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砌模壳抗震构造柱的建造方法,属于砌体房屋抗震设计与施工技术领域,包括以下工序:砖模壳和砖墙砌筑,钢筋骨架安放,拉结钢筋网片放置,混凝土浇筑成型。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小尺寸粘土砖砌筑模壳,能在十字形、T字形、L字形砖墙节点处进行墙柱一体化立模和浇筑钢筋混凝土柱,通过砖砌模壳马牙槎和拉结钢筋网片,将钢筋混凝土柱和普通尺寸砖砌墙体连成整体,可有效地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与现行抗震规范的构造柱相比,所研制的三种类型构造柱,具有截面积减少、与墙体结合边界增大、对墙体约束作用增强的特点。采用新型砖模壳代替常规的钢木模板,能有效地降低立模成本和施工周期,有利于实现构造柱与砖砌墙体的整体结合和建筑外观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属于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加固与施工
。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多数人口生活在农村和乡镇,居住的砌体房屋大多数未按照抗震要求设计和采取构造措施。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位于6度及以上烈度区域的砌体房屋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导致了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现行抗震构造柱的施工工艺繁杂且成本较高,难已得到全面推广和实施。对现行抗震构造柱的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优化,提出简便实用的工艺措施,是提高我国村镇砌体房屋抗震性能、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按照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多层砌体房屋必须设置钢筋混凝土抗震构造柱。构造柱的施工方案是在砖墙体交汇部位预留槎口,采用钢(木)模板沿槎口立模,绑扎构造柱的纵向钢筋骨架,在模板内浇筑和养护混凝土。该方案的立模工序较为复杂、质量难于控制,在第二层和其上楼层的施工更为不便,易造成胀模、漏浆和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等质量问题,浇筑后的混凝土构造柱与砖墙体在外观上也不一致;此外,模板的需要量大、周转工期较长,增加了工程成本。目前,国内对抗震构造柱的改进研究以及提出的专利申请较多,但受各种条件限制,实际应用的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整体性能好、成本低廉、施工简单、易于推广等特点,采用新型砖模壳代替常规的钢木模板,能有效地降低立模成本和施工周期,有利于实现构造柱与砖砌墙体的整体结合和建筑外观的一致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墙体墙角交汇处砌筑构造柱砖模壳,以及在砖模壳内设置构造柱钢筋骨架,在构造柱与墙体之间铺设拉结钢筋网片,在砖模壳内浇筑混凝土形成构造柱,构造柱的马牙槎伸入对应墙体内,其步骤为: (1)按照规范要求和构造柱布置方式,将构造柱纵筋与基础梁中预留的插筋焊接或绑扎连接,将箍筋套入构造柱纵筋并按规定的间距固定绑扎,形成构造柱钢筋骨架; (2)根据普通砖砌体房屋在十字形、T字形或L字形墙角交汇处的构造特征,采用先砌筑砖模壳后砌筑砖墙、逐皮砌筑的方式,采用两种小尺寸粘土砖砌筑十字形、T字形或L字形构造柱模壳,砖砌膜壳上预留槎口,槎口对应设置在构造柱钢筋骨架端部并位于对应墙体内,再用粘土砖砌筑砖墙,墙体外侧与膜壳外侧对齐; (3)在砖墙上平铺拉结钢筋网片,拉结钢筋网片中心线与砖墙中心线对齐; (4)在砖砌模壳内烧筑混凝土,烧筑混凝土时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通过砖砌模壳壳体马牙槎构造和砖墙上设置的拉结钢筋网片,将现浇钢筋混凝土柱和普通砖砌墙体连接成整体。