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节能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1521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6 0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节能散热器。该高效节能散热器包括散电源安装板、散热铝片、隔离片、散热铜管、散热底板、第一内壳盖以及第二内壳盖;所述散热底板固定在第一内壳盖和第二内壳盖之间;若干个所述散热铝片等距离设置在第一内壳盖和第二内壳盖之间;所述隔离片设置在相邻两个散热铝片之间;所述散热铜管依次穿过第一内壳盖、散热铝片以及第二内壳盖并固定在散热底板上;所述电源安装板横跨固定在散热铝片的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利用隔离片将相邻散热铝片分割,使得散热铝片之间有回流空间,从而扩大其散热面积,加快散热效率;利用散热铜管、散热铝片以及散热底板的相互配合,能提高其散热速度,从而达到提供产品散热性能的目的。

An Efficient Energy-saving Radiato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fficient energy-saving radiator. The high-efficiency and energy-saving radiator comprises a scattered power supply mounting plate, a heat sinking aluminum sheet, a isolator, a heat sinking copper tube, a heat sinking bottom plate, a first inner shell cover and a second inner shell cover; the heat sinking bottom plate is fixed between the first inner shell cover and the second inner shell cover; several heat sinking aluminum sheets are equidistantly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inner shell cover and the second inner shell cover; the isolator sheet is arranged between two adjacent heat sinking aluminum sheets. The heat dissipating copper tube passes through the first inner shell cover, the heat dissipating aluminium sheet and the second inner shell cover in turn and is fixed on the heat dissipating base plate; the power supply installation plate is fixed across the top of the heat dissipating aluminium sheet. The invention has simple structure, uses the isolator to divide the adjacent heat dissipating aluminium sheets, so that there is reflux space between the heat dissipating aluminium sheets, thereby expanding the heat dissipating area and accelerating the heat dissipating efficiency, and uses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heat dissipating copper tube, the heat dissipating aluminium sheet and the heat dissipating base plate to improve the heat dissipating speed, thereby achieving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the heat dissipating performance of the produ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节能散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散热器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效节能散热器。
技术介绍
有些设备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这些多余的热量不能有快速散去并聚积起来产生高温,很可能会毁坏正在工作的设备,这时散热器便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简单地说,散热器就是一种用于散除某些设备多余热量的产品。现有的散热器往往都是只含有单一的散热器本体,直接将散热器本体组装于电路板之中,这种散热器的散热空间小,散热性能较差,并且很容易损坏,不易移动;此外,现有的散热器制作工艺往往是采用焊接方式将铝片和铜管焊接组装起来,现在的焊接分为两种,一种是镀镍焊接,镀镍焊接成本高,另外一种是铆合技术,散热性能差,而且有局限性,产品中间因为铆合的原因是无法布铜管,严重影响该散热器的散热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节能散热器,解决现有技术中散热器散热性能较差,其制作工艺不合理的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节能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和电源安装板;所述散热器本体包括有散热铝片、隔离片、内壳盖、散热铜管以及散热底板;所述内壳盖包括有第一内壳盖和第二内壳盖;所述散热底板固定在所述第一内壳盖和所述第二内壳盖之间;若干个所述散热铝片等距离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壳盖和所述第二内壳盖之间并位于所述散热底板的上方;所述隔离片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散热铝片之间;所述散热铜管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内壳盖、所述散热铝片以及第二内壳盖,且所述散热铜管的两端弯折固定在所述散热底板上;所述电源安装板横跨固定在所述第一内壳盖和所述第二内壳盖之间,且所述电源安装板位于所述散热铝片的上方。优选地,该高效节能散热器还包括有前壳盖以及后壳盖;所述前壳盖固定在所述第一内壳盖上,所述后壳盖固定在所述第二内壳盖上。优选地,该高效节能散热器还包括有第一壳盖固定板和第二壳盖固定板;所述第一壳盖固定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内壳盖上,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前壳盖上;所述第二壳盖固定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内壳盖上,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后壳盖上。优选地,该高效节能散热器还包括有提手、第一旋转轮以及第二旋转轮,所述第一旋转轮固定在所述前壳盖上;所述第二旋转轮固定在所述后壳盖上;所述提手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轮上,所述提手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轮上。优选地,该散热铝片设有若干个固管孔;所述散热铜管穿过所述固管孔使得所述散热铝片固定在所述散热铜管上。优选地,该散热底板的底面设置有管槽;所述散热铜管固定在所述管槽内。