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2742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17: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冷却器,包括:箱体、换热管、上挡风板、下挡风板、内风路入口、内风路出口、外风路入口以及外风路出口;换热管横向固定设置在箱体内部;换热管两端分别贯穿箱体的两侧壁与外界空气相连通并分别形成外风路入口和外风路出口;在靠近外风路出口一侧的箱体底部设置有内风路入口;在靠近外风路入口一侧的箱体底部设置有内风路出口;顶层的换热管上固定设置有上挡风板;底层的换热管上固定设置有下挡风板。这样设置,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高温空气在箱体内产生涡流导致电机冷却器的冷却效率下降的缺陷,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将箱体内产生涡流的位置进行控制,利用涡流,增加高温空气与换热管之间接触的机会,以提高电机的散热效率。

A kind of motor cool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lectric motor cooler, which comprises: a box body, a heat exchange tube, an upper windshield, a lower windshield, an inlet of an internal air passage, an outlet of an internal air passage, an inlet of an external air passage and an outlet of an external air passage; a heat exchange tube is transversely fixed in the inner part of the box; two ends of the heat exchange tube run through the two sides of the box body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external air and form an inlet of an external air passage and an outlet of an external air passage respectively The bottom of the box body on the side near the outlet of the outer wind path is provided with the entrance of the inner wind path; the bottom of the box body on the side near the entrance of the outer wind path is provided with the exit of the inner wind path; the upper windshield is fixed on the top heat exchange tube; and the lower windshield is fixed on the bottom heat exchange tube. This arrangement overcomes the defect that the cooling efficiency of the motor cooler decreases due to the eddy current generated by the high temperature air in the box body in the prior art. The present invention can control the position of the eddy current generated in the box body, utilize the eddy current, increase the contact opportunity between the high temperature air and the heat exchange tube, and improve the heat dissipation efficiency of the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冷却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散热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机冷却器。
技术介绍
电机冷却器是电机的主要换热部件,是维持电机运行的重要产品,直接影响电机的温升、出力和寿命。其中,空空冷却器是一种以空气为冷却介质的常用电机冷却器。现有的电机冷却器,高温空气进入冷却器后容易在冷却器内距离换热管较远处产生涡流,致使高温空气的流动速度降低、高温空气的动能发生损耗,最终影响冷却器的冷却效果,无法降低电机的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冷却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电机冷却器通过利用涡流增加散热。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冷却器,包括箱体、换热管、上挡风板、下挡风板、内风路入口、内风路出口、外风路入口以及外风路出口;所述换热管横向固定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所述换热管两端分别贯穿所述箱体的两侧壁与外界空气相连通并分别形成所述外风路入口和所述外风路出口;在靠近所述外风路出口一侧的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所述内风路入口;在靠近所述外风路入口一侧的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所述内风路出口;顶层的所述换热管上固定设置有所述上挡风板;底层的所述换热管上固定设置有所述下挡风板。优选的,还包括外侧板和底板;所述外侧板的一端与所述外风路入口旁的所述箱体侧壁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与所述外风路入口旁的底层所述换热管底部与所述箱体侧壁接触处固定连接,所述底板、所述外侧板以及所述箱体侧壁之间的区域形成导风仓。优选的,还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导风仓内;所述导流板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导流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换热管的端部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导流板的另一端连线在同一直线上。优选的,所述导流板的形状为弧形,所述导流板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冰垫。优选的,所述上挡风板和所述下挡风板的数量均为多块;一块所述下挡风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内风路入口的一侧底层的所述换热管侧壁上,一块所述下挡风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内风路出口的一侧底层的所述换热管侧壁上,其余所述下挡风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内风路入口与所述内风路出口之间的底层的所述换热管侧壁上;多块所述上挡风板的位置与多块所述下挡风板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一一对应。