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全钢电永磁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7782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0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面全钢电永磁模板,主要由电永磁模板(1)、磁状态指示灯(2)、气隙检测传感器(3)组成,邻接的电永磁磁单元组成电永磁对极组,在电永磁对极组中永磁体和连接筋的间隙封装磁通量检测线圈,多组电永磁对极组按实际使用场景排列,在壳体中心区域嵌装气隙检测传感器,在壳体侧面嵌装磁状态指示灯,在背面封装通磁板,工作面和背面均为整体全钢密封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安全系数更高、磁力更为均匀、剩磁更小、使用寿命更长。

A Double-sided All-steel Electric-Permanent Magnet Templat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ouble-sided all-steel electro-permanent magnet template, which is mainly composed of an electro-permanent magnet template (1), a magnetic state indicator lamp (2) and an air gap detection sensor (3). The adjacent electro-permanent magnet electromagnetic units constitute an electro-permanent magnet counter-pole group. The gap between the permanent magnet and the connecting rib encapsulates a magnetic flux detection coil in the electro-permanent magnet counter-pole group, and a plurality of electro permanent magnet counter-pole groups The air gap detection sensor is mounted in the central area of the shell, the magnetic state indicator lamp is mounted on the side of the shell, the magnetic flux plate is packed on the back, and the working face and the back face are all steel sealing surfaces. The utility model has higher safety factor, more uniform magnetic force, smaller remanence and longer service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面全钢电永磁模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磁力快速换模装置的电永磁
,特别指一种双面全钢电永磁模板。
技术介绍
目前,在注塑等行业,注塑模具的安装、固定、夹紧,常采用机械或液压、气动的方法将注塑模具固定于注塑机的工作台模板上。这些技术和方法或多或少存在不足,有的结构大成本高、有的存在安全隐患、有的对精度高的注塑模具有损伤或引起额外变形。当然现在也有用电永磁吸盘作工装夹具的,但都采用圆形、方形或长方形结构磁系,要么由于排布稀松而吸力安全系数低,要么由于结构问题引起电永磁吸盘刚性不足。我公司的专利ZL201510481894.5技术也存在结构复杂、加工工艺困难、制造成本高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及我公司专利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创新,提供一种结构更优异的双面全钢电永磁模板。本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以往技术存在的结构复杂、成本高、有的存在安全隐患、有的对精度高的模具有损伤或引起额外变形的缺陷;也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剩磁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主要由电永磁模板、磁状态指示灯、气隙检测传感器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永磁模板主要由壳体、通磁板、励磁线圈对、磁通量检测线圈、永磁体和可逆永磁体组成。所述的壳体主要包含安装环形槽对、连接筋、隔磁环形槽对、磁极、磁极装配面、磁极工作面、连体容腔。所述的通磁板包含通磁板凸台。所述的励磁线圈对包括线圈1、线圈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面全钢电永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通量检测线圈装于所述的壳体的安装环形槽对内并与其槽底贴合,所述的永磁体装于安装环形槽对内并与磁通量检测线圈上表面贴合,所述的可逆永磁体对中贴合于磁极装配面,所述的励磁线圈对套装包裹可逆永磁体外表并整体被封装于连体容腔内,所述的通磁板与壳体贴合、所述的通磁板凸台与可逆永磁体上表面紧密贴合;所述的壳体和通磁板将励磁线圈对、磁通量检测线圈、永磁体和可逆永磁体完全封装于其内组成电永磁模板。