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防反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9629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1 0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防反装结构,其中,包括:上模座、下模座、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和所述第二导向柱均垂直设置在所述下模座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导向柱与所述第二导向柱具有不同的横截面尺寸或不同的横截面形状;所述上模座设置在所述下模座的正上方,所述上模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柱配合的第一导向孔和与所述第二导向柱配合的第二导向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模具防反装结构,能够有效防止模具反装。

A Mould Anti-backloading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ie anti-reverse assembly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die base, a lower die base, a first guiding column and a second guiding column; the first guiding column and the second guiding column are vertically arranged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lower die base; the first guiding column and the second guiding column have different cross-sectional sizes or different cross-sectional shapes; and the upper die base is provided with different cross-sectional sizes and shapes. The upper di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guide hole matched with the first guide column and a second guide hole matched with the second guide column. The anti-reverse assembly structure of the mould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reverse assembly of the mou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防反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模具防反装结构。
技术介绍
成型模具通常由上模座和下模座构成,并在上模座和下模座上分别设置凸模和凹模,由于凸模和凹模一般不是对称结构,为了保证凸模和凹模的配合,在装配的过程中要保证上模座与下模座不能装反,否则会导致凸模与凹模无法配合并产生干涉,严重时,还会对凸模或凹模造成严重损坏。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模具反装,通常是通过操作人员直接查看凸模和凹模的形状来进行判断,仅仅通过肉眼识别和经验进行判断,经常容易造成模具左右两侧装反的现象,轻则导致重新装配模具,影响装模换模的工作效率,重则导柱模具凸模芯和凹模芯碰撞损坏,影响生产并造成模具维修费用的增加。如何防止模具的反装,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具防反装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它能够防止模具装反。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具防反装结构,其中,包括:上模座、下模座、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和所述第二导向柱均垂直设置在所述下模座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导向柱与所述第二导向柱具有不同的横截面尺寸或不同的横截面形状;所述上模座设置在所述下模座的正上方,所述上模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柱配合的第一导向孔和与所述第二导向柱配合的第二导向孔。如上所述的模具防反装结构,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凸模和凹模;所述凹模设置在所述下模座的下表面,且所述凹模位于所述下模座的上表面;所述凸模设置在所述上模座上,且所述凸模位于所述上模座的底部;所述第一导向柱和所述第二导向柱位于所述凹模的两侧;所述第一导向孔和所述第二导向孔位于所述凸模的两侧。如上所述的模具防反装结构,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多个吊耳,多个所述吊耳对称设置在所述上模座相对的两侧面上。如上所述的模具防反装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上模座的一侧面上设有标识符,所述标识符为凸起或凹陷。如上所述的模具防反装结构,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垂直安装在所述下模座的上表面。如上所述的模具防反装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导向柱与所述第二导向柱长度相等;所述限位柱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导向柱的长度。如上所述的模具防反装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导向柱和所述第二导向柱均为圆柱形,所述第一导向柱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导向柱的直径。如上所述的模具防反装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导向柱的直径为38mm,所述第二导向柱的直径为32mm。如上所述的模具防反装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导向孔的直径为41mm,所述第二导向孔的直径为35mm。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防反装结构,通过在下模座上设置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在上模座上设置与第一导向柱配合的第一导向孔和与第二导向柱配合的第二导向孔,由于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具有不同的横截面尺寸或不同的横截面形状。