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的在致动件上带有主动端部止动件的车窗窗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2856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遮阳卷帘中,拉出片状帘子的运动借助于推动元件实现。为了限制当驱动电机保持接通时推动元件在末端位置处的运动,位于至少一个推动元件上的端部止动件与静止的端部止动件相接触,并且使进一步的运动停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在致动件上带有主动端部止动件的车窗窗帘
技术介绍
DE10339583描述了用于机动车后车窗的遮阳卷帘,该遮阳卷帘具有被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在后车窗框架下的卷轴。片状帘子的一个边缘固定到所述卷轴上。片状帘子的与前述边缘平行延伸的另一个边缘固接到拉出型材上,所述拉出型材的端部在导轨中被引导。导轨与机动车的内衬形成一体并且由塑料制成。遮阳卷帘借助于在导轨中引导的推动元件被拉出。每个推动元件实现为具有圆周齿的弹性柔性齿条的形式。每个这种推动元件与带齿轮电机的输出齿轮相啮合从而保证了主动驱动。这种机动车附件部分的成本已经显著降低。由于这一原因,驱动电机的控制也可以尽可能简单地实现。在这方面,通过机动车的中心控制,即,通过向电机提供超过期望的最大拉出时间的时间段的电流来拉出遮阳卷帘是一种普通的操作。该拉出运动被限制在拉出型材与导轨的主动端部止动件相接触为止。然而,如果导轨由塑料制成,那么上述方式会导致一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这种考虑,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遮阳卷帘,其中,在拉出结束位置,导轨中不会产生附加力。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遮阳卷帘实现。本专利技术的遮阳卷帘传统上的特征在于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的卷轴。在卷轴和拉出型材之间延伸的片状帘子固定在卷轴上。拉出型材在至少一个端部上在导轨中被引导,优选两个端部。发条驱动件也与卷轴连接在一起以便保证片状帘子一直受到张力。当线形推动元件从导轨缩回时,发条驱动件的作用还在于将帘子卷在卷轴上。所述推动元件由带齿轮电机驱动,带齿轮电机的输出齿轮与推动元件有效啮合。因此,驱动齿轮将每个推动元件分为工作部分和备用部分,其中工作部分位于驱动齿轮和拉出型材之间,推动元件的剩余部分形成备用部分。工作部分的长度在当帘子处于缩回状态时的最小值和当帘子处于展开状态时的最大值之间变化。端部止动件布置在至少一个推动元件的备用部分上,以便当驱动电机在一个不确定的时间段内保持开的状态时,限制推动元件的最大移动量。所述端部止动件与位于带齿轮电机上的互补的端部止动件配合。这使得备用部分在端部止动件和齿轮之间的区域受到张力。因此,推动元件在该区域必须具有相应的抗拉强度。当端部止动件与另一个端部止动件相接触时,运动肯定停止并且电机停滞。发生这种电机停滞不会伴随任何这样的附加力,所述的附加力超过在导轨或将导轨连接到带齿轮电机上的连接管中产生的正常致动力。静止的端部止动件可以由电机的齿轮壳体形成或者由以其它方式静止地布置的相应的端部止动件形成。自然,利用齿轮壳体作为静止的端部止动件是最简单技术解决方案。可以为备用部分上的端部止动件考虑多种实施方式。所述端部止动件可以卷绕推动元件的简单套筒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带有法兰面以便扩大止动表面的中空铆钉的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下面对附图的说明中得到解释。不言而喻,为了将基本原理适应给定条件,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改进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仅特定参考后车窗的遮阳卷帘进行描述。应当明确,本专利技术方案可用于机动车中的任意类型的遮阳卷帘,在所述遮阳卷帘中,借助于被主动驱动的推动元件实现驱动。这包括,特别是侧车窗、月亮天窗和货物区域覆盖物。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目的的一种实施方式显示在附图中。其中图1是配备有用于后车窗的遮阳卷帘的轿车的后座椅区域的剖视透视图; 图2是根据图1的用于后车窗的遮阳卷帘的基本设计,以及图3是根据图2的示意图的详细视图,说明了用于限制拉出行程的端部止动件。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显示轿车后座区域的剖视图。