进一步地,所述小尺寸粘土砖的尺寸为240 mmX57 mmX53mm和120 mmX57mmX 53mm两种规格。进一步地,所述十字形、T字形和L字形构造柱,其截面伸入两侧墙体内的长度均不小于120mm。进一步地,每次所述下料高度小于等于500mm。进一步地,所述拉结钢筋网片左、右两侧距离砖墙外墙的距离均为30mm,且拉结筋网片沿墙高每隔500mm布置一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专利技术根据普通砖砌体房屋在十字形、T字形、L字形墙角交汇处的构造特征,采用小尺寸粘土砖砌筑模壳,通过壳体马牙槎构造和设置的拉结钢筋网片,将现浇钢筋混凝土柱和普通尺寸砖砌墙体连接成整体,可有效地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利用粘土砖充当模壳的抗震构造柱方案,能在十字形、T字形、L字形砖墙节点处进行墙柱一体化立模,并在模壳内浇筑钢筋混凝土柱的新型工艺。第二,所研制的砖砌模壳具有较好的封闭性和整体刚度,有利于壳内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和养护;砖砌模壳也是构造柱的一个有效组成部分,可增加柱中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减少钢筋锈蚀。第三,与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构造柱相比,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十字形、T字形、L字形构造柱截面形式,在截面积适当减少的情况下,加大了与墙体的结合长度,增加了构造柱对墙体变形的约束作用。第四,砖砌模壳抗震构造柱的主要施工工序包括:砖模壳和砖墙砌筑,拉结钢筋网片放置,纵向钢筋骨架安放,混凝土浇筑、振捣和养护。该工艺采用新型砖模壳代替常规的钢木模板,能有效地降低立模成本和施工周期,有利于实现构造柱与砖砌墙体的整体结合和建筑外观的一致性。第五,本专利技术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基本要求,针对现有抗震构造柱设计与施工中的不足,研制了一种新型砖砌模壳抗震构造柱方案,目的在于就地取材、简化工序、降低成本、提高抗震性能,便于在村镇多层砌体房屋的建造和抗震加固中推广应用。方案采用小尺寸粘土砖砌筑构造柱的模壳,形成现烧钢筋混凝土柱和砖砌墙体之间的有机结合体,以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方案的特点是以砖砌模壳代替常规的钢木模板,有利于降低立模成本和施工周期,提高混凝土浇注质量,实现抗震构造柱与砖砌墙体的整体结合,便于在村镇多层砌体房屋建造中推广应用。第六,本专利技术研制的砖砌模壳抗震构造柱工艺,具有资源消耗低和技术新颖等优点,易于在村镇多层砌体房屋中的建造和抗震加固中推广应用。我国村镇建造的砌体房屋数量众多,若采用本专利将获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a是小尺寸粘土砖的几何详图。图1b是小尺寸粘土砖半砖的几何详图。图2是十字形砖模壳构造柱平面图(阴影部分表示马牙槎)。图2.1是十字形砖模壳构造柱的内部钢筋混凝土柱立体示意图。图2.2是十字形砖墙(大柱芯)砌砖立体示意图。图2.3是十字形砖墙(小柱芯)砌砖立体示意图。图2.4是十字形砖模壳构造柱的拉结钢筋网片平面布置图。图3是T字形砖模壳构造柱平面图(阴影部分表示马牙槎)。图3.1是T字形砖模壳构造柱的内部钢筋混凝土柱立体示意图。图3.2是T字形砖墙(大柱芯)砌砖立体示意图。图3.3是T字形砖墙(小柱芯)砌砖立体示意图。图3.4是T字形砖模壳拉结钢筋网片平面布置图。