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9561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11:18
车辆用发动机(2)具有构成为具备排气歧管(12)及排气净化装置(18)的排气系统装置,并且横置成气缸排列方向与车宽方向一致,排气歧管(12)配置成从构成车辆(100)的车身的前围板(106)离开规定距离,从车辆(100)的前后方向观察,排气净化装置(18)配置于与由车身的底板通路形成的底板通路区域(114)重叠的位置,并且配置于排气歧管(12)的下方且发动机(2)的所述气缸排列方向中央的一方侧,将排气歧管(12)和排气净化装置(18)连接的排气净化装置导入路(17)配置于排气歧管(12)的气缸排列方向中央的另一方侧,并且从排气歧管(12)向下方延伸并与排气净化装置(18)连接。

Vehicle engines

The vehicle engine (2) has an exhaust system consisting of an exhaust manifold (12) and an exhaust purification device (18), which is arranged horizontally in the direction of cylinder alignment consistent with the width of the vehicle. The exhaust manifold (12) is configured to leave the prescribed distance from the front panel (106) of the body of the vehicle (100), and to observe from the front and rear directions of the vehicle (100). The exhaust purification device (18) is configured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bottom panel of the body. The bottom plate access area (114) formed by the road overlaps and is disposed at the lower side of the exhaust manifold (12) and the side of the cylinder alignment direction center of the engine (2). The exhaust purification device (17) connected with the exhaust manifold (12) and the exhaust purification device (18) is disposed at the other side of the cylinder alignment direction center of the exhaust manifold (12) and is extended downward from the exhaust manifold (12). The utility model is extended and connected with an exhaust purification device (1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发动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发动机,更具体而言,涉及具有构成为具备排气歧管及排气净化装置的排气杆的车辆用发动机。
技术介绍
排气净化催化剂有适当的活性温度范围,使该活性温度范围内的温度的排气通过,从而发挥净化性能。催化剂的活性温度范围需要与车辆的规格配合设定,例如如兼用压缩发火运转和火花点火运转的发动机那样,在有可能产生的排气的温度范围大的情况下,难以设定于该温度范围对应的活性温度范围,存在难以在所有温度范围内用排气净化催化剂净化排气的情况。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例如,考虑将活性温度范围的上限与该发动机所设想的最高排气温度对应地设定,关于最低排气温度侧的排气的处理,尽可能靠近发动机配置排气净化系统。作为靠近发动机配置排气净化系统的例子,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当这样靠近发动机配置排气净化系统时,能够在排气的温度下降之前使排气经过排气净化催化剂,因此,即使在排气的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够净化排气。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57519号公报(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当如上述那样靠近发动机配置排气净化系统时,在发动机室配置有更多包含排气净化催化剂的构件。因此,当车辆碰撞时,即使发动机因碰撞而后退,也需要能够减小排气净化系统施加给其它构件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将排气净化系统配置于发动机的附近并且确保碰撞安全性的车辆用发动机。(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车辆用发动机具有构成为具备排气歧管及排气净化装置的排气系统装置,并且所述车辆用发动机被横向放置成气缸排列方向与车宽方向一致,车辆用发动机的特征在于,排气歧管配置成从构成车辆的车身的前围板离开规定距离,从车辆的前后方向观察,排气净化装置配置于与由车身的底板通路形成的底板通路区域重叠的位置,并且配置于排气歧管的下方且所述排气歧管的发动机的气缸排列方向上的中央的一方侧,将排气歧管和排气净化装置连接的连接通路配置于排气歧管的气缸排列方向中央的另一方侧,并且向排气歧管的下方延伸并与排气净化装置连接。根据这样构成的本专利技术,排气歧管配置成从前围板来开规定距离,排气净化装置配置于排气歧管的下方,因此发动机的排气净化装置相比于前围板配置于前方,且配置于发动机的附近。因此,能够实现包含排气净化装置的车辆用发动机的紧凑的配置。另外,排气净化装置配置于发动机的附近,因此在排气的温度降低前排气通过排气净化装置,因此可确保排气的净化所需要的温度,且可靠地进行排气的净化。从车辆的前后方向观察,排气净化装置配置于与车身的底板通路区域重叠的位置,因此,在车辆碰撞时,即使发动机后退,由于排气净化装置被收容于底板通路区域内,所以可防止由排气净化装置对其它构件造成的损伤。因此,可确保车辆的碰撞安全性。另外,排气歧管配置成从前围板离开规定距离,排气净化装置配置于排气歧管的下方且发动机的气缸排列方向中央的一方侧,在排气歧管的气缸排列方向中央的另一方侧,在排气歧管与前围板之间形成有空间。因此,在车辆碰撞时,即使发动机后退,也可避免排气歧管与前围板碰撞,可防止由排气歧管对前围板造成的损伤。因此,可确保车辆的碰撞安全性。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从车辆的前后方向观察,在前围板,在比排气歧管的气缸排列方向上的另一方侧的端部更靠气缸排列方向外方的位置安装有辅机。根据这样构成的本专利技术,从车辆的前后方向观察,在前围板,在比排气歧管的气缸排列方向的另一方侧的端部更靠气缸排列方向外方的位置安装有辅机,因此,在车辆碰撞时,即使发动机及排气歧管后退,也可避免排气歧管与辅机碰撞。