趟窗轴承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5409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趟窗轴承轮,由外框、内框、转轮和调节螺丝构成,克服了原有技术滚动性差、摆动大、易脱轨,使用寿命短之缺点,其特征在于转轮内装有轴承,该轴承有密封面作保护,具有平稳性高、永久耐用,无需替换之优点。适用于铝合金门窗。(*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趟窗支承和移动的装置。目前市面趟窗轮的转轮轴芯采用钢、铁心,转轮与内框通过铆钉钉口内铆合相互固定。其最大缺点是滚动性差、摆动大、铆钉内铆合处极易磨损,导致趟窗轮脱轨,安全生能差、使用寿命短等。本技术为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平衡生、安全生、可靠性以及使用寿命长,永久耐用,不用替换的趟窗轴承轮。本技术方案由外框、内框、转轮,调节螺丝构成。外框上开有调节螺孔、紧固螺孔和槽内框上开有小孔(小孔孔径大于与之相对应的外框紧固螺孔孔径)、调节螺孔和轴心孔,内框套于外框内。转轮外边缘开有凹槽,使得转轮可沿趟窗导轨滚动。转轮中心处装有轴承,该轴承的外环与转轮相互紧固,而外环至内环部分有一个呈外凸形状的密封面,起到保护轴承之作用。铆钉穿过槽、轴心孔和轴承内环,将转轮与内框铆合固定,其中铆钉之钉口通过外翻铆合于卡在槽上的螺帽上。紧固螺孔的作用是在装上紧固螺丝后可将所支承的趟窗固定于轴承轮上。铆钉钉头端卡在外框上的槽边缘上。调节螺丝上在外、内框的调节螺孔上,通过调节螺丝的松紧,使得转轮沿着槽作适当移动,以配合紧固趟窗。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滚动平稳,承载能力高,安全可靠、耐腐蚀性强等优点。 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正视图。图2转轮正视图。图3转轮侧视图。图4外框示意图。图5内框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加以详述 趟窗轴承轮由外框1,内框2,转轮3、调节螺丝4组成。外框1上有调节螺孔5、紧固螺孔6、槽8。套于外框1内的外框2上开有小孔7、调节螺孔16和轴心孔12(如图5),小孔7之孔径比紧固螺孔之孔径大,其作用是在紧固趟窗时,让紧固螺丝通过。转轮3外边缘开有凹槽(口图3),使得转轮可沿着窗轨滚动。如图2,转轮3中心处装有轴承9,轴承9的外环14与转轮3目紧固定,而外环14至内环11之部分有一个呈外凸形状的密封面15(如图3)将轴承9保护起来,达到永久耐用之目的。铆钉10之钉头卡在槽8边缘而穿过轴心孔12、轴承内环11,将转轮3与内框2铆合固定,其中铆钉10之钉口采用外翻铆合于卡在槽8的螺帽上,可克服现有技术由于钉口内翻铆合容易磨损脱落之缺点。调节螺丝4装在调节螺孔4、16上,并通过松紧来调节转轮3沿槽8作适动移动,使之与趟窗紧固。外框1正面和背面分别设有呈块状的加强筋13,以增强本技术的支承力。本技术内外框及加强筋均采用不锈钢材料,以克服现有技术镀锌铁板容易生锈之弊端,极大提高其耐腐性及承载能力。转轮3及其上的密封面15采用全尼龙一次成形。权利要求1.趟窗轴承轮,包括外框(1)、内框(2)、转轮(3)、调节螺丝(4),其特征在于转轮(3)中心处装有轴承(9),轴承外环(14)与转轮(3)相紧固,而外环(14)至内环(11)的部分有一个呈外凸形状的密封面(15),铆钉(10)穿过槽(8)、轴心孔(12)以及轴承内环(11)将转轮(3)与内框(2)铆合固定,其中铆钉(10)之钉口采用外翻铆合于卡在槽上的螺帽上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趟窗轴承轮,其特征在于外框(1)之正面和背面分别设有呈块状的加强筋(13)。专利摘要趟窗轴承轮,由外框、内框、转轮和调节螺丝构成,克服了原有技术滚动性差、摆动大、易脱轨,使用寿命短之缺点,其特征在于转轮内装有轴承,该轴承有密封面作保护,具有平稳性高、永久耐用,无需替换之优点。适用于铝合金门窗。文档编号E05D13/00GK2275627SQ9623767公开日1998年3月4日 申请日期1996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1996年10月24日专利技术者罗锦桃 申请人:广东省高要市金箭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趟窗轴承轮,包括外框(1)、内框(2)、转轮(3)、调节螺丝(4),其特征在于转轮(3)中心处装有轴承(9),轴承外环(14)与转轮(3)相紧固,而外环(14)至内环(11)的部分有一个呈外凸形状的密封面(15),铆钉(10)穿过槽(8)、轴心孔(12)以及轴承内环(11)将转轮(3)与内框(2)铆合固定,其中铆钉(10)之钉口采用外翻铆合于卡在槽上的螺帽上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锦桃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高要市金箭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