该图显示了与未示出的内部左侧成镜像的内部右侧的视图。这一视图对车身内部结构进行了简化,例如,未示出加强件和安装件,因为这些部件对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不是必须的。所示的车身部分1包括顶盖2,B柱3从顶盖2开始沿着一侧向下延伸到未示出的地板组件。还可以想象车辆截去侧上的相应的B柱。顶盖2在其后侧过渡到后车窗4。后车窗4沿着一侧结束于与B柱3间隔一定距离的C柱。C柱5带有内衬6。右后门7通常位于B柱3和C柱5之间,铰接在B柱上。包括支承面9和靠背11的后座椅8位于右后门高度的位置上。所述后座椅支承面9置于形成地板组件的一部分的基座表面12上,腿部区域13形成于后座椅支承面9的前方。后车窗14的遮阳卷帘布置在后车窗4的内侧上。该图中显示出用于后车窗14的遮阳卷帘的部分打开的帘子15以及一个侧导轨16。导轨16从位于后座椅靠背11后面的后车窗框架17开始延伸到与侧车窗边缘临近。导轨由塑料制成并且一体结合到C柱5的内衬中。后车窗框架17还包括连续的拉出槽18,帘子15通过拉出槽18被拉出。后车窗14的遮阳卷帘的基本设计示于图2中。根据图2,以可转动的方式被支撑的卷轴19在后车窗框架17下面延伸,其中片状帘子15的一边缘固定到所述卷轴上。卷轴19在简要示出的发条驱动件21的协助下在片状帘子15的卷起方向上受到预紧力。该发条驱动件以螺旋弹簧的形式实现,其一端固接在车身上,另一端固定在卷轴19中。片状帘子15裁剪成近似梯形,并且在其远离卷轴19的一端带有管状套。带有伸缩地支撑其中的导向件23、24的拉出型材或横杆22延伸穿过管状套。导向件23、24的特征在于具有颈部25,该颈部25具有比临近的导向元件26小的直径。导向元件以短的圆柱状部分的形式实现。导向件26在导轨16中移动,所述导轨16靠近后车窗4的两个侧边布置成镜像对称。每个导轨16包括导槽27,其截面形状由槽隙28和槽腔29组成。槽腔29的直径与导向件26的相对应,而槽隙28的宽度小于环形槽腔29的直径,但是其宽度足以容纳颈部25。每个导轨16的下端连接到导向管30、31上。柔性防压缩推动元件32、33在每个导向管30、31中被分别引导,其中所述推动元件能够向前移动进入各导轨16的槽腔29中。推动元件32、33的设计将在下面参考图3详细描述。带有齿轮壳体35的带齿轮电机34位于导向管30、31远离导轨16的一端上。根据图3,永磁直流电机36通过法兰连接到齿轮壳体35上,并且经由未示出的圆柱齿轮或蜗杆副驱动输出轴37。布置在齿轮壳体的中空空间41内的输出齿轮39无转动游隙地支撑在输出轴37上。所述中空空间41具有大体为圆筒的形状。两个直的通孔42和43沿着中空空间41的切线方向延伸穿过齿轮壳体35。管状连接件44、45、46和47与两个通孔42和43对齐并且相连续。例如由刚性的PVC材料制成的导向管30连接并固定到连接件44上。由相同材料制成的导向管31连接到连接件46上。连接件47和45连接到同样由具有有限柔性的材料制成的储存管48和49上。推动元件32和33在两个简要示出的连接管30和31的协助下以防起皱的方式在齿轮壳体35和导轨32、33之间被引导,以便传递压缩力。根据图3,每个推动元件32、33由柔性的圆柱芯51和围绕圆柱芯51并且刚性连接到圆柱芯外圆周表面上的螺旋52组成。所得的推动元件类似于带有围绕其圆周延伸的螺旋齿的柔性齿条。齿轮36的齿与这种“齿条型材”相适应。由于两个通孔42和43布置在切线方向上,因此两个柔性推动元件32、33保持与输出齿轮36的齿相啮合。图3还显示出仅卷接在推动元件32上的端部止动套54。端部止动套54包括管状部分55和面对齿轮壳体35的法兰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机动车(1)的遮阳卷帘,具有:以可转动的方式被支撑的卷轴(19);片状帘子(15),其一个边缘固定在卷轴(19)上;连接到片状帘子(15)远离卷轴(19)的边缘上的拉出型材(22);连接到卷轴(19)上、并且在帘子(15)在卷轴(19)上的缠绕方向上向卷轴(19)施加预紧力的发条驱动件(21);至少一个导轨(16),所述拉出型材(22)的至少一个端部在所述导轨(16)中被引导;至少一个线形推动元件(32,33),以克服发条驱动件(21)的力,使所述拉出型材(22)沿着导轨(16)移动离开卷轴(19);具有齿轮壳体(35)的带齿轮电机(34),所述推动元件(32、33)延伸穿过所述齿轮壳体(35),其中所述带齿轮电机的输出轴(37)带有驱动齿轮(39),该驱动齿轮(39)与推动元件(32,33)主动配合并且将推动元件(32,33)划分成位于驱动齿轮(39)和拉出型材(22)之间的工作部分和一个备用部分;以及刚性连接在推动元件(32,33)的备用部分上的端部止动件(54),以便主动限制推动元件(32,33)的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O比尔H魏因布伦纳M汉森M迈尔H瓦尔特
申请(专利权)人:博斯股份有限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