在装配时,保证当模具左右翻转时无法装配,能够有效防止模具装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轴测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模座,2-下模座,3-第一导向柱,4-第二导向柱,5-凸模,6-凹模,7-吊耳,8-标识符,9-限位柱,10-第一导向孔,11-第二导向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照图1至图3,图1为本技术的轴测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具防反装结构,其中,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2、第一导向柱3和第二导向柱4;所述第一导向柱3和所述第二导向柱4均垂直设置在所述下模座2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导向柱3与所述第二导向柱4具有不同的横截面尺寸或不同的横截面形状;所述上模座1设置在所述下模座2的正上方,所述上模座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柱3配合的第一导向孔10和与所述第二导向柱4配合的第二导向孔11。具体实施时,请参照图1,将下模座2固定,保持第一导向柱3和第二导向柱4均处于竖直状态;然后将上模座1装配到下模座2上,使第一导向孔10与第一导向柱3配合,第二导向孔11与第二导向柱4配合。由于第一导向柱3与第二导向柱4具有不同的横截面尺寸或不同的横截面形状,保证第一导向柱3无法穿过第二导向孔11和/或第二导向柱4无法穿过第一导向孔10。如此,能够保证当上模座1与下模座2之间的相对位置不一样时,无法装装配,即仅能够在上模座1与下模座2之间处于正确的相对位置时,才能够将上模座1与下模座2进行装配。如此,能够有效防止上模座1与下模座2之间发生反装的现象,有利于防止由于上模座1与下模座2之间发生干涉,减少对于上模座1与下模座2之间的损坏。作为一种优选方式,请参照图1,还进一步包括凸模5和凹模6;所述凹模6设置在所述下模座2上,且所述凹模6位于所述下模座2上表面的中部;所述凸模5设置在所述上模座1上,且所述凸模5位于所述上模座1的底部;所述第一导向柱3和所述第二导向柱4位于所述凹模6的两侧;所述第一导向孔10和所述第二导向孔11位于所述凸模5的两侧。如此,将第一导向柱3和第二导向柱4设置在凹模6的两侧,将第一导向孔10和第二导向孔11设置在所述凸模5的两侧,能够保证第一导向柱3与第二导向柱4之间的距离较大,便于上模座1与下模座2之间的装配。作为一种优选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3,还进一步包括多个吊耳7,多个所述吊耳7对称设置在所述上模座1相对的两侧面上。具体地,如此,便于通过吊耳7对上模座1进行吊运,便于安装。具体实施时,也可以在下模座2上相对的两侧面上设置多个对称布置的吊耳7,如此,便于对吊耳7的吊运。作为一种优选方式,请参照图1,所述上模座1的一侧面上设有标识符8,所述标识符8为凸起或凹陷。具体地,所述标识符8设置在所述上模座1的正面,如此,便于操作人员在安装时直接通过标识符8就能够识别上模座1的正面,便于后续装配的正确进行。作为一种优选方式,请参照图1和图2,还进一步包括限位柱9,所述限位柱9垂直安装在所述下模座2的上表面。如此,能够对上模座1进行限位,有利于防止上模座1与下模座2之间产生干涉,能够对凸模5和凹模6进行保护,防止因干涉而产生的损坏。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柱3和第二导向柱4具有相同的长度,所述限位柱9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导向柱3的长度。如此,便于第一导向孔10与第一导向柱3、第二导向孔11与第二导向柱4同时配合,便于安装。作为一种优选方式,请参照图1和图3,所述第一导向柱3和所述第二导向柱4均为圆柱形,所述第一导向柱3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导向柱4的直径。具体地,所述第一导向柱3的直径为38mm,所述第二导向柱4的直径为32mm。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孔10的直径为41mm,所述第二导向孔11的直径为35mm。如此,既能够保证第一导向柱3与第一导向孔10之间间隙配合、第二导向柱4与第二导向孔11之间间隙配合,又能够保证第一导向柱3不能插入到第二导向孔11内,如此,能够有效防止反装,且便于加工。具体实施时,还可以将第一导向柱3做成截面为三角形、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防反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2)、第一导向柱(3)和第二导向柱(4);所述第一导向柱(3)和所述第二导向柱(4)均垂直设置在所述下模座(2)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导向柱(3)与所述第二导向柱(4)具有不同的横截面尺寸或不同的横截面形状;所述上模座(1)设置在所述下模座(2)的正上方,所述上模座(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柱(3)配合的第一导向孔(10)和与所述第二导向柱(4)配合的第二导向孔(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防反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2)、第一导向柱(3)和第二导向柱(4);所述第一导向柱(3)和所述第二导向柱(4)均垂直设置在所述下模座(2)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导向柱(3)与所述第二导向柱(4)具有不同的横截面尺寸或不同的横截面形状;所述上模座(1)设置在所述下模座(2)的正上方,所述上模座(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柱(3)配合的第一导向孔(10)和与所述第二导向柱(4)配合的第二导向孔(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防反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凸模(5)和凹模(6);所述凹模(6)设置在所述下模座(2)的下表面,且所述凹模(6)位于所述下模座(2)的上表面;所述凸模(5)设置在所述上模座(1)上,且所述凸模(5)位于所述上模座(1)的底部;所述第一导向柱(3)和所述第二导向柱(4)位于所述凹模(6)的两侧;所述第一导向孔(10)和所述第二导向孔(11)位于所述凸模(5)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防反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吊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梅云李光辉朱永传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