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改进热交换器密封性的器件的热交换器及其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7239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2 03:37
一种热交换器(1),设计为允许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之间的热交换,包括:外壳,由至少一个壁(3、4)形成,且设计为用于容纳交换束(2),所述交换束(2)包括至少一个集管器(7、8),其被设计为用于安装在交换束(2)的至少一个端部(5、6)上,所述至少一个集管器(7、8)被设计为安装在外壳上,所述至少一个壁(3、4)至少在其自由端部的一个处包括阻挡凸片(13、14、16、42),其被设计为与所述至少一个集管器(7、8)协作,以便将所述至少一个集管器在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壁(3、4)的限定位置处安装在外壳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改进热交换器密封性的器件的热交换器及其外壳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诸如意图用于机动车辆的热交换器。更准确地,本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其被构造为在冷却冲压空气或再循环排气期间使用。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外壳,其被构造为用作所述热交换器的一部分。
技术介绍
现今,在机动车辆中,所述机动车辆的内燃机可与涡轮增压器组合,以便改进所述发动机的性能。由此,内燃机被供应有压缩空气,还称为“增压空气”。涡轮增压器的使用导致引入到内燃机中的所述增压空气的高温。因而,已知将所述涡轮增压器与热交换器联合,以便在引入到内燃机之前冷却该增压空气。这样的热交换器通常包括由壁形成的外壳,和布置在外壳中的交换束。交换束包括板的组件,所述板一个在另一个上方定位,且组合形成允许意图被冷却的第一流体从第一入口引导到第一出口的导管,所述第一流体诸如增压空气。外壳通常设置有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用于第二流体,诸如冷却流体。外壳被构造为将第二流体从第二入口引导到第二出口。为了改善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之间的热交换,板的组件可通过波纹插置元件补充。外壳还包括两个集管器,每个集管器被构造为,通过在外壳壁的每个端部处的区域中的连接部接收交换束的一个端部。在该区域中,外壳的壁形成大体垂直的角。因此,通过钎焊过程的密封连接部的产生在该区域中是难的。事实上,必须首先准确地设定外壳的壁关于集管器的位置,以便将集管器固定在限定位置中,且由此减小在钎焊过程之后壁之间的间隙。在现有技术中,已知应用弯折和切割过程,用于定位集管器和外壳的壁,从而在钎焊过程的执行之前,集管器相对于外壳的壁被阻挡。但是,这些方法相对复杂和昂贵。并且,现在常见的是,将至少两个涡轮增压器与机动车辆的内燃机联合,以便显著增加机动车辆的功率。但是,机动车辆中涡轮增压器的数量的增加要求增压空气的压力和温度的明显升高。意图冷却多个涡轮增压器产生的增压空气的热交换器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受到大机械应力的影响,所述大机械应力与增压空气的压力和温度增加有关。这些机械应力弱化将外壳壁连接至集管器的壁的连接区域,且可因此导致第二流体(即,冷却流体)的泄露,特别是在该连接区域处。这些泄露可导致机动车辆功能的劣化。因而,需要改进在钎焊过程执行之前将集管器相对于外壳的壁定位的技术,以便改进钎焊过程之后外壳壁和集管器之间的连接部的密封性。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技术的热交换器提出通过提出一种热交换器的改进设计而缓解现有技术中披露的热交换器的缺点,所述热交换器意图冷却增压空气或再循环排气。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其被构造为允许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之间的热交换,该热交换器包括:-外壳,由至少一个壁形成,且构造为在其内部接收热交换束,所述热交换束包括至少一个集管器,其被构造为附连至交换束的至少一个端部,所述至少一个集管器被构造为附连至外壳,-所述至少一个壁至少在其自由端部的一个处包括阻挡凸片,其被构造为与所述至少一个集管器协作,以便将所述至少一个集管器在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壁的限定位置处附连至外壳。根据特定实施例,外壳由第一壁和第二壁形成,第一和第二壁构造为通过属于第一或第二壁的第一接触线和属于第一或第二壁的第二接触线相互接触,所述第一接触线和第二接触线每个包括设置有阻挡凸片的至少一个端部区域,以便形成阻挡凸片的组,所述阻挡凸片的组被构造为与所述至少一个集管器协作,以便在相对于第一和第二壁的限定位置中将所述至少一个集管器附连至外壳。根据特定实施例,交换束包括被构造为附连至交换束的第一端部的第一集管器,和被构造为附连至交换束的第二端部的第二集管器,第一和第二集管器被构造为附连至外壳,所述至少一个壁在其自由端部的每个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和第二阻挡凸片,其被构造为分别与第一和第二集管器协作,以便将第一和第二集管器在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壁的限定位置中附连至外壳。根据特定实施例,阻挡凸片包括倒角。根据替换实施例,阻挡凸片包括圆形形式。根据特定实施例,外壳由第一和第二L形壁形成。根据特定实施例,第一和第二L形壁是对称的。根据特定实施例,第一和第二L形壁由铝或铝基合金制成。根据特定实施例,第一和第二壁的厚度为0.5至1.5毫米(mm)的范围内。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涉及一种外壳,其被构造为用作根据本技术第一目的的的热交换器的一部分,所述外壳包括至少一个壁,所述外壳意图附连至至少一个集管器,所述至少一个壁至少在其自由端部的一个处包括阻挡凸片,以便在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壁的限定位置中将所述至少一个集管器附连至外壳。