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车扶手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7194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0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椅车扶手固定结构,包括扶手,所述扶手后端与车架铰接固定并形成有第一铰接处,所述扶手下侧固定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形成有左右贯穿导向板的导向槽,扶手支撑管的上端固定有定位轴,所述定位轴配合在所述导向槽内,所述扶手支撑管的下端与车架铰接固定并形成有第二铰接处,所述扶手前端以第一铰接处为中心翻转以使所述定位轴沿所述导向槽移动,所述导向板设有若干左右贯穿导向板的定位槽,若干定位槽前后间隔设置并与所述导向槽相通,所述定位槽位于所述导向槽上侧,当所述扶手前端向下翻转至极限位置时,所述定位轴移动至一个所述定位槽内,并使所述扶手被支撑于所述扶手支撑管上。

Fixed structure of wheelchair armres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heelchair armrest fixing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n armrest, the rear end of the armrest is articulated with the frame and forms a first hinge, the lower side of the armrest is fixed with a guide plate, the guide plate forms a guide groove through the guide plate left and right,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armrest support pipe is fixed with a positioning axle, the positioning axle is matched in the guide groove, and the armrest support is arranged in the guide groove. The lower end of the brace pipe is articulated with the frame to form a second articulation. The front end of the armrest is centered at the first articulation to turn over so that the positioning axis moves along the guide groove. The guid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positioning grooves running through the guide plate left and right. A number of positioning grooves are arranged at intervals between front and back and communicate with the guide groove. The positioning groove is located on the upper side of the guide groove when the support is provided. When the front end of the hand is turned down to the limit position, the positioning axis moves into the positioning groove and the handrail is supported on the handrail support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椅车扶手固定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轮椅车扶手的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电动轮椅车的扶手一般都是固定在车架上,或为了便于使用者上下车而使扶手可以向上翻转。但轮椅车使用时,扶手的髙低是不变的。由于使用者的的身材不同,而扶手的髙低不变,较高或较矮的使用者搁置胳膊时会感到不舒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扶手高度位置可以调节的轮椅车扶手固定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轮椅车扶手固定结构,包括扶手,所述扶手后端与车架铰接固定并形成有第一铰接处,所述扶手下侧固定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形成有左右贯穿导向板的导向槽,扶手支撑管的上端固定有定位轴,所述定位轴配合在所述导向槽内,所述扶手支撑管的下端与车架铰接固定并形成有第二铰接处,所述扶手前端以第一铰接处为中心翻转以使所述定位轴沿所述导向槽移动,所述导向板设有若干左右贯穿导向板的定位槽,若干定位槽前后间隔设置并与所述导向槽相通,所述定位槽位于所述导向槽上侧,当所述扶手前端向下翻转至极限位置时,所述定位轴移动至一个所述定位槽内,并使所述扶手被支撑于所述扶手支撑管上。通过挪动扶手和扶手支撑管,以使扶手支撑管上端的定位轴位于不同的定位槽内,以得到扶手的不同高度位置的保持。本技术的轮椅车扶手高度位置可调节,能适用于较高或较矮的使用者,并提高使用者使用时的舒适性。