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车卷钢运输托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3596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06: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运输托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车卷钢运输托盘。该平车卷钢运输托盘包括支撑底座以及支撑机构,所述支撑底座包括矩形框体以及安装在所述矩形框体中的承载梁组件,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至少两组支撑组件,每组所述支撑组件均包括左侧支撑件和右侧支撑件,所述左侧支撑件和右侧支撑件均为倒置的V形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平车卷钢运输托盘,由于每组支撑组件中的左侧支撑件和右侧支撑件均采用倒置的V形结构,从而使左侧支撑件和右侧支撑件之间形成一V形槽,将圆柱形货物放置在V形槽中,能够有效防止圆柱形货物在平车卷钢运输托盘上发生位移、滚动。

A Flat Car Coil Steel Transport Palle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ransportation pallets, in particular to a flat car coil steel transportation pallet. The flat car coil steel transportation tray comprises a support base and a support mechanism, the support base includes a rectangular frame body and a bearing beam assembly mounted in the rectangular frame body. The support mechanism comprises at least two sets of support components arranged in sequence from front to back. Each set of support components comprises a left support component and a right support component, both of which are left support component and right support component. It is an inverted V-shaped structure. The flat car coil steel transportation pallet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adopts an inverted V-shaped structure for the left support and the right support in each group of support components, thus forming a V-shaped groove between the left support and the right support, and placing the cylindrical goods in the V-shaped groove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displacement and rolling of the cylindrical goods on the flat car coil steel transportation pall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车卷钢运输托盘
本专利技术涉及运输托盘
,尤其涉及一种平车卷钢运输托盘。
技术介绍
目前,在我国铁路平车装载运输圆柱形货物时,对平车装载运输圆柱形货物的捆绑加固,都是采用多股铁线或绳索捆绑,绞棒绞绕绷紧的加固方法。这种加固方法单股受力不均、操作复杂、浪费严重、运输成本高、装卸现场杂乱无章,货物在运输途中受惯性作用而产生位移,极易产生捆绑松动而又无法紧固,存在交通运输安全事故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车卷钢运输托盘,解决圆柱形货物在平车上装载运输时容易发生位移、滚动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平车卷钢运输托盘,包括支撑底座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撑底座上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底座包括矩形框体以及安装在所述矩形框体中的承载梁组件,所述矩形框体由左侧端部横梁、前侧端部纵梁、右侧端部横梁和后侧端部纵梁依次连接合围组成;所述承载梁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左侧支撑梁底板和右侧支撑梁底板,所述左侧支撑梁底板、右侧支撑梁底板的两端均与所述前侧端部纵梁、后侧端部纵梁对应连接;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至少两组支撑组件,每组所述支撑组件均包括左侧支撑件和右侧支撑件,所述左侧支撑件和右侧支撑件均为倒置的V形结构,所述左侧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端部横梁、所述左侧支撑梁底板对应连接,所述右侧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右侧端部横梁、所述右侧支撑梁底板对应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矩形框体设有至少一组底角件,各组所述底角件均包括设置在所述前侧端部纵梁的第一底角件和设置在所述后侧端部纵梁的第二底角件。具体地,所述矩形框体设有两组底角件,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底角件对应设置在所述前侧端部纵梁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二底角件对应设置在所述后侧端部纵梁的两端。具体地,所述矩形框体设有两组底角件,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底角件均设置在所述前侧端部纵梁位于所述左侧支撑梁底板与右侧支撑梁底板之间的位置处,两个所述第二底角件均设置在所述后侧端部纵梁位于所述左侧支撑梁底板与右侧支撑梁底板之间的位置处。具体地,两个所述第一底角件之间通过第一角件连接片相连。具体地,两个所述第二底角件之间通过第二角件连接片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左侧端部横梁与前侧端部纵梁之间、所述前侧端部纵梁与右侧端部横梁之间、所述右侧端部横梁与后侧端部纵梁之间、以及所述后侧端部纵梁与左侧端部横梁之间均设有框体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支撑梁底板和右侧支撑梁底板之间连接有若干底板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前侧端部纵梁的两端外侧分别设有前侧吊钩,所述后侧端部纵梁的两端外侧分别设有后侧吊钩。进一步地,所述前侧端部纵梁的两端内侧分别设有前侧固定销,所述后侧端部纵梁的两端内侧分别设有后侧固定销。(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平车卷钢运输托盘,通过在支撑底座上从前到后依次设置至少两组支撑组件,每组支撑组件中的左侧支撑件和右侧支撑件均采用倒置的V形结构,从而使左侧支撑件和右侧支撑件之间形成一V形槽,将圆柱形货物放置在V形槽中,能够有效防止圆柱形货物在平车卷钢运输托盘上发生位移、滚动。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平车卷钢运输托盘在火车平车上运输圆柱形货物,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冲击时,能够有效减少平车卷钢运输托盘位移的行程,进而减小对圆柱形货物的纵向冲击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平车卷钢运输托盘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平车卷钢运输托盘的图1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平车卷钢运输托盘的图1的左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平车卷钢运输托盘与平车的安装示意图。