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海南大学专利>正文

非均相多功能反应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6261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1:21
一种非均相多功能反应瓶,包括:反应瓶瓶体、滴定管、旋塞、通气总管以及N个通气支管。气泵或气瓶产生的气体通过通气总管送入各个通气支管中,最终通过各个通气支管喷入反应瓶瓶体内,气体有助于载体悬浮于溶剂中,从而使得溶质中的分子能够均匀沉积在载体上,且保持了载体原有的形貌特征,在进行多相分子沉积反应时,能够使载体保持原有形貌且悬浮于溶剂当中,反应物分子均匀沉积在载体上。避免了载体沉积在反应瓶底部或漂浮于溶剂表面,造成反应物分子在载体上沉积不均匀,影响制备样品的使用效果。

Heterogeneous Multifunctional Reaction Bott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heterogeneous multifunctional reaction bottle, which comprises a reaction bottle body, a titrator, a cock, a ventilation main pipe and N ventilation branches. The gas produced by the gas pump or cylinder is sent into each ventilation branch through the ventilation main pipe, and eventually sprayed into the reaction bottle through each ventilation branch pipe. The gas helps the carrier suspend in the solvent, so that the molecule in the solute can be uniformly deposited on the carrier, and the original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rrier can be maintained. During the multi-phase molecular deposition reaction, the carrier can be maintained as it is. The morphology was suspended in solvents, and the reactant molecules were uniformly deposited on the carrier. It avoids the carrier deposition at the bottom of the reaction bottle or floating on the surface of the solvent, resulting in uneven deposition of reactant molecules on the carrier and affecting the use effect of the prepared samp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均相多功能反应瓶
本技术涉及化学反应实验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均相多功能反应瓶。
技术介绍
在有些非均相反应中,作为反应物的载体,受其密度影响,沉积于反应瓶的底部或悬浮于溶液表面,很难悬浮在溶液中,而常规的搅拌方法往往会破坏载体形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使载体保持原有形貌且悬浮于溶剂当中,反应物分子均匀沉积在载体上的非均相多功能反应瓶。本技术克服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非均相多功能反应瓶,包括:反应瓶瓶体,其上端分别设置有瓶口Ⅰ及瓶口Ⅱ,所述瓶口Ⅰ与回流冷凝管相连;滴定管,位于反应瓶瓶体一侧,其下端与反应瓶瓶体1相连,所述滴定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滴定流量的旋塞;通气总管,所述瓶口Ⅱ上设置有内径与通气总管外径相匹配的通孔Ⅰ,通气总管下端穿过通孔Ⅰ后插入反应瓶瓶体内,通气总管的上端连接于气泵或气瓶;以及N个通气支管,各个通气支管与通气总管的下端相连接。为了提高密封性,上述瓶口Ⅱ上设置有外螺纹,螺母上设置有内径与通气总管外径相配的通孔Ⅱ,螺母旋合于外螺纹上,通气总管从通孔Ⅱ处穿过,螺母与瓶口Ⅱ之间设置有垫片。优选的,N为大于等于6的正整数。优选的,N个通气支管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排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气泵或气瓶产生的气体通过通气总管送入各个通气支管中,最终通过各个通气支管喷入反应瓶瓶体内,气体有助于载体悬浮于溶剂中,从而使得溶质中的分子能够均匀沉积在载体上,且保持了载体原有的形貌特征,在进行多相分子沉积反应时,能够使载体保持原有形貌且悬浮于溶剂当中,反应物分子均匀沉积在载体上。避免了载体沉积在反应瓶底部或漂浮于溶剂表面,造成反应物分子在载体上沉积不均匀,影响制备样品的使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反应瓶瓶体2.瓶口Ⅰ3.滴定管4.旋塞5.通孔Ⅰ6.通气总管7.通气支管8.瓶口Ⅱ9.外螺纹10.垫片11.螺母12.通孔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一种非均相多功能反应瓶,包括:反应瓶瓶体1,其上端分别设置有瓶口Ⅰ2及瓶口Ⅱ8,瓶口Ⅰ2与回流冷凝管相连;滴定管3,位于反应瓶瓶体1一侧,其下端与反应瓶瓶体1相连,滴定管3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滴定流量的旋塞4;通气总管6,瓶口Ⅱ8上设置有内径与通气总管6外径相匹配的通孔Ⅰ5,通气总管6下端穿过通孔Ⅰ5后插入反应瓶瓶体1内,通气总管6的上端连接于气泵或气瓶;以及N个通气支管7,各个通气支管7与通气总管6的下端相连接。通过滴定管3可以实现一站式向反应瓶瓶体1内加溶液或溶剂,并且通过旋塞4可以实现加样量可控。气泵或气瓶产生的气体通过通气总管6送入各个通气支管7中,最终通过各个通气支管7喷入反应瓶瓶体1内,气体有助于载体悬浮于溶剂中,从而使得溶质中的分子能够均匀沉积在载体上,且保持了载体原有的形貌特征,在进行多相分子沉积反应时,能够使载体保持原有形貌且悬浮于溶剂当中,反应物分子均匀沉积在载体上。避免了载体沉积在反应瓶底部或漂浮于溶剂表面,造成反应物分子在载体上沉积不均匀,影响制备样品的使用效果。反应瓶瓶体1内的气体通过瓶口Ⅰ2进入回流冷凝管中,空气中的试剂在回流冷凝管中冷凝后排出,冷凝后的试剂通过瓶口Ⅰ2回流至反应瓶瓶体1内。实施例1:瓶口Ⅱ8上设置有外螺纹9,螺母11上设置有内径与通气总管6外径相配的通孔Ⅱ12,螺母11旋合于外螺纹9上,通气总管6从通孔Ⅱ12处穿过,螺母11与瓶口Ⅱ8之间设置有垫片10。通过旋紧螺母11后使垫片10与瓶口Ⅱ8之间压紧密封,可以有效防止反应瓶瓶体1内的气体从瓶口Ⅱ8处泄露,提高了密封性。实施例2:N为大于等于6的正整数。实施例3:N个通气支管7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排布。通过将各个通气支管7进行均布设置,可以提高其通气时的与溶剂作用的均匀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均相多功能反应瓶,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瓶瓶体(1),其上端分别设置有瓶口Ⅰ(2)及瓶口Ⅱ(8),所述瓶口Ⅰ(2)与回流冷凝管相连;滴定管(3),位于反应瓶瓶体(1)一侧,其下端与反应瓶瓶体(1)相连,所述滴定管(3)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滴定流量的旋塞(4);通气总管(6),所述瓶口Ⅱ(8)上设置有内径与通气总管(6)外径相匹配的通孔Ⅰ(5),通气总管(6)下端穿过通孔Ⅰ(5)后插入反应瓶瓶体(1)内,通气总管(6)的上端连接于气泵或气瓶;以及N个通气支管(7),各个通气支管(7)与通气总管(6)的下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均相多功能反应瓶,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瓶瓶体(1),其上端分别设置有瓶口Ⅰ(2)及瓶口Ⅱ(8),所述瓶口Ⅰ(2)与回流冷凝管相连;滴定管(3),位于反应瓶瓶体(1)一侧,其下端与反应瓶瓶体(1)相连,所述滴定管(3)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滴定流量的旋塞(4);通气总管(6),所述瓶口Ⅱ(8)上设置有内径与通气总管(6)外径相匹配的通孔Ⅰ(5),通气总管(6)下端穿过通孔Ⅰ(5)后插入反应瓶瓶体(1)内,通气总管(6)的上端连接于气泵或气瓶;以及N个通气支管(7),各个通气支管(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凤牛成任国建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