所述的气隙检测传感器嵌装于电永磁模板工作面,所述的磁状态指示灯嵌装于电永磁模板侧面,所述的气隙检测传感器高度可调。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面全钢电永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和所述的通磁板均由整体钢板制作成全钢结构,所述的双面全钢电永磁模板的工作面和背面均为整体全钢密封面。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面全钢电永磁模板,其特征还在于:每个磁极的底部均由一个磁通量检测线圈包裹着,给磁通量检测线圈恒定的基准信号源经控制电路解码,实时检测模具覆盖电永磁模板的磁极面积及电永磁模板对模具的实际磁吸力。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面全钢电永磁模板,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磁状态指示灯为LED红绿双色指示灯,电永磁模板磁吸状态时指示灯亮绿色,电永磁模板失磁状态时指示灯亮红色。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面全钢电永磁模板,永磁体和可逆永磁体组成双磁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极、永磁体、可逆永磁体、励磁线圈对和通磁板凸台组成电永磁磁单元,邻接的电永磁磁单元极性相异,邻接的电永磁磁单元通过壳体和通磁板组成电永磁对极组。其特征还在于:多组电永磁对极组根据现场需要的实际情况设计时灵活排列。其特征还在于:电永磁对极组中线圈1、线圈2用一根电磁线绕制或串接,充退磁时通过电永磁对极组中两异性磁极的磁通量相等。其特征还在于:电永磁模板充退磁时通磁板无磁性。所述的同一电永磁磁单元中的磁极和通磁板凸台的位置和方向相同。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面全钢电永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包含连接筋和磁极,所述的连接筋包围磁极并将所有磁极连成一个无缝整体组成壳体的一部分。所述的磁极、永磁体、可逆永磁体和通磁板凸台的截面积相匹配,所述的电永磁对极组的一对磁极充退磁具有相匹配的磁通量和磁场平衡,退磁后壳体工作表面无剩磁。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面全钢电永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极的截面、永磁体所围内空截面、可逆永磁体的截面、线圈的内空截面、磁通量检测线圈的内空截面、连体容腔的内空截面和通磁板凸台的截面具有相同的截面形状。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相同的截面形状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为蜂房结构的正六边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邻接的电永磁磁单元组成电永磁对极组,在电永磁对极组中永磁体和连接筋的间隙封装磁通量检测线圈,多组电永磁对极组按实际使用场景排列,在壳体中心区域嵌装气隙检测传感器,在壳体侧面嵌装磁状态指示灯,在背面封装通磁板形成本专利技术的双面全钢电永磁模板。本专利技术的思路源自于大自然的选择、源自于杰出建筑大师蜜蜂辛勤劳动的智慧积累成果—蜂房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双面全钢电永磁模板,吸收大自然的经典之作—蜂房的优点:构造精巧、适用、刚度高、结构稳定而且利用最少的材料提供电永磁对极组的最大使用空间。本专利技术以我公司专利技术专利ZL201510481894.5为
技术介绍
,并加以创造性的升华,解决了原专利技术中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的缺陷,取消了ZL201510481894.5
技术介绍
中结构复杂的第二磁系,新增了磁调平衡新技术、磁通量及磁吸力实时检测新技术、磁性状态实时指示技术和双面全钢全封装新技术,形成了本专利技术的先进性、新颖性和创造性。本专利技术相比之前的电永磁模板技术使用安全系数更高、磁力更为均匀、剩磁更小、使用寿命更长。本专利技术的壳体与通磁板均是由整体加工而形成,即工作表面和安装面均为全钢全密封结构,通磁板与壳体全密封贴合并将本专利技术的核心部分--永磁体、可逆永磁体、励磁线圈对、磁通量检测线圈完美封装于内。本专利技术的双面全钢电永磁模板正真做到了完美密封的0渗透。本专利技术的电永磁对极组中线圈1、线圈2用一根电磁线绕制或串接,且各自绕线参数可根据实际磁路的不同作微调节,并通过匹配磁极、永磁体、可逆永磁体和通磁板凸台的有效截面积及通磁板(102)厚度,使充退磁时通过电永磁对极组中两异性磁极的磁通量相等,每组电永磁对极组内部达到磁平衡对外无磁泄露,本专利技术的磁调平衡新技术致双面全钢电永磁模板对外无磁泄露。本专利技术的磁通量检测线圈包裹在本专利技术的磁极近工作面的一端,给定磁通量检测线圈恒定规律的基准电信号,在磁极没有充磁和磁极没有被磁性材料覆盖的情况下,磁通量检测线圈回馈的电信号不会改变;否则,磁通量检测线圈经电磁感应回馈的电信号会有强弱变化或规律变化;据此,对磁通量检测线圈回馈的电信号进行解码能实时精确地检测出本专利技术的双面全钢电永磁模板磁极被模具覆盖的真实面积、双面全钢电永磁模板对模具的真实磁吸力。