图中:1:支撑底座;101左侧端部横梁、102:前侧端部纵梁;103:右侧端部横梁;104:后侧端部纵梁;105:左侧支撑梁底;106:右侧支撑梁底板;2:支撑组件;201:左侧支撑件;202:右侧支撑件;3:圆柱形货物;4:第一底角件;5:第二底角件;6:第一角件连接片;7:第二角件连接片;8:框体加强筋;9:底板加强筋;10:前侧吊钩;11:后侧吊钩;12:前侧固定销;13:后侧固定销;14:平车。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平车卷钢运输托盘,包括支撑底座1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撑底座1上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底座1包括矩形框体以及安装在所述矩形框体中的承载梁组件,所述矩形框体由左侧端部横梁101、前侧端部纵梁102、右侧端部横梁103和后侧端部纵梁104依次连接合围组成。所述承载梁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左侧支撑梁底板105和右侧支撑梁底板106,所述左侧支撑梁底板105的两端均与所述前侧端部纵梁102、后侧端部纵梁104对应连接,所述右侧支撑梁底板106的两端与所述前侧端部纵梁102、后侧端部纵梁104对应连接。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至少两组支撑组件2,每组所述支撑组件2均包括左侧支撑件201和右侧支撑件202,所述左侧支撑件201和右侧支撑件202均为倒置的V形结构,所述左侧支撑件20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端部横梁101、所述左侧支撑梁底板105对应连接,所述右侧支撑件20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右侧端部横梁103、所述右侧支撑梁底板106对应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平车卷钢运输托盘,通过在所述支撑底座1上从前到后依次设置至少两组支撑组件,每组支撑组件中的左侧支撑件201和右侧支撑件202均采用倒置的V形结构,从而使左侧支撑件201和右侧支撑件202之间形成一V形槽,将圆柱形货物3放置在V形槽中,能够使所述圆柱形货物3更加牢固、稳定,从而有效防止圆柱形货物3在所述平车卷钢运输托盘上发生位移、滚动。进一步来说,所述左侧支撑件201和右侧支撑件202均包括两个倾斜支撑梁,两个所述倾斜支撑梁相连构成倒置的V形结构。进一步来说,所述矩形框体设有至少一组底角件,各组所述底角件均包括设置在所述前侧端部纵梁102的第一底角件4和设置在所述后侧端部纵梁104的第二底角件5。也即,所述矩形框体上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设置一组或多组底角件,而每组底角件中的第一底角件4、第二底角件5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应设置在所述前侧端部纵梁102、所述后侧端部纵梁104的任意位置。其中,各所述第一底角件4的中心距与设置在平车14上对应位置处的角件锁的中心距重合,用于实现所述第一底角件4与所述平车14上角件锁之间的卡合安装。各所述第二底角件5的中心距与设置在平车14上对应位置处的角件锁的中心距重合,用于实现所述第二底角件5与所述平车14上角件锁之间的卡合安装。也即,通过在所述矩形框体上设置所述第一底角件4和第二底角件5,便于将所述的平车卷钢运输托盘安装在所述平车14上。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矩形框体设有两组底角件,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底角件4对应设置在所述前侧端部纵梁102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二底角件5对应设置在所述后侧端部纵梁104的两端。也即,在所述矩形框体的四角分别设置底角件,从而提高所述平车卷钢运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车卷钢运输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座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撑底座上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底座包括矩形框体以及安装在所述矩形框体中的承载梁组件,所述矩形框体由左侧端部横梁、前侧端部纵梁、右侧端部横梁和后侧端部纵梁依次连接合围组成;所述承载梁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左侧支撑梁底板和右侧支撑梁底板,所述左侧支撑梁底板、右侧支撑梁底板的两端均与所述前侧端部纵梁、后侧端部纵梁对应连接;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至少两组支撑组件,每组所述支撑组件均包括左侧支撑件和右侧支撑件,所述左侧支撑件和右侧支撑件均为倒置的V形结构,所述左侧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端部横梁、所述左侧支撑梁底板对应连接,所述右侧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右侧端部横梁、所述右侧支撑梁底板对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车卷钢运输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座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撑底座上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底座包括矩形框体以及安装在所述矩形框体中的承载梁组件,所述矩形框体由左侧端部横梁、前侧端部纵梁、右侧端部横梁和后侧端部纵梁依次连接合围组成;所述承载梁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左侧支撑梁底板和右侧支撑梁底板,所述左侧支撑梁底板、右侧支撑梁底板的两端均与所述前侧端部纵梁、后侧端部纵梁对应连接;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至少两组支撑组件,每组所述支撑组件均包括左侧支撑件和右侧支撑件,所述左侧支撑件和右侧支撑件均为倒置的V形结构,所述左侧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端部横梁、所述左侧支撑梁底板对应连接,所述右侧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右侧端部横梁、所述右侧支撑梁底板对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车卷钢运输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体设有至少一组底角件,各组所述底角件均包括设置在所述前侧端部纵梁的第一底角件和设置在所述后侧端部纵梁的第二底角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车卷钢运输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体设有两组底角件,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底角件对应设置在所述前侧端部纵梁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二底角件对应设置在所述后侧端部纵梁的两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车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祝孙勇生董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睿力恒一物流技术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