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片纠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0774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1 1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极片纠偏装置,包括纠偏座、摆动纠偏机构、偏移检测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摆动纠偏机构和所述偏移检测机构设置在所述纠偏座上,所述摆动纠偏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摆动轴辊,所述偏移检测机构包括光电感应器和光电座,所述光电感应器靠近所述摆动轴辊上的极片且设置在所述光电座上,所述光电感应器检测到极片偏移后产生反馈信号,所述信号使得所述驱动机构运动,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摆动纠偏机构相对所述纠偏座摆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极片纠偏装置,不易夹伤、拉皱或撕裂极片,纠偏精度高,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工劳力。

A Pole Rectifi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olar plate rectifica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rectification seat, a swing rectification mechanism, a deviation detection mechanism and a driving mechanism. The swing rectification mechanism and the deviation detection mechanism are arranged on the rectification seat. The swing rectification mechanism comprises at least one swing shaft roll, the deviation detection mechanism includes a photoelectric sensor and a photoelectric seat, and the photoelectric sensor relies on the swing rectification seat. The electrodes on the swing shaft roll are arranged on the photoelectric pedestal. The photoelectric sensor detects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electrodes and generates a feedback signal, which causes the driving mechanism to move. The driving mechanism drives the swing rectifying mechanism to swing relative to the rectifying pedestal. The polar plate rectifying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not easy to pinch, wrinkle or tear the polar plate, has high rectifying accuracy, simple structure, high automation degree and saves manual lab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片纠偏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池生产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极片纠偏装置。
技术介绍
电池的电芯是通过正极片、负极片、隔膜等按照一定的顺序层叠后卷绕而成,电芯的制备过程中,对齐度会直接影响电池的质量,保证电芯的对齐度,会在电芯卷制设备上设置过程纠偏机构来对极片走带过程中极片出现的偏移进行纠正。但是,现有的过程纠偏机构只能实现对走带过程中的极片进行纠偏,现有的过程纠偏机构大部分是通过一个可摆动的纠偏架对极片进行纠偏,即当极片出现偏移时,通过控制纠偏架进行摆动来使得极片进行“蛇形”移动,进而实现对极片进行纠偏,但这样的纠偏方式存在纠偏精度低、纠偏速度慢、偏移量难以控制等缺点。并且,纠偏过程中要夹紧极片进行轴向移动,但在卷绕过程中极片还需进行径向移动,因此在纠偏幅度比较大的时候容易把极片拉皱或者扯断,所以纠偏的稳定性不够高,很容易使极片卷绕不达标,出现坏品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极片纠偏装置,解决了现有纠偏易拉皱极片及纠偏速度慢、精度低等问题。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极片纠偏装置,包括纠偏座、摆动纠偏机构、偏移检测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摆动纠偏机构和所述偏移检测机构设置在所述纠偏座上,所述摆动纠偏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摆动轴辊,所述偏移检测机构包括光电感应器和光电座,所述光电感应器靠近所述摆动轴辊上的极片且设置在所述光电座上,所述光电感应器检测到极片偏移后产生反馈信号,所述信号使得所述驱动机构运动,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摆动纠偏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摆动纠偏机构相对所述纠偏座摆动。进一步地,所述摆动纠偏机构还包括纠偏底板,所述摆动轴辊设置在所述纠偏底板上,所述纠偏底板与所述驱动机构通过传动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传动件包括滚珠丝杆,所述滚珠丝杆的螺杆与所述驱动机构的转轴连接,所述滚珠丝杆的螺母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纠偏底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拉轴,所述拉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滚珠丝杆的螺母和所述纠偏底板。进一步地,所述纠偏座的底部设置供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纠偏底板连接处来回运动的滑槽。进一步地,所述纠偏座与所述纠偏底板之间设置滚动轴承,所述纠偏底板在所述滚动轴承上滚动。