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能盒及防撞梁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1066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吸能盒及防撞梁组件,涉及汽车被动安全的技术领域,吸能盒包括吸能盒本体和溃缩凹槽,溃缩凹槽上存在第一受力区和第二受力区,当吸能盒本体受到撞击时,第一受力区的受力大于第二受力区的受力。溃缩凹槽能够引导吸能盒进行压缩变形,降低吸能盒在撞击初始阶段的受到的撞击力,减小撞击力对纵梁的损害,对车内的司机和乘客起到了保护作用。当吸能盒受到撞击时,第一受力区的受力大于第二受力区的受力;由于受力不均,使得溃缩凹槽在受到外界撞击时,第一受力区更容易产生变形,有利于降低吸能盒在撞击初始阶段的受到的撞击力,从而更利于保护司机和乘客。

Energy absorbing box and anti-collision beam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nergy absorbing box and an anti-collision beam assembly,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assive safety of automobiles. The energy absorbing box includes an energy absorbing box body and a collapse groove. The collapse groove has a first stress area and a second stress area. When the energy absorbing box body is impacted, the force in the first stress area is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second stress area. The collapsing groove can guide the energy absorbing box to compress and deform, reduce the impact force on the longitudinal beam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impact, and protect the driver and passengers in the car. When the energy absorbing box is impacted, the force in the first force area is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second force area; because of the uneven force, the collapse groove is more easily deformed in the first force area when it is impacted by the outside, which is conducive to reducing the impact force on the energy absorbing box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impact, and thus is more conducive to protecting drivers and passeng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能盒及防撞梁组件
本技术涉及汽车被动安全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吸能盒及防撞梁组件。
技术介绍
吸能盒是在汽车受到撞击时吸收能量的一种装置,与汽车的纵梁连接;吸能盒上设置有溃缩槽,当汽车受到撞击时,溃缩槽能够引导吸能盒进行压缩变形,从而降低吸能盒在撞击初始阶段的受到的撞击力,减小撞击力对纵梁的损害,从而对车内的司机和乘客起到了保护作用。目前吸能盒上设置的溃缩槽,垂直于溃缩槽延伸方向的截面呈圆弧状。这种设置方式,溃缩槽不容易产生变形,不利于降低吸能盒在撞击初始阶段的受到的撞击力,从而不利于保护司机和乘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能盒及防撞梁组件,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溃缩槽不容易产生变形,不利于降低其撞击初始阶段的受到的撞击力,从而不利于保护司机和乘客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吸能盒,包括吸能盒本体和溃缩凹槽;溃缩凹槽设置在吸能盒本体上,溃缩凹槽上存在第一受力区和第二受力区,当吸能盒本体受到撞击时,第一受力区的受力大于第二受力区的受力。进一步的,吸能盒本体包括上板体和下板体,溃缩凹槽包括第一溃缩凹槽和第二溃缩凹槽;上板体包括上顶板及两个设置在上顶板两侧的上侧板,下板体包括下顶板及两个设置在下顶板两侧的下侧板;上侧板靠近下板体的一端与下侧板靠近上板体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溃缩凹槽设置在上侧板上,第二溃缩凹槽设置在下侧板上;第一溃缩凹槽贯穿上侧板,第二溃缩凹槽贯穿下板侧板,且第一溃缩凹槽与第二溃缩凹槽连通。进一步的,吸能盒还包括溃缩槽;溃缩槽设置在吸能盒本体上;溃缩槽与溃缩凹槽间隔设置,且垂直于溃缩槽延伸方向的截面呈圆弧状。进一步的,垂直于溃缩凹槽的延伸方向的截面形状呈V形。进一步的,溃缩凹槽还包括第三溃缩凹槽和第四溃缩凹槽;第三溃缩凹槽设置在上顶板上,第四溃缩凹槽设置在下顶板上。进一步的,吸能盒上设置定位孔;定位孔包括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上顶板上设置第一定位孔,下顶板上设置有与第一定位孔对应的第二定位孔。进一步的,吸能盒上设置溃缩孔。进一步的,溃缩孔为多个;多个溃缩孔间隔设置。进一步的,上侧板与下侧板焊接。