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手式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4568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7 0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扶手式散热器,包括与供热系统进水端连通的进水管和与供热系统回水端连通的回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回水管之间连通有上下间隔设置的上水管和下水管,所上水管和所述下水管之间连通有若干支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水管上方的扶手管,所述扶手管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回水管相连通;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回水管的下端安装有支腿;热力公司的供热系统中的热水通过进水端进入所述进水管,然后进入所述扶手管、所述上水管、所述支管和所述下水管循环之后经过所述回水管流回所述供热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显著降低了室内和楼道内的温差,通过所述支腿可以立在楼道中的角落里,充分利用空间,给楼道带来温暖。

Armrest radiato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rmchair radiator, which comprises an inlet pipe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end of the heating system and a return pipe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end of the heating system. The upper and lower water pipe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return pipe with upper and lower intervals, and a number of branch pipes are connected between the upper water pipe and the lower water pipe, and an armchair pipe arranged above the upper water pipe is also included. The two ends of the armrest pipe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intake pipe and the return pipe; the lower end of the intake pipe and the return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leg; the hot water in the heating system of the thermal company enters the intake pipe through the intake end, and then enters the armrest pipe, the upper pipe, the branch pipe and the sewer pipe after circulation, and flows back to the heating system through the return pipe. The inven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door and the corridor, and can stand in the corner of the corridor through the legs, make full use of the space and bring warmth to the corrid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扶手式散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采暖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楼梯间的散热器。
技术介绍
散热器作为一种采暖设备,在北方采暖地区是必不可少的采暖用品,目前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散热器,如铜铝复合散热器,钢铝复合散热器、压铸铝散热器等,这些复合型散热器都由暖气散热片、连接管、导热管等组成,它们都是将导热管穿插于散热片中间并与散热片紧密结合,通过散热片向外散热,但是目前散热片多为家用,供暖时室内温度高,室外温度低,温差非常大,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尤其是抵抗力低的老人和孩子,从温暖的室内出来之后很容易着凉感冒,因此在楼道内安装专用的散热片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充分利用楼道空间、使用方便的扶手式散热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扶手式散热器,包括与供热系统进水端连通的进水管和与供热系统回水端连通的回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回水管之间连通有上下间隔设置的上水管和下水管,所上水管和所述下水管之间连通有若干支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水管上方的扶手管,所述扶手管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回水管相连通;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回水管的下端安装有支腿。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扶手管为U型管,所述U型管的两端分别通过三通与进水端和所述进水管的上端相连通。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管的外侧环绕胀接有散热翅片型材,所述散热翅片型材的外侧包覆有散热外壳。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翅片型材为铝型材,所述散热翅片型材包括与所述支管胀接的圆管,以所述圆管为中心向外延伸设置有四条等长的翅片,每个所述翅片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分翅片,所述圆管上也设置有两个小翅片,以所述圆管为中心对称设置有两条弧形翅片,每条所述弧形翅片分别连接两条相邻所述翅片的末端。