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为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转轴与所述滚珠丝杆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滚珠螺杆的螺母上设置位置感应片,所述位置感应片随所述螺母运动的行程两端各设置一个位置感应开关,所述位置感应开关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位置感应开关感应到所述位置感应片位于运动行程端部时,控制所述驱动机构旋转复位。进一步地,所述位置感应开关为近接开关。进一步地,所述光电座与滑动座连接,所述光电座随所述滑动座相对所述纠偏座位置可调的滑动,所述滑动座上设置控制滑动进给距离的微分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极片纠偏装置,采用纠偏轴辊摆动的方式进行纠偏,不易夹伤、拉皱或撕裂极片,采用光电感应器来感应极片的位置,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来控制驱动机构运动,纠偏精度高,采用位置感应开关感应滚珠丝杆上的螺母移动位置,保证螺母位于两个位置感应开关的中间,及时控制驱动机构进行回转复位,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工劳力。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极片纠偏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极片纠偏装置立体结构图;图2为极片纠偏装置的正视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图2的仰视图;图5为纠偏底板及其底部相关部件结构示意图。其中:纠偏座1、滑槽11;驱动机构2、转轴21;摆动纠偏机构3、摆动轴辊31、纠偏底板32、里板33、外板34;偏移检测机构4、光电座41;传动件5、滚珠丝杆50、螺杆501、螺母502、连接件51、拉轴511、鱼眼512、旋转轴513;位置感应片6、位置感应开关61;滚动轴承7、轴承座71;滑动座8、限位块81、光轴82;底座9。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技术,并非为了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如图1所示,一种极片纠偏装置,包括纠偏座1、摆动纠偏机构3、偏移检测机构4和驱动机构2,摆动纠偏机构3和偏移检测机构4设置在纠偏座1上,摆动纠偏机构3包括至少一个摆动轴辊31,偏移检测机构4包括光电感应器和光电座41,光电感应器靠近摆动轴辊31上的极片且设置在光电座41上,驱动机构2与摆动纠偏机构3连接,驱动机构2驱动摆动纠偏机构3相对纠偏座1摆动,光电感应器感应极片的位置是否对齐,光电感应器检测到极片偏移后产生反馈信号,信号使得驱动机构2运动,从而驱动摆动纠偏机构3相对纠偏座1摆动进行纠偏。本实施例中,所述摆动纠偏机构3还包括纠偏底板32,所述摆动轴辊31的两端分别通过里板33和外板34安装在所述纠偏底板32上,所述纠偏底板32与所述驱动机构2通过传动件5连接,驱动机构2转动时,带动传动件5运动,传动件5带动纠偏底板32摆动,从而纠偏底板32上的摆动轴辊31也在相对纠偏座1摆动,摆动轴辊31上的极片随着摆动进行纠偏对齐。具体地,所述传动件5包括滚珠丝杆50,所述滚珠丝杆50的螺杆501与所述驱动机构2的转轴21连接,所述滚珠丝杆50的螺母502通过连接件51与所述纠偏底板32连接,所述连接件51包括拉轴511、鱼眼512和旋转轴513,所述拉轴511的一端连接所述滚珠丝杆50的螺母502,拉轴511另一端通过鱼眼512与旋转轴513连接,旋转轴513与纠偏底板32的底部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纠偏座1的底部设置供所述连接件51与所述纠偏底板32连接处来回运动的滑槽11。可选地,如图1-5所示,所述驱动机构2为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转轴21与所述滚珠丝杆50连接。伺服电机旋转,通过滚珠丝杆50带动拉轴511前后移动,从而鱼眼512、旋转轴513也随着前后移动,竖向的旋转轴513的下端从滑槽11中穿过纠偏底板32,旋转轴513在滑槽11中前后移动。本实施例中,所述纠偏座1与所述纠偏底板32之间设置滚动轴承7,所述纠偏底板32在所述滚动轴承7上滚动;具体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片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纠偏座、摆动纠偏机构、偏移检测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摆动纠偏机构和所述偏移检测机构设置在所述纠偏座上,所述摆动纠偏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摆动轴辊,所述偏移检测机构包括光电感应器和光电座,所述光电感应器靠近所述摆动轴辊上的极片且设置在所述光电座上,所述光电感应器检测到极片偏移后产生反馈信号,所述信号使得所述驱动机构运动,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摆动纠偏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摆动纠偏机构相对所述纠偏座摆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片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纠偏座、摆动纠偏机构、偏移检测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摆动纠偏机构和所述偏移检测机构设置在所述纠偏座上,所述摆动纠偏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摆动轴辊,所述偏移检测机构包括光电感应器和光电座,所述光电感应器靠近所述摆动轴辊上的极片且设置在所述光电座上,所述光电感应器检测到极片偏移后产生反馈信号,所述信号使得所述驱动机构运动,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摆动纠偏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摆动纠偏机构相对所述纠偏座摆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纠偏机构还包括纠偏底板,所述摆动轴辊设置在所述纠偏底板上,所述纠偏底板与所述驱动机构通过传动件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包括滚珠丝杆,所述滚珠丝杆的螺杆与所述驱动机构的转轴连接,所述滚珠丝杆的螺母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纠偏底板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拉轴,所述拉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滚珠丝杆的螺母和所述纠偏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泽喜刘一勇呙德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诚捷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