优选的,所述换热管的数量为多根。优选的,所述外侧板包括弧形段和直边段;所述弧形段的一端与所述直边段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箱体顶部靠近所述外风路入口的一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上挡风板和所述下挡风板的数量均为三块。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电机冷却器的箱体内顶层的换热管和底层的换热管上分别固定设置有上挡风板和下挡风板,使高温空气进入电机冷却器后在上挡风板和下挡风板上换热管附近形成涡流,以增加高温空气与换热管接触的机会,进而提高电机冷却器的冷却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机冷却器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机冷却器的导流板结构图。其中:1-箱体,2-换热管,3-内风路入口,4-内风路出口,5-上挡风板,6-下挡风板,7-导风仓,8-导流板,9-底板,10-外风路入口,11-外侧板,12-外风路出口,13-冰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冷却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高温空气进入电机冷却器后在换热管附近的上挡风板和下挡风板上形成涡流,以增加高温空气与换热管接触的机会,进而提高电机冷却器的冷却效率。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冷却器,包括箱体1、换热管2、上挡风板5、下挡风板6、内风路入口3、内风路出口4、外风路入口10以及外风路出口12;换热管2横向固定设置在箱体1内部;换热管2两端分别贯穿箱体1的两侧壁与外界空气相连通并分别形成外风路入口10和外风路出口12;在靠近外风路出口12一侧的箱体1底部设置有内风路入口3;在靠近外风路入口10一侧的箱体1底部设置有内风路出口3;顶层的换热管2上固定设置有上挡风板5;底层的换热管2上固定设置有下挡风板6。外界空气从外风路入口10进入换热管2内,通过箱体1内的换热管2对内部电机产生的高温空气进行冷却,高温空气从内风路入口3进入箱体1内,高温空气在进入箱体1后在箱体1能够在顶层和底层换热管2上固定设置在上挡风板5和下挡风板6上换热管附近产生涡流,在上挡风板5和下挡风板6上产生的涡流能够增加高温空气与顶层和底层换热管2之间接触的机会,进而提高电机冷却器的冷却效率。电机冷却器还包括外侧板11和底板9;外侧板11的一端与外风路入口10旁的箱体1侧壁顶部固定连接;底板9与外风路入口10旁的底层换热管2底部与箱体1侧壁接触处固定连接,底板9、外侧板11以及箱体1侧壁之间的区域形成导风仓7。电机冷却器还包括导流板8,导流板8设置在导风仓7内;导流板8的数量为多个;各导流板8的一端分别与换热管2的端部固定连接,多个导流板8的另一端连线在同一直线上。这样设置,有利于均匀分配从外风路入口10处进入的风量。导流板8的形状为弧形,能够有效避免空气在进入换热管2之前在导流板8上形成涡流,以提高电解冷却器的冷却效率;导流板8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冰垫13,这样设置能够降低进入换热管2内的空气温度,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机冷却器的冷却效率。上挡风板5和下挡风板6的数量均为多块;一块下挡风板6固定设置在靠近内风路入口3的一侧底层的换热管2侧壁上,一块下挡风板6固定设置在靠近内风路出口4的一侧底层的换热管2侧壁上,由于在内风路入口3和内风路出口4处的风量集中,这样设置,能够增加高温空气与换热管2接触的机会,以便更好地散热,降低电机的温升;其余下挡风板6固定设置在内风路入口3与内风路出口4之间的底层的换热管2侧壁上;多块上挡风板5的位置与多块下挡风板6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一一对应。换热管2的数量为多根,优选设置为500~1000根。外侧板11包括弧形段和直边段;弧形段的一端与直边段的一端固定连接,弧形段的另一端与箱体1顶部靠近外风路入口12的一侧固定连接。上挡风板5和下挡风板6的数量均为三块,上挡风板5和下挡风板6的数量过多则会增加箱体1内高温空气流动的静压差,进而导致冷却效率降低。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换热管、上挡风板、下挡风板、内风路入口、内风路出口、外风路入口以及外风路出口;所述换热管横向固定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所述换热管两端分别贯穿所述箱体的两侧壁与外界空气相连通并分别形成所述外风路入口和所述外风路出口;在靠近所述外风路出口一侧的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所述内风路入口;在靠近所述外风路入口一侧的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所述内风路出口;顶层的所述换热管上固定设置有所述上挡风板;底层的所述换热管上固定设置有所述下挡风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换热管、上挡风板、下挡风板、内风路入口、内风路出口、外风路入口以及外风路出口;所述换热管横向固定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所述换热管两端分别贯穿所述箱体的两侧壁与外界空气相连通并分别形成所述外风路入口和所述外风路出口;在靠近所述外风路出口一侧的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所述内风路入口;在靠近所述外风路入口一侧的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所述内风路出口;顶层的所述换热管上固定设置有所述上挡风板;底层的所述换热管上固定设置有所述下挡风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冷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侧板和底板;所述外侧板的一端与所述外风路入口旁的所述箱体侧壁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与所述外风路入口旁的底层所述换热管底部与所述箱体侧壁接触处固定连接,所述底板、所述外侧板以及所述箱体侧壁之间的区域形成导风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冷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导风仓内;所述导流板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导流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换热管的端部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大军杨敬沫王立坤戈宝军张丽颖颜景博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