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转底炉炉底结构及其对应的布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39872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1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固废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转底炉炉底结构及其对应的布料装置。该炉底结构设置有多个呈同心圆设置的凹槽隔板,相邻的两个凹槽隔板之间设有物料凹槽;布料装置内部自上而下设置有进料区和上料区,所述上料区与所述进料区连通,连通位置设为上料口,上料区中设置有多个布料隔板,各布料隔板并排放置,相邻的两个布料隔板之间设有布料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炉底结构使椭球型物料充分平铺在整个转底炉底部,增大了物料与还原气的接触面积,保证了还原效果;设置了多条竖直放置的布料通道的布料装置使椭球型物料沿其长轴方向竖排布置,大大节省了炉底空间,单位面积的炉底可布置更多的物料。

A New Bottom Structure of Converter and Its Material Distribution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olid waste treatment, in particular to a novel bottom structure of converter and its corresponding charging device. The bottom structure of the furnac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grooved baffles arranged in concentric circles, and material grooves are arranged between two adjacent grooved baffles; the feeding area and feeding area are arranged from top to bottom in the feeding device, and the feeding area is connected with the feeding area, and the connecting position is arranged as an upper opening. A plurality of feeding baffles are arranged in the feeding area, and each feeding baffle is discharged side by side, and two adjacent feeding areas are arranged. A distribution channel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partitions. The bottom structure of the converter makes the ellipsoidal material fully spread on the bottom of the converter, enlarges the contact area between the material and the reducing gas, and ensures the reduction effect; a plurality of vertical distribution devices are set up to arrange the ellipsoidal material vertically along its long axis, thus greatly saving the space of the bottom of the converter, and more materials can be arranged on the bottom of the furnace per unit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转底炉炉底结构及其对应的布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固废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转底炉炉底结构及其对应的布料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钢铁工业的急剧发展,钢铁整个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料本身的性质、生产的工艺流程、装备和管理水平的不同,每个生产环节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固体废弃物,例如烧结工艺产生的烧结机头灰,高炉炼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炉重力除尘灰、布袋除尘灰、出铁场灰,转炉生产产生的转炉粗粒泥、转炉细粒泥、转炉渣,电炉生产产生的粉尘,轧钢过程中产生的氧化铁皮等,这些粉尘总量一般为钢产量的8%~12%,粉尘粒度小,处理难度大,若其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将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将引起结瘤、管道堵塞等问题,进而影响生产。目前钢铁厂粉尘回收处理工艺主要有物理法、湿法、火法以及化学萃取法,最广泛应用的处理工艺是火法中的转底炉类处理工艺,其中转底炉主体设备源于轧钢用的环形加热炉,是一种煤基直接还原工艺,其优点在于生产周期短、操作可控性强、环境友好。转底炉作为粉尘处理生产线的核心设备,需要满足球团升温及进行直接还原的温度和气氛条件,直接还原过程中物料需与还原气氛充分接触以保证还原效果,转底炉布料厚度通常仅布置1~2层炉料,炉底冶炼强度低,转底炉设备处理能力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提高转底炉处理产量,本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新型转底炉炉底结构及其对应的布料装置。(二)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该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转底炉炉底结构,该炉底结构设置有多个呈同心圆设置的凹槽隔板,相邻的两个凹槽隔板之间设有物料凹槽。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物料凹槽沿炉底结构的径向方向均匀分布。根据本专利技术,各个所述物料凹槽的宽度均保持一致。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炉底结构下端设有耐火材料。