附图说明本技术的目的、目标和特征以及其优势将从阅读根据本技术的热交换器的优选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提供的以下描述更清楚地呈现,在所述附图中:图1示意性地以分解图示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热交换器,其特别地包括外壳、两个集管器和交换束,图2详细地以透视图示出外壳的间隔开的壁,所述壁每个包括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阻挡凸片,图3详细地以透视图示出外壳的间隔开的壁,其中一个壁包括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阻挡凸片,图4详细地以透视图示出外壳的接触的壁,所述壁每个包括根据图2的阻挡凸片,图5详细地以横截面图示出集管器、交换束和外壳的壁的连接区域,所述壁包括根据图2的阻挡凸片,图6、7和8详细地以横截面图示出集管器、交换束和外壳的壁的连接区域,所述壁每个包括根据图2的阻挡凸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详细说明书意图以足够清楚和完整的方式披露本技术,特别是借助例子,但是决不应视为将保护范围限制为在此以后给出的特定实施例和例子。图1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热交换器1的示例实施例,其意图用在机动车辆中,以冷却增压空气或再循环排气。图1示意性地以分解视图示出热交换器1。该热交换器1包括交换束2,其被构造为用于第一流体(诸如增压空气)和第二流体(诸如冷却液体)之间的热交换。交换束2通过外壳围绕。外壳包括至少一个壁,其例如由铝或铝基合金制成。壁包括两个自由端部,其被构造为接触,以便形成外壳。壁的厚度为0.5至1.5毫米(mm)。根据图1所示的实施例,外壳包括第一壁3和第二壁4,其意图在它们各自的自由端部处彼此固定或附连,以便围绕交换束2。根据图1,第一和第二壁3、4是L形的。交换束2包括第一端部5和第二端部6。如图1所示,交换束2的第一端部5意图附连至第一集管器7,交换束2的第二端部6意图附连至第二集管器8。第一和第二集管器7、8每个包括至少一个接收槽50(在图5中详细示出),以便接收交换束2的每个端部5、6。分别附连至交换束2的第一和第二端部5、6的第一和第二集管器7、8形成的组件被构造为,在热交换器1的组装期间通过钎焊过程在第一和第二壁3、4处附连至外壳。第一壁3和第二壁4被构造为通过第一接触线和第二接触线相互接触,以便形成外壳。第一接触线可属于第一壁3或第二壁4的第一或第二自由端部。第二接触线可属于第一壁3或第二壁4的第一或第二自由端部。第一和第二接触线包括端部区域,其包含所述第一和第二接触线的端部且延伸至相对靠近所述端部的距离。如图1所示,第一壁3包括第一接触线A和第二接触线B。类似地,第二壁4包括第一接触线C和第二接触线D。根据外壳包括一个壁的示例实施例(未示出),第一接触线位于壁的第一自由端部上,第二接触线位于壁的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器(1),其被构造为允许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之间的热交换,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器(1)包括:‑外壳,由至少一个壁(3、4)形成,且构造为在所述外壳内部接收热交换束(2),所述热交换束(2)包括至少一个集管器(7、8),所述至少一个集管器(7、8)被构造为附连至所述热交换束(2)的至少一个端部(5、6)处,所述至少一个集管器(7、8)被构造为附连至所述外壳,‑所述至少一个壁(3、4)至少在其自由端部的一个处包括阻挡凸片(13、14、16、42),所述阻挡凸片(13、14、16、42)被构造为与所述至少一个集管器(7、8)协作,以便将所述至少一个集管器(7、8)在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壁(3、4)的限定位置中附连至所述外壳。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2.18 FR 14627641.一种热交换器(1),其被构造为允许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之间的热交换,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器(1)包括:-外壳,由至少一个壁(3、4)形成,且构造为在所述外壳内部接收热交换束(2),所述热交换束(2)包括至少一个集管器(7、8),所述至少一个集管器(7、8)被构造为附连至所述热交换束(2)的至少一个端部(5、6)处,所述至少一个集管器(7、8)被构造为附连至所述外壳,-所述至少一个壁(3、4)至少在其自由端部的一个处包括阻挡凸片(13、14、16、42),所述阻挡凸片(13、14、16、42)被构造为与所述至少一个集管器(7、8)协作,以便将所述至少一个集管器(7、8)在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壁(3、4)的限定位置中附连至所述外壳。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由第一壁(3)和第二壁(4)形成,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3、4)构造为通过属于所述第一壁或第二壁(3、4)的第一接触线(A、C)和属于所述第一壁或第二壁(3、4)的第二接触线(B、D)相互接触,所述第一接触线(A、C)和第二接触线(B、D)每个包括设置有阻挡凸片(13、14、16、42)的至少一个端部区域,以便形成阻挡凸片(13、14、16、42)的组,所述阻挡凸片(13、14、16、42)的组被构造为与所述至少一个集管器(7、8)协作,以便在相对于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3、4)的限定位置中将所述至少一个集管器(7、8)附连至所述外壳。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束(2)包括被构造为附连至所述热交换束(2)的第一端部(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索斯泰克B费尔莱S杜波依斯
申请(专利权)人: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法国,F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