作为优选,所述车架包括坐垫支撑支架、背靠管,所述背靠管下端铰接固定并形成有第三铰接处,所述背靠管上端能以第三铰接处为中心前后翻转,所述扶手后端与所述背靠管铰接并形成所述第一铰接处,所述扶手支撑管下端与所述坐垫支撑支架铰接并形成有所述第二铰接处。也可以通过调节背靠管的翻转角度以调节扶手的高度位置。作为优选,所述扶手上固定有两个所述导向板,两个导向板左右对称设置,所述扶手支撑管上端形成有左右贯穿的贯穿槽,所述定位轴位于所述贯穿槽内,所述定位轴的左右两端均延伸至所述贯穿槽外侧,所述定位轴一端形成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定位轴凸起,所述定位轴另一端螺纹配合有定位螺母,所述扶手支撑管上端配合在两个所述导向板之间,并使所述定位轴左端向左穿过位于左侧导向板的导向槽、定位轴右端向右穿过位于右侧导向板的导向槽,两个导向板位于所述定位轴凸起与定位螺母之间。上述设置以使本技术扶手的支撑固定更为稳定。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铰接处包括与车架相固定的第一固定轴、与扶手后端相固定的第一旋转管,所述第一旋转管套设在所述第一固定轴上,所述第一旋转管形成有贯穿第一旋转管内外侧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内壁形成有内螺纹并配合有第一锁止螺栓;所述第一固定轴外壁向径向内侧延伸以形成有第一弧形槽或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锁止螺栓穿过所述第一旋转管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弧形槽或第一环形凹槽内。通过拧紧第一锁止螺栓使第一锁止螺栓端部与第一固定轴相抵,以锁止第一铰接处,以防止扶手转动;通过将第一锁止螺栓拧入第一弧形槽或第一环形凹槽,以在避免扶手左右移动的情况下,使得扶手仍能转动;其中,根据需要选择弧形槽或环形凹槽,选择弧形槽以限制扶手的转动角度,选择环形凹槽以便于加工和装配。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铰接处包括与车架相固定的第二固定轴、与扶手支撑管下端相固定的第二旋转管,所述第二旋转管套设在所述第二固定轴上,所述第二旋转管形成有贯穿第二旋转管内外侧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内壁形成有内螺纹并配合有第二锁止螺栓;所述第二固定轴外壁向径向内侧延伸以形成有第二弧形槽或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锁止螺栓穿过所述第二旋转管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弧形槽或第二环形凹槽内。通过拧紧第二锁止螺栓使第二锁止螺栓端部与第二固定轴相抵,以锁止第二铰接处,以防止扶手支撑管转动;通过将第二锁止螺栓拧入第二弧形槽或第二环形凹槽,以在避免扶手支撑管左右移动的情况下,使得扶手支撑管仍能转动;其中,根据需要选择弧形槽或环形凹槽,选择弧形槽以限制扶手支撑管的转动角度,选择环形凹槽以便于加工和装配。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轴上套设有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轴套具有环形的第一外部和筒形的第一内部,所述第一内部延伸至所述第一旋转管内,所述第一外部封闭所述第一旋转管的一端,所述第一旋转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管塞封闭。上述设置以对第一旋转管的两端进行封闭,以对第一固定轴和第一锁止螺栓进行保护。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固定轴上套设有第二轴套,所述第二轴套具有环形的第二外部和筒形的第二内部,所述第二内部延伸至所述第二旋转管内,所述第二外部封闭所述第二旋转管的一端,所述第二旋转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管塞封闭。上述设置以对第二旋转管的两端进行封闭,以对第二固定轴和第二锁止螺栓进行保护。作为优选,所述扶手支撑管上端两侧分别固定有一个垫片,所述垫片具有延伸至贯穿槽内的垫片凸起,所述垫片形成有供定位轴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垫片凸起以使所述垫片凸起径向截面呈环形设置,每个垫片均位于扶手支撑管与一个导向板之间。上述设置以防止导向板与扶手支撑管直接接触,以减小磨损便于使用者调整扶手的高度,也避免导向板和扶手支撑管磨损。作为优选,所述定位轴上套设有两个隔套,两个导向板位于两个隔套之间,所述隔套均具有一个隔部和一个筒形的套部,所述隔部位于定位轴凸起与导向板之间或定位螺母与导向板之间,所述定位轴凸起和定位螺母分别位于一个隔套的套部内。上述设置避免定位轴和定位螺母过度配合,并对定位轴和定位螺母进行保护。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铰接处相对位于所述第一铰接处前侧,所述第一铰接处相对位于所述第二铰接处上侧,所述定位槽呈三角形结构,当所述扶手向下翻转至极限位置时,所述定位轴位于三角形顶角处,且顶角为锐角,所述定位轴从贯穿槽由后向前由下向上移动至所述定位槽内。