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60703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7 0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合式散热器,包括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所述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之间通过绝缘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散热件包括第一基板和若干互相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散热鳍片;所述第二散热件包括第二基板和若干互相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散热鳍片;所述第一基板的一端设有第一燕尾槽,所述第二基板的一端设有第二燕尾槽;所述绝缘连接件的一侧设有第一梯形导轨、另一侧设有第二梯形导轨;所述第一梯形导轨与第一燕尾槽配合、第二梯形导轨与第二燕尾槽配合,而使所述的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分别与所述绝缘连接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组合式散热器,具有防止高压打火的效果,而且其散热性能和安全性能比传统的散热器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元件,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炉用的散热器。
技术介绍
电磁炉内的主要控制发热的工作元件为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整流桥和电路板。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和整流桥通过各自的引脚焊接在电路板,工作时其自身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通过散热器散热。目前,常见的电磁炉用散热器是具备基板和散热鳍片的,散热鳍片平行地安装在基板上,散热鳍片之间形成气流通道。使用时,将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整流桥和电路板分别固定在散热器的基板上,热量从基板通过散热鳍片进行传到散热。如公开号为CN205005287的专利。现有的散热器,由于空间的限制,其结构过于紧凑,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整流桥的引脚通常要弯曲焊接在电路板上并与散热器连接,弯曲的引脚存在过流的风险,容易产生高压打火的现象,安全性能低,散热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问题,提供一种可以防止高压打火、安全性能高且散热效果理想的组合式散热器。为实现所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散热器,包括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所述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之间通过绝缘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散热件包括第一基板和若干互相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散热鳍片;所述第二散热件包括第二基板和若干互相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散热鳍片;所述第一基板的一端设有第一燕尾槽,所述第二基板的一端设有第二燕尾槽;所述绝缘连接件的一侧设有第一梯形导轨、另一侧设有第二梯形导轨;所述第一梯形导轨与第一燕尾槽配合、第二梯形导轨与第二燕尾槽配合,而使所述的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分别与所述绝缘连接件连接。传统的电磁炉用散热器是一个整体的散热器,由一个较宽的基本和设置在其表面的散热鳍片组成,整流桥堆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均固定在基板上。传统的散热器,容易由于基板积热过多以及元件高压工作产生高压打火的现象,存在安全隐患。本技术的散热器,使用时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是分别与整流桥堆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连接的;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之间通过绝缘连接件连接,因此可避免了高压打火的现象发生。优选地,所述第一基板所在的平面与第二基板所在的平面为互相错开设置的。即整流桥堆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在空间上是相互错开的,两者之间形成一定的隔离空间,工作时不容易接触、避免产生火花。为进一步加强绝缘连接件与第一散热件、第二散热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优选地,所述绝缘连接件上与第一梯形导轨的同侧还设有第一台阶部,所述与第一燕尾槽邻近的第一散热鳍片正好置于所述第一台阶部与第一梯形导轨之间;所述绝缘连接件上与第二梯形导轨的同侧还设有第二台阶部,所述与第二燕尾槽邻近的第二散热鳍片正好置于所述第二台阶部与第二梯形导轨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台阶部的截面为“L”型,所述第一台阶部的“L”型内侧面压紧于所述与第一燕尾槽邻近的第一散热鳍片的侧面上;所述第二台阶部的截面也为“L”型,所述第二台阶部的“L”型内侧面压紧于所述与第二燕尾槽邻近的第二散热鳍片的侧面上。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还设有第一支撑条;所述第一支撑条和第一散热鳍片分别设置在第一基板的两侧。第一支撑条用于支撑元件使其与第一基板间隔开一定距离。同样地,所述第二基板的表面还设有第二支撑条;所述第二支撑条和第二散热鳍片分别设置在第二基板的两侧。第二支撑条用于支撑元件使其与第二基板间隔开一定距离。