的下部设有长度沿车长方向延伸的一字孔(3),所述B柱下内饰板(2)上设有切口(4),所述切口(4)的一端与所述一字孔(3)相连通,所述切口(4)的另一端与所述B柱下内饰板(2)的边沿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B柱下内饰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所述切口(4)的两侧分别为第一板体(5)和第二板体(6),所述第一板体(5)和所述第二板体(6)均为所述B柱下内饰板(2)的一部分,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板体(5)和所述第二板体(6)。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B柱下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在所述B柱下内饰板(2)与B柱相对的表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B柱下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4)的长度呈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切口(4)的上端与所述一字孔(3)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B柱下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7),所述第一连接板(7)通过第一卡扣结构和所述第一板体(5)相卡接,所述第一连接板(7)通过第二卡扣结构和所述第二板体(6)相卡接。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B柱下内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亚洲余淑萍苏小平王司民邹谨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