进一步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防撞梁组件,包括主梁、连接板及吸能盒;吸能盒分别与主梁和连接板固定连接;连接板与汽车的纵梁固定连接,主梁与保险杠固定连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吸能盒,与汽车的纵梁连接;吸能盒本体上设置溃缩凹槽;当吸能盒受到外界的撞击时,溃缩凹槽能够引导吸能盒进行压缩变形,从而降低吸能盒在撞击初始阶段的受到的撞击力,减小撞击力对纵梁的损害,从而对车内的司机和乘客起到了保护作用。由于溃缩凹槽上存在第一受力区和第二受力区,当吸能盒受到撞击时,第一受力区的受力大于第二受力区的受力;由于受力不均,使得溃缩凹槽在受到外界撞击时,第一受力区更容易产生变形,有利于降低吸能盒在撞击初始阶段的受到的撞击力,从而更利于保护司机和乘客。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能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板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板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撞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吸能盒;2-吸能盒本体;3-溃缩凹槽;4-上板体;5-下板体;6-上顶板;7-上侧板;8-下顶板;9-下侧板;10-溃缩槽;11-定位孔;12-第一定位孔;13-第二定位孔;14-溃缩孔;15-防撞梁组件;16-主梁;17-连接板;18-第一通孔;19-第二通孔;301-第一溃缩凹槽;302-第二溃缩凹槽;303-第三溃缩凹槽;304-第四溃缩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能盒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吸能盒1,包括吸能盒本体2和溃缩凹槽3;溃缩凹槽3设置在吸能盒本体2上,溃缩凹槽3上存在第一受力区和第二受力区,当吸能盒本体2受到撞击时,第一受力区的受力大于第二受力区的受力。其中,第一受力区可以是一个点、一条线或者一个面。第一受力区可有多个。垂直于溃缩凹槽3延伸方向的截面可呈凹字形,当吸能盒1受到外界撞击时,在呈凹字形的溃缩凹槽3上,其弯折处为第一受力区,弯折处以外其他部分为第二受力区。另外,溃缩凹槽3可为多个,多个溃缩凹槽3的设置能够增强溃缩凹槽3的溃缩导向作用,更好地引导吸能盒1进行压缩变形,从而更好地降低吸能盒1在撞击初始阶段的受到的撞击力,更大程度地减小撞击力对纵梁的损害,从而更好地对车内的司机和乘客起到了保护作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吸能盒1,与汽车的纵梁连接;吸能盒本体2上设置溃缩凹槽3;当吸能盒1受到外界的撞击时,溃缩凹槽3能够引导吸能盒1进行压缩变形,从而降低吸能盒1在撞击初始阶段的受到的撞击力,减小撞击力对纵梁的损害,从而对车内的司机和乘客起到了保护作用。由于溃缩凹槽3上存在第一受力区和第二受力区,当吸能盒1受到撞击时,第一受力区的受力大于第二受力区的受力;由于受力不均,使得溃缩凹槽3在受到外界撞击时,第一受力区更容易产生变形,有利于降低吸能盒1在撞击初始阶段的受到的撞击力,从而更利于保护司机和乘客。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板体4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板体5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吸能盒本体2包括上板体4和下板体5,溃缩凹槽3包括第一溃缩凹槽301和第二溃缩凹槽302;上板体4包括上顶板6及两个设置在上顶板6两侧的上侧板7,下板体5包括下顶板8及两个设置在下顶板8两侧的下侧板9;上侧板7靠近下板体5的一端与下侧板9靠近上板体4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溃缩凹槽301设置在上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能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吸能盒本体和溃缩凹槽;所述溃缩凹槽设置在所述吸能盒本体上,所述溃缩凹槽上存在第一受力区和第二受力区,当所述吸能盒本体受到撞击时,所述第一受力区的受力大于所述第二受力区的受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能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吸能盒本体和溃缩凹槽;所述溃缩凹槽设置在所述吸能盒本体上,所述溃缩凹槽上存在第一受力区和第二受力区,当所述吸能盒本体受到撞击时,所述第一受力区的受力大于所述第二受力区的受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本体包括上板体和下板体,所述溃缩凹槽包括第一溃缩凹槽和第二溃缩凹槽;所述上板体包括上顶板及两个设置在所述上顶板两侧的上侧板,所述下板体包括下顶板及两个设置在所述下顶板两侧的下侧板;所述上侧板靠近所述下板体的一端与所述下侧板靠近所述上板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溃缩凹槽设置在所述上侧板上,所述第二溃缩凹槽设置在所述下侧板上;所述第一溃缩凹槽贯穿所述上侧板,所述第二溃缩凹槽贯穿所述下板侧板,且所述第一溃缩凹槽与所述第二溃缩凹槽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还包括溃缩槽;所述溃缩槽设置在所述吸能盒本体上;所述溃缩槽与所述溃缩凹槽间隔设置,且垂直于所述溃缩槽延伸方向的截面呈圆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昊凌潘贵川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安福汇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