本专利技术的双面全钢电永磁模板依靠永磁材料的磁力吸附模具,电永磁模板内部没有运动部件,没有机械磨损,只在装卸模具的瞬间(几秒钟)使用电能,本专利技术极度节能;电气上也可避免因长期大电流而烧损。本专利技术的双面全钢电永磁模板是0渗透的完美密封,无论是工作面还是安装面外部的液态物质及灰尘都不能渗入内部对电永磁控制线圈和永磁磁源产生损伤、也不存在因灌封胶的老化而受损伤;本专利技术的双面全钢电永磁模板寿命很长、免维护。一次安装调试后,生产中无需定期停机对其进行维修维护,也无易损件,大大减少了停机时间,降低了维修维护的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双面全钢电永磁模板侧面嵌装磁状态指示灯,实时直观指示电永磁模板的充磁和失磁状态。增强了本专利技术使用的可信性和可靠性。本专利技术可最大程度地灵活利用有效空间,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电控永磁体的有效吸力;本专利技术采用双面全钢全封装新技术,工作面和安装面整体成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面全钢电永磁模板,主要由电永磁模板(1)、磁状态指示灯(2)、气隙检测传感器(3)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永磁模板(1)主要由壳体(101)、通磁板(102)、励磁线圈对(103)、磁通量检测线圈(104)、永磁体(105)和可逆永磁体(106)组成;所述的壳体(101)主要包含安装环形槽对(10101)、连接筋(10102)、隔磁环形槽对(10103)、磁极(10104)、磁极装配面(10104A)、磁极工作面(10104B)、连体容腔(10105);所述的通磁板(102)包含通磁板凸台(10201);所述的励磁线圈对(103)包括线圈1(10301)和线圈2(10302);所述的磁通量检测线圈(104)装于所述的壳体(101)的安装环形槽对(10101)内并与其槽底贴合,所述的永磁体(105)装于安装环形槽对(10101)内并与磁通量检测线圈(104)上表面贴合,所述的可逆永磁体(106)对中贴合于磁极装配面(10104A),所述的励磁线圈对(103)套装包裹可逆永磁体(106)外表并整体被封装于连体容腔(10105)内,所述的通磁板(102)与壳体(101)贴合、所述的通磁板凸台(10201)与可逆永磁体(106)上表面紧密贴合;所述的壳体(101)和通磁板(102)将励磁线圈对(103)、磁通量检测线圈(104)、永磁体(105)和可逆永磁体(106)完全封装于其内组成电永磁模板(1);所述的气隙检测传感器(3)嵌装于电永磁模板(1)工作面,所述的磁状态指示灯(2)嵌装于电永磁模板(1)侧面,所述的气隙检测传感器(3)高度可调;所述的壳体(101)和所述的通磁板(102)均由整体钢板制作成全钢结构,所述的双面全钢电永磁模板的工作面和背面均为整体全钢密封面;每个磁极(10104)的底部均由一个磁通量检测线圈(104)包裹着,给磁通量检测线圈(104)恒定的基准信号源经控制电路解码,实时检测模具覆盖电永磁模板的磁极面积及电永磁模板对模具的实际磁吸力;所述的磁状态指示灯(2)为LED红绿双色指示灯,电永磁模板磁吸状态时指示灯亮绿色,电永磁模板失磁状态时指示灯亮红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全钢电永磁模板,主要由电永磁模板(1)、磁状态指示灯(2)、气隙检测传感器(3)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永磁模板(1)主要由壳体(101)、通磁板(102)、励磁线圈对(103)、磁通量检测线圈(104)、永磁体(105)和可逆永磁体(106)组成;所述的壳体(101)主要包含安装环形槽对(10101)、连接筋(10102)、隔磁环形槽对(10103)、磁极(10104)、磁极装配面(10104A)、磁极工作面(10104B)、连体容腔(10105);所述的通磁板(102)包含通磁板凸台(10201);所述的励磁线圈对(103)包括线圈1(10301)和线圈2(10302);所述的磁通量检测线圈(104)装于所述的壳体(101)的安装环形槽对(10101)内并与其槽底贴合,所述的永磁体(105)装于安装环形槽对(10101)内并与磁通量检测线圈(104)上表面贴合,所述的可逆永磁体(106)对中贴合于磁极装配面(10104A),所述的励磁线圈对(103)套装包裹可逆永磁体(106)外表并整体被封装于连体容腔(10105)内,所述的通磁板(102)与壳体(101)贴合、所述的通磁板凸台(10201)与可逆永磁体(106)上表面紧密贴合;所述的壳体(101)和通磁板(102)将励磁线圈对(103)、磁通量检测线圈(104)、永磁体(105)和可逆永磁体(106)完全封装于其内组成电永磁模板(1);所述的气隙检测传感器(3)嵌装于电永磁模板(1)工作面,所述的磁状态指示灯(2)嵌装于电永磁模板(1)侧面,所述的气隙检测传感器(3)高度可调;所述的壳体(101)和所述的通磁板(102)均由整体钢板制作成全钢结构,所述的双面全钢电永磁模板的工作面和背面均为整体全钢密封面;每个磁极(10104)的底部均由一个磁通量检测线圈(104)包裹着,给磁通量检测线圈(104)恒定的基准信号源经控制电路解码,实时检测模具覆盖电永磁模板的磁极面积及电永磁模板对模具的实际磁吸力;所述的磁状态指示灯(2)为L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志洪王梅千李胜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千豪机电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