因此,可防止由排气歧管对其它构件造成损伤,可确保车辆的碰撞安全性。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从车辆的前后方向观察,排气歧管配置于与辅机的下方部分对应的高度位置。根据这样构成的本专利技术,从车辆的前后方向观察,排气歧管配置于与辅机的下方部分对应的高度位置。在车辆碰撞时排气歧管不笔直地向后方移动而是朝向配置有辅机的一侧倾斜移动的情况下,排气歧管与前围板之间离开规定距离,因此排气歧管与辅机发生干涉的可能性降低。即使在排气歧管超越规定距离倾斜移动的情况下,排气歧管仅与辅机的下方部分发生干涉,因此将由碰撞对辅机造成的损伤限制在最小限度。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辅机是制动单元或空调单元。根据这样构成的本专利技术,辅机是制动单元或空调单元,因此,在车辆碰撞时,由排气歧管对制动单元或空调单元造成的损伤被限制在最小限度。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排气净化装置的下游侧部分沿车辆的前后方向从排气歧管的下方朝向底板通路延伸。根据这样构成的本专利技术,排气净化装置的下游侧部分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因此来自排气净化装置的排气顺畅地向后方流动,所以排气的排出变得容易。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排气净化装置的下游侧部分在底板通路侧的端部具有EGR气体导出部,该EGR气体导出部用于将已通过排气净化装置的排气的一部分作为EGR气体取出,GR气体导出部在气缸排列方向上配置于与连接通路相反的一侧,连接于EGR气体导出部的下游侧的EGR气体通路在气缸排列方向上配置于与连接通路相反的一侧的排气净化装置的侧方。根据这样构成的本专利技术,EGR气体导出部在气缸排列方向上配置于与连接通路相反的一侧,EGR气体通路在气缸排列方向上配置于与连接通路相反的一侧的排气净化装置的侧方,因此,连接通路侧、即气缸排列方向中央的一方侧的排气歧管与前围板之间的空间不占有EGR气体通路,确保得宽广。由此,可防止由车辆碰撞时的排气歧管对前围板等其它构件造成的损伤。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从车辆的前后方向观察,EGR气体通路配置于与底板通路区域重叠的位置。根据这样构成的本专利技术,从车辆的前后方向观察,EGR气体通路配置于与底板通路区域重叠的位置,因此,在车辆碰撞时,即使发动机后退,由于EGR气体通路被收容于底板通路区域内,所以可防止由EGR气体通路对其它构件造成的损伤。因此,可确保车辆的碰撞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排气系统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排气系统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排气系统装置的侧视图,是断裂一部分后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排气系统装置的仰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排气系统装置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排气系统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的排气系统装置的侧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的排气系统装置的俯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的排气系统装置的仰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的排气系统装置的侧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的排气系统装置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以后,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在附图中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符号,而简略化或省略其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排气系统装置1的俯视图,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排气系统装置1的侧视图,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排气系统装置1的侧视图,表示断裂一部分后的图,图4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排气系统装置1的仰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发动机,具有排气杆,该排气杆构成为具备排气歧管及排气净化装置,并且所述车辆用发动机被横向放置成气缸排列方向与车宽方向一致,所述车辆用发动机的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歧管配置成从构成所述车辆的车身的前围板离开规定距离,从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观察,所述排气净化装置配置于与由所述车身的底板通路形成的底板通路区域重叠的位置,并且配置于所述排气歧管的下方且所述排气歧管的所述发动机的所述气缸排列方向上的中央的一方侧,将所述排气歧管和所述排气净化装置连接的连接通路配置于所述排气歧管的所述气缸排列方向上的中央的另一方侧,并且向所述排气歧管的下方延伸并与所述排气净化装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7.27 JP 2016-1471061.一种车辆用发动机,具有排气杆,该排气杆构成为具备排气歧管及排气净化装置,并且所述车辆用发动机被横向放置成气缸排列方向与车宽方向一致,所述车辆用发动机的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歧管配置成从构成所述车辆的车身的前围板离开规定距离,从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观察,所述排气净化装置配置于与由所述车身的底板通路形成的底板通路区域重叠的位置,并且配置于所述排气歧管的下方且所述排气歧管的所述发动机的所述气缸排列方向上的中央的一方侧,将所述排气歧管和所述排气净化装置连接的连接通路配置于所述排气歧管的所述气缸排列方向上的中央的另一方侧,并且向所述排气歧管的下方延伸并与所述排气净化装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观察,在所述前围板,在比所述排气歧管的所述气缸排列方向上的所述另一方侧的端部更靠所述气缸排列方向外方的位置安装有辅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畠启史仓增拓高群保中平毅小岛裕司津田周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