根据本专利技术,应用该炉底结构的转底炉采用椭球形物料作为转底炉原料,所述物料凹槽的深度为椭球形物料的长轴长度的1/4~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与该炉底结构相对应的布料装置,包括外壳;该布料装置内部自上而下设置有进料区和上料区,所述上料区与所述进料区连通,连通位置设为上料口;所述上料区中设置有多个布料隔板,各布料隔板并排放置,相邻的两个布料隔板之间设有布料通道,所述布料通道下端设置有布料口。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进料区为上下开口的倒锥体结构,该结构的上端面设置为进料口。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布料隔板的底端与所述凹槽隔板的顶端存在间隙,所述间隙距离为椭球形物料的长轴长度的2/3~3/4。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布料隔板的宽度大于椭球形物料的短轴长度,小于椭球形物料的长轴长度,且小于椭球形物料的短轴长度的2倍。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布料装置采用振动布料方式。(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设置了多条物料凹槽的炉底结构增大了物料与还原气的接触面积,保证了还原效果;2、布料装置中椭球型物料沿其长轴方向竖排布置,节省了炉底空间,使单位面积炉底可布置更多物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的炉底结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转底炉侧视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布料装置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内炉墙;2:外炉墙;3:物料凹槽;4:凹槽隔板;5:炉底耐火材料;6:炉顶;7:炉膛;8:填充物料;9:布料装置外壳;10:布料隔板;11:上料口;12:布料通道;13:布料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解释本专利技术,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转底炉炉底结构及其对应的布料装置,应用该新型炉底结构的转底炉包括有内炉墙1、外炉墙2、炉顶6、炉膛7,如图2所示,炉膛7底部设有耐火材料5,用来支撑转底炉中的炉底结构。具体的,如图1所示,该新型炉底结构中设有呈同心圆设置的多个凹槽隔板4,相邻的两个凹槽隔板4之间设有物料凹槽3,所述物料凹槽3沿炉底的径向方向均匀分布,各物料凹槽3的宽度保持一致。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与该新型转底炉炉底结构相对应的布料装置,该布料装置外部设置有外壳9,内部自上而下设置有进料区和上料区。具体的,进料区为上下开口的倒锥体结构,该结构的上端面为进料口8,大量椭球形物料作为本专利技术中的转底炉所采用的转底炉原料,从进料口8进入到进料区。其中,上料区与进料区连通,连通位置为上料口11,椭球形物料在进入进料区后,经由上料口11进入上料区。进一步,上料区中设置有多个布料隔板10,布料隔板10的数量与凹槽隔板4的数量一致,各布料隔板10并排放置,相邻的两个布料隔板10之间设有布料通道12,布料通道12下端面设置为布料口13,椭球形物料进入上料区后,顺序进入到布料通道12中,且排满布料通道12。具体的,该布料装置整体放置于本专利技术中的新型转底炉的炉膛中,布料隔板10的底端与凹槽隔板4的顶端存在间隙,间隙距离为椭球形物料的长轴长度的2/3~3/4,布料隔板10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炉顶6至炉底结构的高度,其中,各布料通道12的宽度与物料凹槽3的宽度一致。具体的,本专利技术中的新型转底炉采用椭球形物料作为转底炉原料,其中,各个物料凹槽3的深度设置为椭球形物料的长轴长度的1/4~1/3,宽度则参考物料凹槽3的深度及椭球形物料尺寸进行确定,保证椭球形物料与炉底接触以增加支撑。进一步,各布料隔板10的宽度大于椭球形物料的短轴长度,小于椭球形物料的长轴长度,该宽度还应小于椭球形物料的短轴长度的2倍,保证椭球形物料在布料通道12中能够沿物料的长轴方向排布,进而顺序通过布料口13,进入到转底炉炉底结构的物料凹槽3中。进一步,布料装置采用振动布料方式,利用振动使得椭球形物料顺利地进入各布料通道12中。本专利技术中的炉底结构使椭球型物料充分平铺在整个转底炉底部,增大了物料与还原气的接触面积,保证了还原效果;设置了多条竖直放置的布料通道的布料装置使椭球型物料沿其长轴方向竖排布置,大大节省了炉底空间,单位面积的炉底可布置更多的物料。需要理解的是,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的描述只是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路线和特点,其目的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凡是在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的各种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转底炉炉底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炉底结构设置有多个呈同心圆设置的凹槽隔板(4),相邻的两个凹槽隔板(4)之间设有物料凹槽(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转底炉炉底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炉底结构设置有多个呈同心圆设置的凹槽隔板(4),相邻的两个凹槽隔板(4)之间设有物料凹槽(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凹槽(3)沿炉底结构的径向方向均匀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物料凹槽(3)的宽度均保持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底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炉底结构下端设有耐火材料(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应用该炉底结构的转底炉采用椭球形物料作为转底炉原料,所述物料凹槽(3)的深度为椭球形物料的长轴长度的1/4~1/3。6.一种与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相对应的布料装置,包括外壳(9),其特征在于:该布料装置内部自上而下设置有进料区和上料区,所述上料区与所述进料区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庆波王坤陶盛恺秦勤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