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防护林土壤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84588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7 1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态防护林土壤修复装置,包括支撑柱,支撑柱左侧上部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上部设置有抽液机,抽液机下部连接有抽液管,抽液管下部设置有供液腔,供液腔上部连接有进液管,抽液机右侧连接有出液管;支撑柱上部设置有进料腔,进料腔下部连接有粉碎腔,粉碎腔右侧下部连接有下料腔,下料腔下部连接有上集料腔,粉碎腔下部设置有过滤板,过滤板下部设置有搅拌腔,搅拌腔右侧连接有出料管,出料管右侧连接有下集料腔,搅拌腔下部设置有过滤膜。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能有效地针对生态防护林土壤进行修复处理,改善了防护土壤修复处理效果,方便根据需要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生态防护林
,具体涉及一种生态防护林土壤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防护林是为了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减少污染所经营的天然林和人工林。是以防御自然灾害、维护基础设施、保护生产、改善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群落。为了使防护林能更好地生长,需要对栽培防护林的土壤定期进行修复处理,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使土壤回复原有的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防护林土壤修复装置,以便更好地改善生态防护林土壤修复处理效果,方便根据需要使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种生态防护林土壤修复装置,包括支撑柱,支撑柱左侧上部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上部设置有抽液机,抽液机下部连接有抽液管,抽液管下部设置有供液腔,供液腔上部连接有进液管,抽液机右侧连接有出液管;支撑柱上部设置有进料腔,进料腔下部连接有粉碎腔,粉碎腔右侧下部连接有下料腔,下料腔下部连接有上集料腔,粉碎腔下部设置有过滤板,过滤板下部设置有搅拌腔,搅拌腔右侧连接有出料管,出料管右侧连接有下集料腔,搅拌腔下部设置有过滤膜。进一步地,粉碎腔右侧连接有电机支架,电机支架上部设置有第一电机,粉碎腔上部右侧连接有上辊轮支柱,上辊轮支柱上部设置有上辊轮,上辊轮和第一电机之间连接有上传动带,粉碎腔内部右侧连接有下辊轮支柱,下辊轮支柱左侧设置有下辊轮,下辊轮和第一电机之间连接有下传动带,上辊轮和下辊轮上均设置有多个捣碎柱。进一步地,支撑柱左侧下部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右侧连接有电机轴,电机轴侧面设置有搅拌叶片。进一步地,支撑柱上部螺纹连接有多个调节螺栓,调节螺栓右侧均连接有球形捣碎柱。该装置中,工作人员将土壤从进料腔倒入粉碎腔。在第一电机的作用下,上传动带和下传动带分别带动上辊轮和下辊轮转动,从而带动捣碎柱转动,对土壤进行粉碎处理。工作人员利用调节螺栓调节球形捣碎柱的位置,使球形捣碎柱处于合适的位置,以适应不同的加工要求。粉碎后的土壤掉落在过滤板上,利用过滤板对土壤进行过滤,符合粒径要求的土壤颗粒进入搅拌腔内,未粉碎的块状土壤从下料腔进入上集料腔内,对块状土壤收集后再次进行处理。工作人员将土壤修复剂从进液管倒入供液腔,在抽液机的作用下,土壤修复剂被抽入抽液管,再从出液管进入粉碎腔,将残留在捣碎柱和球形捣碎柱上的土壤冲下。土壤修复剂落在过滤板上后,从过滤孔流入搅拌腔内。在第二电机的作用下,电机轴带动搅拌叶片转动,利用搅拌叶片对土壤和土壤修复剂进行搅拌,使土壤和土壤修复剂充分混合,从而完成对土壤的修复。利用过滤膜对土壤进行过滤,多余的土壤修复剂回到供液腔内继续使用,使土壤修复剂得到充分利用,土壤则被挡在搅拌腔内。打开出料管上的阀门开关,修复后的土壤进入下集料腔内收集后进行使用。