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磁吸柱形磁系电永磁吸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6400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永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面磁吸柱形磁系电永磁吸盘。包括壳体及多个磁系,其中壳体为板状结构,且其上设有多个垂直贯通的安装孔;多个磁系分别安装于壳体上的各安装孔内,且相邻两个磁系工作状态时在磁吸面的磁极极性相反;壳体的相对两侧面分别为磁吸面和安装支承面,磁系在安装支承面侧经支承背板产生磁回路,用以吸附支承背板;通过控制磁系在磁吸面侧的磁场强度,实现磁吸面对工件的吸附与释放。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紧凑、双面磁吸、加工生产等响应快、易于快速实现定制的优点;同时装配简单,装配过程不依赖于工人水平和经验,能很好地控制故障率和产品质量,提高装配效率,实现了标准化和模块化,可实现产品快速多样化和量产。多样化和量产。多样化和量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面磁吸柱形磁系电永磁吸盘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永磁
,特别涉及一种双面磁吸柱形磁系电永磁吸盘。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国内高端产品制造行业的提升,电永磁吸盘在国内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应用,电永磁吸盘应用环境有高温、密封、维修保养、厚度尺寸优化等严格的应用工艺要求。目前,传统的电永磁吸盘的结构中,具有装配磁瓦的深环槽,需要特定刀具和工艺流程,生产成本高;且磁极部分装配不能脱离模板,磁瓦、电路、灌胶等严重依赖工人水平和工人经验,装配难度大,装配时间长,故障率和产品质量难以控制,因此无法标准化和模块化。因此,如何从电磁学和结构优化的角度提升产品的标准化、模块化和系列化,进而提升产品核心成本竞争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面磁吸柱形磁系电永磁吸盘,以解决现有电永磁吸盘生产成本高、装配难度大、装配时间长、故障率和产品质量难以控制,无法实现标准化和模块化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面磁吸柱形磁系电永磁吸盘,包括壳体和磁系,其中壳体为板状,且设有多个安装孔;壳体的相对两侧面分别为磁吸面和安装支承面;磁系包括数量相等且分别相邻安装于壳体上各安装孔内的磁系Ⅰ和磁系Ⅱ,工作状态时磁系Ⅰ和磁系Ⅱ的磁吸面极性相异;
[0006]磁系在安装支承面侧经支承背板产生磁回路,用以吸附支承背板;通过控制磁系在磁吸面侧的磁场强度,实现磁吸面对工件的吸附与释放。
[0007]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磁系包括可控极性磁模块、固定极性永磁钢及集成线包,集成线包套设于可控极性磁模块的外侧;
[0008]可控极性磁模块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复合磁极、可控极性永磁体及磁轭,其中固定极性永磁钢套设于复合磁极的外侧,固定极性永磁钢用于产生稳定的磁场;集成线包用于控制可控极性永磁体的极性及检测磁场穿过磁吸面的磁通量大小。
[0009]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复合磁极的外端面与所述壳体的磁吸面共面;所述磁轭的外端面与所述壳体的安装支承面共面,且所述磁轭的外端部与所述壳体之间通过密封胶封装。
[0010]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集成线包包括骨架及缠绕于骨架上的控磁线圈和磁通检测线圈,其中控磁线圈位于所述可控极性永磁体的外侧,控磁线圈用于控制所述可控极性永磁体的极性变化及磁场强度。
[0011]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集成线包还包括缠绕于所述骨架上的磁通检测线圈;磁通检测线圈位于所述复合磁极的外侧,所述固定极性永磁钢位于控磁线圈和磁通检
测线圈之间;磁通检测线圈用于检测穿过磁吸面的磁通量的大小,从而检测磁吸面透过被吸物的磁通量是否达到安全容量。
[0012]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双层骨架包括骨架体及设置于骨架体上的控磁线圈绕线槽、检测线圈绕线槽及连接柱,其中控磁线圈绕线槽用于绕制所述控磁线圈,检测线圈绕线槽用于绕制所述磁通检测线圈;连接柱位于控磁线圈绕线槽和检测线圈绕线槽之间,连接柱上设有过线槽。
[0013]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相邻两个所述磁系中,两个固定极性永磁钢的磁场方向相反,两个集成线包的电流方向相反。
[0014]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固定极性永磁钢为由多个瓦片式磁钢沿周向布置组成的环形结构。
[0015]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复合磁极包括磁极及设置于磁极端部的隔磁环,隔磁环位于所述壳体的安装孔内,且端面不凸出所述磁吸面。
[0016]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壳体上的各安装孔均为圆柱形通孔,所述磁系为与所述安装孔相适应的圆柱体组合结构;所述磁系的磁通路径沿轴向穿过所述磁轭,经支承背板形成磁回路。
[0017]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双面磁吸柱形磁系电永磁吸盘,结构紧凑,加工简单,设计、工艺和生产等响应快,降低制造成本;且装配简单,装配过程不依赖于工人水平和经验,能很好地控制故障率和产品质量,实现标准化和模块化的自动化装配,提高装配效率,可实现产品快速多样化和量产。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双面磁吸柱形磁系电永磁吸盘,通过安装支承面的磁吸力与支承背板实现联接与固定,均匀的面结合力贴合更紧密,使磁力吸盘与支承背板融为一体,提升了电永磁吸盘的安装刚度和使用刚度;不会产生如点联接固定的局部应力集中和局部变形,延长其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厚度较薄,间接增加了注塑机的容模量。
[0019]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0020]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2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面磁吸柱形磁系电永磁吸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面磁吸柱形磁系电永磁吸盘的局部俯视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复合磁极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固定极性永磁钢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集成线包Ⅰ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集成线包Ⅱ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磁轭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面磁吸柱形磁系电永磁吸盘的工件脱离状态磁路分布图;
[0030]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面磁吸柱形磁系电永磁吸盘的工件吸附状态磁路分布图。
[0031]图中:1