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水管、所述回水管、所述上水管、所述下水管、所述扶手管和所述支管均为铜管。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扶手管的离地高度为80-120cm。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扶手式散热器,包括与供热系统进水端连通的进水管和与供热系统回水端连通的回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回水管之间连通有上下间隔设置的上水管和下水管,所上水管和所述下水管之间连通有若干支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水管上方的扶手管,所述扶手管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回水管相连通;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回水管的下端安装有支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热力公司的供热系统中的热水通过进水端进入所述进水管,然后进入所述扶手管、所述上水管、所述支管和所述下水管循环之后经过所述回水管流回所述供热系统,本专利技术放在楼道里不仅温暖了楼道,显著降低了室内和楼道内的温差,而且老人和孩子在爬楼过程中,累了可以扶着所述扶手管休息,由于所述扶手管中有热水流过,因此所述扶手管是温暖的,不像楼梯中的传统扶手一样冰凉,带给用户舒适感,使用起来非常方便,通过所述支腿可以立在楼道中的角落里,充分利用楼道空间,给楼道带来温暖。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单个所述支管的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水管;2-回水管;3-上水管;4-下水管;5-支管;6-扶手管;7-支腿;8-散热外壳;9-翅片;10-分翅片;11-小翅片;12-弧形翅片;13-圆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图6所示,扶手式散热器,包括与供热系统进水端连通的进水管1和与供热系统回水端连通的回水管2,所述进水管1和所述回水管2之间连通有上下间隔设置的上水管3和下水管4,所述上水管3和所述下水管4之间连通有若干支管5,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水管3上方的扶手管6,所述扶手管6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管1和所述回水管2相连通;所述进水管1和所述回水管2的下端安装有支腿7;热力公司的供热系统中的热水通过进水端进入所述进水管1,然后进入所述扶手管6、所述上水管3、所述支管5和所述下水管4循环之后经过所述回水管2流回所述供热系统,本专利技术放在楼道里不仅温暖了楼道,显著降低了室内和楼道内的温差,而且老人和孩子在爬楼过程中,累了可以扶着所述扶手管6休息,由于所述扶手管6中有热水流过,因此所述扶手管6是温暖的,不像楼梯中的传统扶手一样冰凉,带给用户舒适感,使用起来非常方便,通过所述支腿7可以立在楼道中的角落里,充分利用楼道空间,给楼道带来温暖。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扶手管6为U型管,所述U型管的两端分别通过三通与进水端和所述进水管1的上端相连通。U型管的设置方便用户握持,且不会占用太大空间。如图3所示,所述支管5的外侧环绕胀接有散热翅片型材,所述散热翅片型材的外侧包覆有散热外壳8。所述散热翅片型材与所述支管5胀接,起到导热的作用,增大了热传递面积,所述散热外壳8避免所述散热翅片型材裸露带来安全隐患,而且保护了所述散热翅片型材。如图3所示,所述散热翅片型材为铝型材,所述散热翅片型材包括与所述支管5胀接的圆管13,以所述圆管13为中心向外延伸设置有四条等长的翅片9,每个所述翅片9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分翅片10,所述圆管13上也设置有两个小翅片11,以所述圆管13为中心对称设置有两条弧形翅片12,每条所述弧形翅片12分别连接两条相邻所述翅片9的末端。所述分翅片10和所述小翅片11都是起到增大受热面积的作用,所述支管5中的热量通过所述圆管13传递到所述翅片9和所述小翅片11上,所述翅片9的热量传递给所述分翅片10,所述分翅片10将热量传递给所述弧形翅片12,所述弧形翅片12将热量传递给所述散热外壳8,将热量传递到楼道中。所述进水管1、所述回水管2、所述上水管3、所述下水管4、所述扶手管6和所述支管5均为铜管。由于铜管导热好且使用寿命长,且与铝型材有很好的匹配性,故优先选用铜管,当然也可以是钢管等。所述扶手管6的离地高度为80-120cm。此高度是用户使用起来最方便扶手的高度。作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实施例的技术启示,也可以采用其他样式的铝型材,作为这些技术方案的选择也应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扶手式散热器,包括与供热系统进水端连通的进水管和与供热系统回水端连通的回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回水管之间连通有上下间隔设置的上水管和下水管,所上水管和所述下水管之间连通有若干支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水管上方的扶手管,所述扶手管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回水管相连通;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回水管的下端安装有支腿。

【技术特征摘要】
1.扶手式散热器,包括与供热系统进水端连通的进水管和与供热系统回水端连通的回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回水管之间连通有上下间隔设置的上水管和下水管,所上水管和所述下水管之间连通有若干支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水管上方的扶手管,所述扶手管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回水管相连通;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回水管的下端安装有支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管为U型管,所述U型管的两端分别通过三通与进水端和所述进水管的上端相连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的外侧环绕胀接有散热翅片型材,所述散热翅片型材的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立民淳于怀峰马吉波林志山孙龙波王林茂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亿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