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件与第一燕尾槽相对的另一端,还设有带有内螺纹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于安装固定第一散热件。所述第二散热件与第二燕尾槽相对的另一端,还设有带有内螺纹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用于安装固定第二散热件。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的表面为波浪形;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的表面也为波浪形。波浪形设计可增加散热鳍片的散热面积。本技术的组合式散热器,具有防止高压打火的效果,而且其散热性能和安全性能比传统的散热器更佳。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散热器的剖面结构图;图2为实施例中第一散热件的结构图;图3为实施例中第二散热件的结构图;图4为实施例中绝缘连接件的结构图;图5为实施例的散热器的俯视图;附图标记:1-第一散热件;11-第一基板;12第一散热鳍片;13-第一燕尾槽;14-第一支撑条;15-第一凹槽;2-第二散热件;21-第二基板;22-第二散热鳍片;23-第二燕尾槽;24-第二支撑条;25-第二凹槽;3-绝缘连接件;31-第一梯形导轨;32-第二梯形导轨;33-第一台阶部;34-第二台阶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提供本技术的较佳实施结构,并结合附图对该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如图1,一种组合式散热器,由第一散热件1、第二散热件2和绝缘连接件3组成。所述第一散热件1和第二散热件2通过绝缘连接件3连接。如图2,所述第一散热件1包括第一基板11,第一基板11的一侧表面上设有若干互相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散热鳍片12,第一基板11的另一侧表面上设有至少3根第一支撑条14;所述第一基板11的一端设有第一燕尾槽13,第一基板11的另一端设有带内螺纹的第一凹槽15。所述第一散热鳍片11的表面为波浪形。如图3,所述第二散热件2包括第二基板21,第二基板21的一侧表面上设有若干互相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散热鳍片22,第二基板21的另一侧表面上设有至少3根第二支撑条24;所述第二基板21的一端设有第二燕尾槽23,第二基板21的另一端设有带内螺纹的第二凹槽25。所述第二散热鳍片22的表面也为波浪形。如图4,所述绝缘连接件3的一侧设有与第一燕尾槽13互相配合的第一梯形导轨31,绝缘连接件3的另一侧设有与第二燕尾槽23配合的第二梯形导轨32;所述绝缘连接件3上与第一梯形导轨31的同侧还设有第一台阶部33,所述绝缘连接件3上与第二梯形导轨32的同侧还设有第二台阶部34,所述第一台阶部33和第二台阶部34的截面均为“L”型的。如图1和图5,所述第一梯形导轨31与第一燕尾槽13配合、第二梯形导轨32与第二燕尾槽23配合,从而使所述的第一散热件1和第二散热件2分别与所述绝缘连接件3连接。组合后,所述与第一燕尾槽13邻近的第一散热鳍片12正好置于所述第一台阶部33与第一梯形导轨31之间,而且所述第一台阶部33的“L”型内侧面压紧于所述与第一燕尾槽13邻近的第一散热鳍片12的侧面上;同时,所述与第二燕尾槽23邻近的第二散热鳍片22正好置于所述第二台阶部34与第二梯形导轨32之间,而且所述第二台阶部34的“L”型内侧面压紧于所述与第二燕尾槽23邻近的第二散热鳍片22的侧面上。组合后,所述第一基板11所在的平面与第二基板21所在的平面为互相错开设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所述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之间通过绝缘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散热件包括第一基板和若干互相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散热鳍片;所述第二散热件包括第二基板和若干互相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散热鳍片;所述第一基板的一端设有第一燕尾槽,所述第二基板的一端设有第二燕尾槽;所述绝缘连接件的一侧设有第一梯形导轨、另一侧设有第二梯形导轨;所述第一梯形导轨与第一燕尾槽配合、第二梯形导轨与第二燕尾槽配合,而使所述的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分别与所述绝缘连接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所述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之间通过绝缘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散热件包括第一基板和若干互相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散热鳍片;所述第二散热件包括第二基板和若干互相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散热鳍片;所述第一基板的一端设有第一燕尾槽,所述第二基板的一端设有第二燕尾槽;所述绝缘连接件的一侧设有第一梯形导轨、另一侧设有第二梯形导轨;所述第一梯形导轨与第一燕尾槽配合、第二梯形导轨与第二燕尾槽配合,而使所述的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分别与所述绝缘连接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所在的平面与第二基板所在的平面为互相错开设置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连接件上与第一梯形导轨的同侧还设有第一台阶部,所述与第一燕尾槽邻近的第一散热鳍片正好置于所述第一台阶部与第一梯形导轨之间;所述绝缘连接件上与第二梯形导轨的同侧还设有第二台阶部,所述与第二燕尾槽邻近的第二散热鳍片正好置于所述第二台阶部与第二梯形导轨之间。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帆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恒顺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