上述设置便于使用者进行扶手的翻转以进行扶手高度的调节,本技术具有扶手高度能调节的优点,以适应不同身高体型的使用者,提高使用者胳膊搁置在扶手上时的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扶手的第一种高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去除后轮支撑管、前轮支撑管和连接管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扶手的第二种高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铰接处和第二铰接处的一种爆炸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由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轮椅车扶手固定结构,包括扶手1,扶手由扶手支架和位于扶手支架上的扶手垫构成,扶手1后端与车架铰接固定并形成有第一铰接处5,扶手1下侧固定有导向板2,导向板2形成有左右贯穿导向板2的导向槽21,扶手支撑管3的上端固定有定位轴4,定位轴4配合在导向槽21内,扶手支撑管3的下端与车架铰接固定并形成有第二铰接处6,扶手1前端以第一铰接处5为中心翻转以使定位轴4沿导向槽21移动,定位轴沿左右方向设置,导向板沿前后方向设置。导向板2设有三个左右贯穿导向板2的定位槽22,三个定位槽22前后间隔设置并与导向槽21相通,定位槽22位于导向槽21上侧,当扶手1前端向下翻转至极限位置时,定位轴4移动至一个定位槽22内,并使扶手1被支撑于扶手支撑管3上。车架包括坐垫支撑支架11、背靠管12、后轮支撑管13、前轮支撑管14、连接管15。背靠管12下端与连接管15的上端铰接固定并形成有第三铰接处,坐垫支撑支架11后端向上延伸有固定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椅车扶手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扶手,所述扶手后端与车架铰接固定并形成有第一铰接处,所述扶手下侧固定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形成有左右贯穿导向板的导向槽,扶手支撑管的上端固定有定位轴,所述定位轴配合在所述导向槽内,所述扶手支撑管的下端与车架铰接固定并形成有第二铰接处,所述扶手前端以第一铰接处为中心翻转以使所述定位轴沿所述导向槽移动,所述导向板设有若干左右贯穿导向板的定位槽,若干定位槽前后间隔设置并与所述导向槽相通,所述定位槽位于所述导向槽上侧,当所述扶手前端向下翻转至极限位置时,所述定位轴移动至一个所述定位槽内,并使所述扶手被支撑于所述扶手支撑管上;所述扶手上固定有两个所述导向板,两个导向板左右对称设置,所述扶手支撑管上端形成有左右贯穿的贯穿槽,所述定位轴位于所述贯穿槽内,所述定位轴的左右两端均延伸至所述贯穿槽外侧,所述定位轴一端形成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定位轴凸起,所述定位轴另一端螺纹配合有定位螺母,所述扶手支撑管上端配合在两个所述导向板之间,并使所述定位轴左端向左穿过位于左侧导向板的导向槽、定位轴右端向右穿过位于右侧导向板的导向槽,两个导向板位于所述定位轴凸起与定位螺母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椅车扶手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扶手,所述扶手后端与车架铰接固定并形成有第一铰接处,所述扶手下侧固定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形成有左右贯穿导向板的导向槽,扶手支撑管的上端固定有定位轴,所述定位轴配合在所述导向槽内,所述扶手支撑管的下端与车架铰接固定并形成有第二铰接处,所述扶手前端以第一铰接处为中心翻转以使所述定位轴沿所述导向槽移动,所述导向板设有若干左右贯穿导向板的定位槽,若干定位槽前后间隔设置并与所述导向槽相通,所述定位槽位于所述导向槽上侧,当所述扶手前端向下翻转至极限位置时,所述定位轴移动至一个所述定位槽内,并使所述扶手被支撑于所述扶手支撑管上;所述扶手上固定有两个所述导向板,两个导向板左右对称设置,所述扶手支撑管上端形成有左右贯穿的贯穿槽,所述定位轴位于所述贯穿槽内,所述定位轴的左右两端均延伸至所述贯穿槽外侧,所述定位轴一端形成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定位轴凸起,所述定位轴另一端螺纹配合有定位螺母,所述扶手支撑管上端配合在两个所述导向板之间,并使所述定位轴左端向左穿过位于左侧导向板的导向槽、定位轴右端向右穿过位于右侧导向板的导向槽,两个导向板位于所述定位轴凸起与定位螺母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车扶手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坐垫支撑支架、背靠管,所述背靠管下端铰接固定并形成有第三铰接处,所述背靠管上端能以第三铰接处为中心前后翻转,所述扶手后端与所述背靠管铰接并形成所述第一铰接处,所述扶手支撑管下端与所述坐垫支撑支架铰接并形成有所述第二铰接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椅车扶手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处包括与车架相固定的第一固定轴、与扶手后端相固定的第一旋转管,所述第一旋转管套设在所述第一固定轴上,所述第一旋转管形成有贯穿第一旋转管内外侧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内壁形成有内螺纹并配合有第一锁止螺栓;所述第一固定轴外壁向径向内侧延伸以形成有第一弧形槽或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锁止螺栓穿过所述第一旋转管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弧形槽或第一环形凹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树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英洛华康复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