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座及模拟防护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5912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座及模拟防护林,涉及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领域,包括基座主体和升降装置,在所述基座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安装所述升降装置的安装槽,且在所述安装槽一侧设置有用于标示安装槽的移位刻度;在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用于安装树种模型。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基座及模拟防护林能够在风洞实验中,以模拟不同树种在不同高度、不同密度、不同配置和不同布局下的有效防护距离,筛选出防护效益最大的防护林体系,将其拓展到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廊道建设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座及模拟防护林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护林体系建设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座及模拟防护林。
技术介绍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但随着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丝绸之路沿途的生态背景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尤其是西北地区,常年多有风沙,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等生态问题非常严重。因此,在全面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进程中,应充分认识沿线地区生态环境格局及其脆弱性,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加强沙漠化和荒漠化治理技术,建设可持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廊道是丝绸之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之一,兼具景观和防护作用,是环境安全的生态屏障,也是重要的生态源地。防护林体系是生态廊道建设的重要组成,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减少污染等作用,但目前,一些防护林体系建设存在明显缺陷:1、混交林和异龄林少,森林植被结构简单,生态多样化水平和抵抗性降低,易受病虫害侵蚀感染,致使防护林的生态功能和防护效益“后劲不足”;2、林分质量水平较低,忽视了生态自然规律的发展变化,导致森林树木受损情况严重,残次林木层出不穷,影响了防护林整体性能的发挥;3、人工造林和灌溉方式不当导致水土流失严重、防护林的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效果甚微,破坏了生态稳定性;4、过度放牧、过度砍伐等人为活动致使防护林林分结构及质量严重下降,无法达到预期建设成效,严重损害了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座及模拟防护林,以解决现有防护林体系建设存在明显缺陷,无法找到防护效益最大的防护林体系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座,包括基座主体和升降装置,在所述基座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安装所述升降装置的安装槽,且在所述安装槽一侧设置有用于标示安装槽的移位刻度;在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用于安装树种模型。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向基座主体凹陷或者所述安装槽从基座主体上凸起。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装置为升降杆,在所述升降杆上端设置有用于安装树种模型的安装孔。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装置为升降筒,在所述升降筒上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升降筒内的容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筒一侧设置有多个调节孔,在所述调节孔内设置有用于调节树种模型高度的调节板。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板包括支撑板和侧板,所述支撑板一侧设置有所述侧板,且所述侧板位于所述调节孔外。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一端为弧形,且所述支撑板的弧形端与升降筒内壁贴合。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装置下端设置有用于将升降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的安装座。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从所述基座主体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模拟防护林,包括上述所述基座,所述基座的升降装置上安装有树种模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座及模拟防护林能够在风洞实验中,以模拟不同树种在不同高度、不同密度、不同配置和不同布局下的有效防护距离,筛选出防护效益最大的防护林体系,将其拓展到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廊道建设中。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模拟防护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座的基座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基座主体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4为图1所示的模拟防护林的升降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升降杆的另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的模拟防护林的升降筒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未设置调节板的升降筒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所示的升降筒的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1所示的模拟防护林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1所示的模拟防护林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标:100-基座主体;200-升降装置;300-树种模型;400-移位刻度;500-安装槽;600-升降杆;700-安装孔;800-升降筒;900-调节板;901-支撑板;902-侧板;110-调节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图10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座,包括基座主体100和升降装置200,在所述基座主体10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安装所述升降装置200的安装槽500,且在所述安装槽500一侧设置有用于标示安装槽500的移位刻度400;在所述安装槽500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升降装置200,所述升降装置200用于安装树种模型300。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主体100上可以设置多个安装槽500,在安装槽500内能够安装多个升降装置200,在每一个升降装置200上均可以安装树种模型300。每一个安装槽500一侧设置有移位刻度400,将多个升降装置200安装在安装槽500中的时候,能够通过参照移位刻度400,使升降装置200之间的间距固定,并能够根据需求进行准确的调节。树种模型300包括树干和树冠,利用真实树枝修剪而成的实物模型。所述树冠分为三种类型,紧密形、纺锤形和枝杆形,用以模拟不同树种的防护效益。其中,紧密形树冠叶片较为密集,枝杆较细,例如柠条,沙拐枣等。其中,纺锤形树冠用于模拟经济防护林,例如修剪后的苹果树、枣树等。其中,枝杆形树冠枝杆较粗,例如杨树、松树等。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树干和树冠是一个整体,是符合树形的实物模型,利用真实树枝修剪而成。当基座主体100上仅设置一个安装槽500的时候,基座主体100长度为100-120cm,宽度为5-10cm,厚度为0.5-1cm;安装槽500的长度与基座主体100长度相同为100-120cm,宽度为0.5-1cm,深度为1-2cm。如图2和图3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500向基座主体100凹陷或者所述安装槽500从基座主体100上凸起。在基座主体100上的安装槽500可以设置在基座主体100内,也可以设置在基座主体100上。如图4和图5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装置200为升降杆600,在所述升降杆600上端设置有用于安装树种模型3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主体和升降装置,在所述基座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安装所述升降装置的安装槽,且在所述安装槽一侧设置有用于标示安装槽的移位刻度;在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用于安装树种模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主体和升降装置,在所述基座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安装所述升降装置的安装槽,且在所述安装槽一侧设置有用于标示安装槽的移位刻度;在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用于安装树种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向基座主体凹陷或者所述安装槽从基座主体上凸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为升降杆,在所述升降杆上端设置有用于安装树种模型的安装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为升降筒,在所述升降筒上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升降筒内的容腔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克存鱼燕萍安志山何明珠张余胡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