该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技术装置能有效地针对生态防护林土壤进行修复处理,改善了防护土壤修复处理效果,方便根据需要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使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说明:1、粉碎腔;2、捣碎柱;3、上辊轮;4、上辊轮支柱;5、上传动带;6、下传动带;7、第一电机;8、下辊轮支柱;9、下辊轮;10、电机支架;11、下集料腔;12、出料管;13、过滤膜;14、球形捣碎柱;15、搅拌腔;16、搅拌叶片;17、电机轴;18、调节螺栓;19、抽液管;20、支撑柱;21、进料腔;22、下料腔;23、上集料腔;24、第二电机;25、过滤板;26、供液腔;27、进液管;28、抽液机;29、出液管;30、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如图1所示的生态防护林土壤修复装置,包括支撑柱20,支撑柱20左侧上部连接有支撑板30,支撑板30上部设置有抽液机28,抽液机28下部连接有抽液管19,抽液管19下部设置有供液腔26,供液腔26上部连接有进液管27,抽液机28右侧连接有出液管29 ;支撑柱20上部设置有进料腔21,进料腔21下部连接有粉碎腔1,粉碎腔1右侧下部连接有下料腔22,下料腔22下部连接有上集料腔23,粉碎腔1下部设置有过滤板25,过滤板25下部设置有搅拌腔15,搅拌腔15右侧连接有出料管12,出料管12右侧连接有下集料腔11,搅拌腔15下部设置有过滤膜13。粉碎腔1右侧连接有电机支架10,电机支架10上部设置有第一电机7,粉碎腔1上部右侧连接有上辊轮支柱4,上辊轮支柱4上部设置有上辊轮3,上辊轮3和第一电机7之间连接有上传动带5,粉碎腔1内部右侧连接有下辊轮支柱8,下辊轮支柱8左侧设置有下辊轮9,下辊轮9和第一电机7之间连接有下传动带6,上辊轮3和下辊轮9上均设置有多个捣碎柱2。支撑柱20左侧下部设置有第二电机24,第二电机24右侧连接有电机轴17,电机轴17侧面设置有搅拌叶片16。支撑柱20上部螺纹连接有多个调节螺栓18,调节螺栓18右侧均连接有球形捣碎柱14。该装置在具体实施时,工作人员将土壤从进料腔21倒入粉碎腔1。在第一电机7的作用下,上传动带5和下传动带6分别带动上棍轮3和下棍轮9转动,从而带动捣碎柱2转动,对土壤进行粉碎处理。工作人员利用调节螺栓18调节球形捣碎柱14的位置,使球形捣碎柱14处于合适的位置,以适应不同的加工要求。粉碎后的土壤掉落在过滤板25上,利用过滤板25对土壤进行过滤,符合粒径要求的土壤颗粒进入搅拌腔15内,未粉碎的块状土壤从下料腔22进入上集料腔23内,对块状土壤收集后再次进行处理。工作人员将土壤修复剂从进液管27倒入供液腔26,在抽液机28的作用下,土壤修复剂被抽入抽液管19,再从出液管29进入粉碎腔1,将残留在捣碎柱2和球形捣碎柱14上的土壤冲下。土壤修复剂落在过滤板25上后,从过滤孔流入搅拌腔15内。在第二电机24的作用下,电机轴17带动搅拌叶片16转动,利用搅拌叶片16对土壤和土壤修复剂进行搅拌,使土壤和土壤修复剂充分混合,从而完成对土壤的修复。利用过滤膜13对土壤进行过滤,多余的土壤修复剂回到供液腔26内继续使用,使土壤修复剂得到充分利用,土壤则被挡在搅拌腔15内。打开出料管12上的阀门开关,修复后的土壤进入下集料腔11内收集后进行使用。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生态防护林土壤修复装置,包括支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左侧上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部设置有抽液机,所述抽液机下部连接有抽液管,所述抽液管下部设置有供液腔,所述供液腔上部连接有进液管,所述抽液机右侧连接有出液管;所述支撑柱上部设置有进料腔,所述进料腔下部连接有粉碎腔,所述粉碎腔右侧下部连接有下料腔,所述下料腔下部连接有上集料腔,所述粉碎腔下部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下部设置有搅拌腔,所述搅拌腔右侧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右侧连接有下集料腔,所述搅拌腔下部设置有过滤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防护林土壤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腔右侧连接有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上部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态防护林土壤修复装置,包括支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左侧上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部设置有抽液机,所述抽液机下部连接有抽液管,所述抽液管下部设置有供液腔,所述供液腔上部连接有进液管,所述抽液机右侧连接有出液管;所述支撑柱上部设置有进料腔,所述进料腔下部连接有粉碎腔,所述粉碎腔右侧下部连接有下料腔,所述下料腔下部连接有上集料腔,所述粉碎腔下部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下部设置有搅拌腔,所述搅拌腔右侧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右侧连接有下集料腔,所述搅拌腔下部设置有过滤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碧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美绿环境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