图4是L字形砖模壳构造柱平面图(阴影部分表示马牙槎)。图4.1是L字形砖模壳构造柱的内部钢筋混凝土柱立体示意图。图4.2是L字形砖墙(大柱芯)砌砖立体示意图。图4.3是L字形砖墙(小柱芯)砌砖立体示意图。图4.4是L字形砖模壳拉结钢筋网片平面布置图。图中:①砖模壳(灰色填充部分)②构造柱纵筋,③构造柱箍筋,④拉结钢筋网片(灰色线条)。【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规范要求和构造柱布置方式,将构造柱纵筋2与基础梁中预留的插筋焊接(或绑扎),将构造柱箍筋3套入构造柱纵筋并按规定的间距固定,形成构造柱钢筋骨架; (2)根据普通砖砌体房屋在十字形、T字形或L字形墙角交汇处的构造特征,采用小尺寸粘土砖砌筑构造柱砖模壳1,砖砌膜壳上预留槎口,槎口对应设置在构造柱钢筋骨架端部,再用普通尺寸粘土砖砌筑砖墙,采用先砌筑砖模壳后砌筑砖墙、逐皮砌筑的方式;小尺寸粘土砖的尺寸为240 mm X 57 mmX 53mm和120 mm X 57 mmX 53mm两种规格; (3)在砖墙上沿墙高每隔500mm平铺拉结钢筋网片4,拉结筋网片中心线与砖墙中心线对齐;拉结筋网片左、右两侧距离砖墙外墙的距离均为30mm ; (4)在砖砌膜壳内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时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每次下料高度小于等于500mm,通过砖砌模壳壳体马牙槎构造和砖墙上设置的拉结钢筋网片,将现浇钢筋混凝土柱和普通砖砌墙体连接成整体。十字形、T字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砖砌模壳抗震构造柱的建造方法,其特征是,墙体墙角交汇处砌筑构造柱砖模壳,以及在砖模壳内设置构造柱钢筋骨架,在构造柱与墙体之间铺设拉结钢筋网片,在砖模壳内浇筑混凝土形成构造柱,构造柱的马牙槎伸入对应墙体内,其步骤为:(1)按照规范要求和构造柱布置方式,将构造柱纵筋与基础梁中预留的插筋焊接或绑扎连接,将箍筋套入构造柱纵筋并按规定的间距固定绑扎,形成构造柱钢筋骨架; (2)根据普通砖砌体房屋在十字形、T字形或L字形墙角交汇处的构造特征,采用先砌筑砖模壳后砌筑砖墙、逐皮砌筑的方式,采用两种小尺寸粘土砖砌筑十字形、T字形或L字形构造柱模壳,砖砌膜壳上预留槎口,槎口对应设置在构造柱钢筋骨架端部并位于对应墙体内,再用粘土砖砌筑砖墙,墙体外侧与膜壳外侧对齐;(3)在砖墙上平铺拉结筋网片,拉结筋网片中心线与砖墙中心线对齐;(4)在砖砌模壳内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时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通过砖砌模壳壳体马牙槎构造和砖墙上设置的拉结钢筋网片,将现浇钢筋混凝土柱和普通砖砌墙体连接成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1.砖砌模壳抗震构造柱的建造方法,其特征是,墙体墙角交汇处砌筑构造柱砖模壳,以及在砖模壳内设置构造柱钢筋骨架,在构造柱与墙体之间铺设拉结钢筋网片,在砖模壳内浇筑混凝土形成构造柱,构造柱的马牙槎伸入对应墙体内,其步骤为: (1)按照规范要求和构造柱布置方式,将构造柱纵筋与基础梁中预留的插筋焊接或绑扎连接,将箍筋套入构造柱纵筋并按规定的间距固定绑扎,形成构造柱钢筋骨架; (2)根据普通砖砌体房屋在十字形、T字形或L字形墙角交汇处的构造特征,采用先砌筑砖模壳后砌筑砖墙、逐皮砌筑的方式,采用两种小尺寸粘土砖砌筑十字形、T字形或L字形构造柱模壳,砖砌膜壳上预留槎口,槎口对应设置在构造柱钢筋骨架端部并位于对应墙体内,再用粘土砖砌筑砖墙,墙体外侧与膜壳外侧对齐; (3)在砖墙上平铺拉结筋网片,拉结筋网片中心线与砖墙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建力,房军,王仪,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