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高效节能散热器结构简单,在散热器本体表面利用前壳盖和后壳盖对散热器本体进行安全防护,避免散热器本体破损;然后利用电源安装板,使得电源板可以直接安装于该高效节能散热器之中,使得两者相互近距离接触,便于该散热器对电源板进行散热处理;利用旋转轮和提手的组合,便于携带移动该高效节能散热器;利用隔离片将相邻散热铝片分割,使得散热铝片之间有回流空间,从而扩大其散热面积,加快散热效率;利用散热铜管、散热铝片以及散热底板的相互配合,能进一步提高其散热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效节能散热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效节能散热器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本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本体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4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外壳;20-散热器本体;11-前壳盖;12-后壳盖;13-连接条;14-电源安装板;15-旋转轮;16-提手;21-散热铝片;22-隔离片;23-内壳盖;24-散热铜管;25-散热底板;26-壳盖固定板。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述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的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效节能散热器。如图1-6所示,一种高效节能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20和电源安装板14;所述散热器本体20包括有散热铝片21、隔离片22、内壳盖23、散热铜管24以及散热底板25;所述内壳盖23包括有第一内壳盖23和第二内壳盖23;所述散热底板25固定在所述第一内壳盖23和所述第二内壳盖23之间;若干个所述散热铝片21等距离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壳盖23和所述第二内壳盖23之间并位于所述散热底板25的上方;所述隔离片22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散热铝片21之间;所述散热铜管24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内壳盖23、所述散热铝片21以及第二内壳盖23,且所述散热铜管24的两端弯折固定在所述散热底板25上;所述电源安装板14横跨固定在所述第一内壳盖23和所述第二内壳盖23之间,且所述电源安装板14位于所述散热铝片21的上方。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高效节能散热器利用电源安装板14,使得电源板可以直接安装于该高效节能散热器之中,使得两者相互近距离接触,便于该散热器对电源板进行散热处理;利用隔离片22将相邻散热铝片21分割,使得散热铝片21之间有回流空间,从而扩大其散热面积,加快散热效率;利用散热铜管24、散热铝片21以及散热底板25的相互配合,能进一步提高其散热效率。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隔离片22可采用螺纹方式固定在相邻两个所述散热铝片21之间,也可以采用胶粘方式固定在相邻两个所述散热铝片21之间,主要用于将相邻两个所述散热铝片21相互隔离透风;然后所述内壳盖23包括有第一内壳盖23和第二内壳盖23,其中,所述第一内壳盖23和第二内壳盖23上均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散热铝片21设有若干个固管孔且所述固管孔的孔径比所述散热铜管24的管径大1-2mm;所述散热铜管24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内壳盖23的通孔、散热铝片21的固管孔以及所述第二内壳盖23的通孔然后再用胶粘方式将所述散热铝片21固定在所述散热铜管24上;由于该散热底板25的底面设置有管槽;所述散热铜管24的首尾两端弯折固定在所述管槽内,使得所述散热铜管24不容易松动脱离,且可以增加散热铜管24与散热底板25的接触面积,提高其散热效率。优选地,该高效节能散热器还包括有外壳10;所述外壳10包括有前壳盖11以及后壳盖12;所述前壳盖11固定在所述第一内壳盖23上,所述后壳盖12固定在所述第二内壳盖23上;该高效节能散热器还包括有壳盖固定板26;所述壳盖固定板26包括有第一壳盖固定板26和第二壳盖固定板26;所述第一壳盖固定板26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内壳盖23上,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前壳盖11上;所述第二壳盖固定板26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内壳盖23上,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后壳盖12上;为了增加该散热器的稳固性能,该高效节能散热器还包括有连接条13,所述连接条13固定在所述前壳盖11和所述第一内壳盖23之间,使得所述前壳盖11与所述第一内壳盖23之间更稳定坚固;并且,所述连接条13固定在所述后壳盖12和所述第二内壳盖23之间,使得所述后壳盖12与所述第二内壳盖23之间更稳定坚固;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前壳盖11通过第一壳盖固定板26,采用螺纹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节能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高效节能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20)和电源安装板(14);所述散热器本体(20)包括有散热铝片(21)、隔离片(22)、内壳盖(23)、散热铜管(24)以及散热底板(25);所述内壳盖(23)包括有第一内壳盖和第二内壳盖;所述散热底板(25)固定在所述第一内壳盖和所述第二内壳盖之间;若干个所述散热铝片(21)等距离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壳盖和所述第二内壳盖之间并位于所述散热底板(25)的上方;所述隔离片(22)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散热铝片(21)之间;所述散热铜管(24)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内壳盖、所述散热铝片(21)以及第二内壳盖,且所述散热铜管(24)的两端弯折固定在所述散热底板(25)上;所述电源安装板(14)横跨固定在所述第一内壳盖和所述第二内壳盖之间,且所述电源安装板(14)位于所述散热铝片(21)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节能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高效节能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20)和电源安装板(14);所述散热器本体(20)包括有散热铝片(21)、隔离片(22)、内壳盖(23)、散热铜管(24)以及散热底板(25);所述内壳盖(23)包括有第一内壳盖和第二内壳盖;所述散热底板(25)固定在所述第一内壳盖和所述第二内壳盖之间;若干个所述散热铝片(21)等距离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壳盖和所述第二内壳盖之间并位于所述散热底板(25)的上方;所述隔离片(22)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散热铝片(21)之间;所述散热铜管(24)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内壳盖、所述散热铝片(21)以及第二内壳盖,且所述散热铜管(24)的两端弯折固定在所述散热底板(25)上;所述电源安装板(14)横跨固定在所述第一内壳盖和所述第二内壳盖之间,且所述电源安装板(14)位于所述散热铝片(21)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高效节能散热器还包括有前壳盖(11)以及后壳盖(12);所述前壳盖(11)固定在所述第一内壳盖上,所述后壳盖(12)固定在所述第二内壳盖上。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兵罗新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源阳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