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氮气加热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5938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4 0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氮气加热筒,包括加热筒外壳、分别安装在加热筒外壳两端的气室结合件和气室上盖、安装在加热筒外壳内中心部位且一端与气室结合件连接的铝筒管、对称地安装在加热筒外壳的侧壁上且与加热筒外壳连通的热氮气进管以及靠近气室结合件一端且与铝筒管连通的热氮气出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热氮气对加热筒内的丝并进行再次循环热处理,这样可使经前纺设备生产的丝束的分子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使丝束强度从7克/旦左右提高到到28~34克/旦;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不仅能节省能源,而且能提高丝束品质。

A Kind of Hot Nitrogen Heating Tub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hot nitrogen heating cylinder,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of a heating cylinder, an air chamber joint and an upper cover installed at both ends of the shell of a heating cylinder, an aluminium tube installed at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shell of a heating cylinder and connected with the air chamber joint at one end, a hot nitrogen inlet pipe symmetrically install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shell of a heating cylinder and connected with the shell of a heating cylinder, and a combination near the gas chamber. The hot nitrogen gas outlet pipe at one end of the pie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aluminium tube. The utility model further improves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the tow produced by the pre-spinning equipment by recycling the yarn in the heating cylinder with hot nitrogen, and at the same time increases the strength of the tow from about 7 g/d to 28-34 g/d. In addition, the utility model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low manufacturing cost, which can not only save energy, but als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t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氮气加热筒
本技术属于熔体纺丝
,具体是涉及一种热氮气加热筒。
技术介绍
目前高性能特种纤维主要有间位芳酰胺纤维(又称PMIA纤维,芳纶1313纤维)和对位芳酰胺纤维(又称PPTA纤维,芳纶1414纤维),这两种纤维可用于制成渔网、防弹服、体育用品、刹车片、光导纤维级显示材料等,还可用于制成薄膜,软质印刷线路板、食品包装等。但是,这两种纤维的制备设备结构比较复杂,占地面积大,制备工艺流程比较长,人力物力消耗大,且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污染,这些不利因素都严重影响了高性能特种纤维在以上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能量消耗少、能提高丝束强度的热氮气加热筒。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氮气加热牵伸辊,包括加热筒外壳、分别安装在加热筒外壳两端的气室结合件和气室上盖、安装在加热筒外壳内中心部位且一端与气室结合件连接的铝筒管、对称地安装在加热筒外壳的侧壁上且与加热筒外壳连通的热氮气进管以及靠近气室结合件一端且与铝筒管连通的热氮气出管。更优的,所述加热筒外壳为夹层筒体。更优的,所述加热筒外壳的内壁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通孔。更优的,所述铝筒管的侧壁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出气孔。更优的,所述气室结合件上安装有密封垫Ⅰ。更优的,所述热氮气进管上远离加热筒外壳的一端安装有活动法兰,所述活动法兰上安装有密封垫Ⅱ。更优的,所述气室上盖上安装有开闭螺钉。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热氮气对加热筒内的丝并进行再次循环热处理,这样可使经前纺设备生产的丝束的分子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使丝束强度从7克/旦左右提高到到28~34克/旦;此外,本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不仅能节省能源,而且能提高丝束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热氮气加热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热氮气加热筒中热氮气循环原理图。图示说明:1-气室结合件,2-密封垫Ⅰ,3-密封垫Ⅱ,4-铝筒管,5-气室上盖,6-开闭螺钉,7-活动法兰,8-安装螺钉,9-热氮气分配室Ⅰ,10-热氮气分配室Ⅱ,11-热氮气分排室,12-丝并,13-热氮气进管,14-热氮气出管,15-加热筒外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如图1和2所示为本技术一种氮气加热牵伸辊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加热筒外壳15、气室结合件1、密封垫Ⅰ2、气室上盖5、开闭螺钉6、铝筒管4、热氮气进管13、热氮气出管14、活动法兰7和密封垫Ⅱ3。上述加热筒外壳15为夹层筒体,即包括内外两层。在加热筒外壳15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上述气室结合件1和气室上盖5,而在加热筒外壳15内的中心部位安装有上述铝筒管4,该铝筒管4的一端与气室结合件1连接,这样可在加热筒外壳15的外壁和内壁之间形成热氮气分配室Ⅰ9,而在加热筒外壳15的内壁与铝筒管4的外侧之间形成热氮气分配室Ⅱ10。在加热筒外壳15的内壁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通孔,这样可使热氮气分配室Ⅰ9和热氮气分配室Ⅱ10连通。在铝筒管4上靠近气室结合件1的一端连通有上述热氮气出管14,这样可在铝筒管4的内部形成热氮气分排室11。在铝筒管4的侧壁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出气孔,这样可使热氮气分配室Ⅱ10与氮气分排室11连通。在加热筒外壳15的外壁上对称地安装有上述热氮气进管13,该热氮气进管13与所述氮气分配室Ⅰ9连通。在热氮气进管13上远离加热筒外壳15的一端安装有活动法兰7,该活动法兰7和上述气室结合件1可通过螺钉将本技术安装在保温箱内。在活动法兰7上安装有上述密封垫Ⅱ3,在气室结合件1上安装有上述密封垫Ⅰ2,这样可使本技术与保温箱之间形成密封,防止热氮气外漏,影响丝并12热处理效果。在上述气室上盖5上还安装有开闭螺钉6,这样便于将丝并12安装到铝筒管4上。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热氮气通过热氮气进管13进入热氮气分配室Ⅰ9内,接着通过加热筒外壳15的内壁上的通孔进入热氮气分配室Ⅱ10内对丝并12进行热处理,然后穿透丝并12从铝筒管4上的出气孔进入到热氮气分排室11内,最后从热氮气出管14排出。以上所述仅表达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氮气加热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筒外壳(15)、分别安装在加热筒外壳(15)两端的气室结合件(1)和气室上盖(5)、安装在加热筒外壳(15)内中心部位且一端与气室结合件(1)连接的铝筒管(4)、对称地安装在加热筒外壳(15)的侧壁上且与加热筒外壳(15)连通的热氮气进管(13)以及靠近气室结合件(1)一端且与铝筒管(4)连通的热氮气出管(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氮气加热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筒外壳(15)、分别安装在加热筒外壳(15)两端的气室结合件(1)和气室上盖(5)、安装在加热筒外壳(15)内中心部位且一端与气室结合件(1)连接的铝筒管(4)、对称地安装在加热筒外壳(15)的侧壁上且与加热筒外壳(15)连通的热氮气进管(13)以及靠近气室结合件(1)一端且与铝筒管(4)连通的热氮气出管(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氮气加热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筒外壳(15)为夹层筒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热氮气加热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森邹国水陈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华圆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