壳体,2

复合磁极,201

磁极,202

隔磁环,3

固定极性永磁钢Ⅰ,4

集成线包Ⅰ,401

控磁线圈Ⅰ,402

磁通检测线圈Ⅰ,5

固定极性永磁钢Ⅱ,6

双层骨架Ⅰ,601

控磁线圈绕线槽Ⅰ,602

检测线圈绕线槽Ⅰ,603

连接柱Ⅰ,7

可控极性永磁体,8

双层骨架Ⅱ,801

控磁线圈绕线槽Ⅱ,802

检测线圈绕线槽Ⅱ,803

连接柱Ⅱ,9

集成线包Ⅱ,901

控磁线圈Ⅰ,902

磁通检测线圈Ⅰ,10

密封胶,11

磁轭,12

传感器组件,13

安装支承面,14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磁吸柱形磁系电永磁吸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磁系(15),其中壳体(1)为板状,且设有多个安装孔,壳体(1)的相对两侧面分别为磁吸面(14)和安装支承面(13);磁系(15)包含数量相等且分别相邻安装于壳体(1)上各安装孔内的磁系Ⅰ(151)和磁系Ⅱ(152),工作状态时磁系Ⅰ(151)和磁系Ⅱ(152)的磁吸面极性相异;磁系(15)在安装支承面(13)侧经支承背板产生磁回路,用以吸附支承背板;通过控制磁系(15)在磁吸面(14)侧的磁场强度,实现磁吸面(14)对工件的吸附与释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磁吸柱形磁系电永磁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系(15)包括可控极性磁模块、固定极性永磁钢及集成线包,集成线包套设于可控极性磁模块的外侧;可控极性磁模块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复合磁极(2)、可控极性永磁体(7)及磁轭(11),其中固定极性永磁钢套设于复合磁极(2)的外侧,固定极性永磁钢用于产生稳定的磁场;集成线包用于控制可控极性永磁体(7)的极性及检测磁场穿过磁吸面(14)的磁通量大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磁吸柱形磁系电永磁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磁极(2)的外端面与所述壳体(1)的磁吸面(14)共面;所述磁轭(11)的外端面与所述壳体(1)的安装支承面(13)共面,且所述磁轭(11)的外端部与所述壳体(1)之间通过密封胶(10)封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磁吸柱形磁系电永磁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线包包括骨架及缠绕于骨架上的控磁线圈,其中控磁线圈位于所述可控极性永磁体(7)的外侧,控磁线圈用于控制所述可控极性永磁体(7)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梅千乔志洪朱维金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千豪机电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