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外后视镜的调节方法、装置及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4457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汽车外后视镜的调节方法、装置及汽车,属于汽车后视镜技术领域。调节方法包括:采集当前驾驶汽车的驾驶员的人脸图像;对所述人脸图像进行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判断当前驾驶汽车的驾驶员是否为所述汽车的指定驾驶员;如果当前驾驶汽车的驾驶员为所述指定驾驶员,则获取所述指定驾驶员的当前驾驶坐姿,并根据预先存储的所述指定驾驶员的习惯驾驶坐姿与习惯外后视镜位置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当前驾驶坐姿对应的外后视镜位置;控制外后视镜调节至所述当前驾驶坐姿对应的外后视镜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调节方式简单,符合人机交互的智能化和简单化需求,调节偏差比较小、能节省成本,简化车门扶手处结构,并能消除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外后视镜的调节方法、装置及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后视镜
,尤其是一种汽车外后视镜的调节方法、装置及汽车。
技术介绍
驾驶员在汽车的驾驶过程中,经常需要根据外后视镜显示的内容确定行驶路线及是否转弯等。外后视镜的角度甚至直接影响驾驶安全性。在驾驶过程中,经常需要调节外后视镜的角度,以尽量减少驾驶员的视野盲区。因此,如何调节汽车外后视镜受到驾驶员的广泛关注。目前在调节汽车的外后视镜时,通常有如下两种方式:1)手动掰动外后视镜进行调节;2)驾驶侧与副驾驶侧的车门扶手处设置有电动调节按钮,通过该电动调节按钮对汽车外后视镜进行调节。上述第一种方式需要驾驶员保持驾驶坐姿观察外后视镜内容,然后改变姿态根据记忆去手动调节汽车两侧的外后视镜,尤其需要大范围挪动身体甚至是走出车外去调节副驾驶侧的外后视镜,经过多次调整,才能完成。因此,不仅调节过程非常繁复,而且这种方式调节外后视镜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另外,该种方式与人机交互的智能化和简单化需求非常不符。上述第二种方式需要驾驶员保持驾驶坐姿观察外后视镜内容,并同时拨动电动调节按钮调节外后视镜,可以达到实时观察和调节的效果。这种方式虽然复杂度有所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外后视镜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方法包括:采集当前驾驶汽车的驾驶员的人脸图像;对所述人脸图像进行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判断当前驾驶汽车的驾驶员是否为所述汽车的指定驾驶员;如果当前驾驶汽车的驾驶员为所述指定驾驶员,则获取所述指定驾驶员的当前驾驶坐姿,并根据预先存储的所述指定驾驶员的习惯驾驶坐姿与习惯外后视镜位置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当前驾驶坐姿对应的外后视镜位置;控制外后视镜调节至所述当前驾驶坐姿对应的外后视镜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外后视镜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方法包括:采集当前驾驶汽车的驾驶员的人脸图像;对所述人脸图像进行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判断当前驾驶汽车的驾驶员是否为所述汽车的指定驾驶员;如果当前驾驶汽车的驾驶员为所述指定驾驶员,则获取所述指定驾驶员的当前驾驶坐姿,并根据预先存储的所述指定驾驶员的习惯驾驶坐姿与习惯外后视镜位置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当前驾驶坐姿对应的外后视镜位置;控制外后视镜调节至所述当前驾驶坐姿对应的外后视镜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指定驾驶员的当前驾驶坐姿之前,还包括:判断所述指定驾驶员当前是否处于驾驶坐姿;如果所述指定驾驶员当前处于驾驶坐姿,则执行获取所述指定驾驶员的当前驾驶坐姿的步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指定驾驶员当前是否处于驾驶坐姿,包括:计算连续采集的多张人脸图像中所述指定驾驶员的双眼瞳孔间距以及双眼的离地高度;判断所述多张人脸图像中所述指定驾驶员的双眼瞳孔间距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以及双眼的离地高度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如果所述多张人脸图像中所述指定驾驶员的双眼瞳孔间距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双眼的离地高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指定驾驶员当前处于驾驶坐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先存储的所述指定驾驶员的习惯驾驶坐姿与习惯外后视镜位置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当前驾驶坐姿对应的外后视镜位置,包括:获取所述指定驾驶员处于所述习惯驾驶坐姿时,所述指定驾驶员的双眼与所述习惯外后视镜位置之间的习惯相对角度;根据所述当前驾驶坐姿及所述习惯相对角度确定所述当前驾驶坐姿对应的外后视镜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先存储的所述指定驾驶员的习惯驾驶坐姿与习惯外后视镜位置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当前驾驶坐姿对应的外后视镜位置之前,还包括:获取所述指定驾驶员的人脸图像和习惯驾驶坐姿,并获取所述指定驾驶员在所述习惯驾驶坐姿下的习惯外后视镜位置;确定所述指定驾驶员在所述习惯驾驶坐姿下其双眼与所述习惯外后视镜位置之间的习惯相对角度;建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申刘朋飞沈海寅
申请(专利权)人:智车优行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