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27198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2 0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冷却系统,包括设置在机架中的高压风机和空气冷却器,高压风机和空气冷却器之间设有连接管,空气冷却器设有冷却腔室,冷却腔室一端设有第一进风管口、另一端设有第一出风管口,第一出风管口和高压风机通过连接管相连接,高压风机设有第二出风管口,冷却腔室外端设有循环散热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空气冷却系统结构,实现把热风转换成冷风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冷却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大多数多采在设备外围添加独立的吹风装置等方式。但是目前现有技术中,设备冷却效果差,工作效率较低,占地面积大,移动不方便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空气冷却系统结构,实现把热风转换成冷风的目的,该空气冷却系统结构简单、冷却效果好、可调控气流大小、外形紧凑、操作简单、使用安全可靠,能够实现稳定的有效的转换过程且在有限的空间里能正常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种空气冷却系统,包括设置在机架中的高压风机和空气冷却器,高压风机和空气冷却器之间设有连接管,空气冷却器设有冷却腔室,冷却腔室一端设有第一进风管口、另一端设有第一出风管口,第一出风管口和高压风机通过连接管相连接,高压风机设有第二出风管口,冷却腔室外端设有循环散热结构。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高压风机通过连接管连接冷却腔室的第一进风管口,高压风机将热空气从第一进风管口抽入冷却腔室,冷却腔室外端的循环散热结构对冷却腔室内的热空气进行散热,散热后的气体从第一出风管口通过连接管进入高压风机,然后从高压风机的第二出风管口流出,实现把热风转换成冷风的目的,通过控制高压风机的抽风的功率,实现调控气流大小的目的。上述的一种空气冷却系统,循环散热结构包括缠绕在冷却腔室外端的散热管,散热管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管连接进水口,出水管连接出水口,进水管中的冷却水通过进水口输送进散热管中,散热管中的冷却水与冷却腔室中的热空气进行热量交换,实现对热空气散热的目的,换热后的冷却水通过出水口从出水管排出。上述的一种空气冷却系统,第一进风管口和第一出风管口处设有法兰,通过法兰分别连接空气冷却器及连接管。第一进风管口通过法兰与空气冷却器固定连接,第一出风管口通过法兰连接连接管。上述的一种空气冷却系统,机架外侧设有罩体,第一进风管口、第二出风管口、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在罩体外端。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在罩体外端,实现方便连接进水管、出水管的目的;第一进风管口设置在罩体外端,实现热空气从第一进风管口进入冷却腔室的目的;第二出风管口设置在罩体外端,实现冷却后的空气从第二出风管口排出的目的。上述的一种空气冷却系统,高压风机一端连接连接管、另一端设有风轮,与风轮相对的罩体处设有排气口。高压风机的风轮通过排气口排风。上述的一种空气冷却系统,机架下端设有脚轮,脚轮可万向转动、带有刹车。使空气冷却系统可以随意移动。上述的一种空气冷却系统,进水口设置在靠近第一出风管口的位置,出水口设置在靠近第一进风管口的位置。上述的一种空气冷却系统,空气冷却器设置在高压风机上方。减小冷却系统的占地面积。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中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空气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仰视图;图6为图4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空气冷却系统,包括设置在机架1中的高压风机2和空气冷却器3,高压风机2和空气冷却器3之间设有连接管4,空气冷却器3设有冷却腔室31,冷却腔室31一端设有第一进风管口32、另一端设有第一出风管口33,第一出风管口33和高压风机2通过连接管4相连接,高压风机2设有第二出风管口21,冷却腔室31外端设有循环散热结构。循环散热结构包括缠绕在冷却腔室31外端的散热管34,散热管34设有进水口341和出水口342。第一进风管口32和第一出风管口33处设有法兰,通过法兰分别连接空气冷却器3及连接管4。机架1外侧设有罩体11,第一进风管口32、第二出风管口21、进水口341和出水口342设置在罩体11外端。高压风机2一端连接连接管4、另一端设有风轮22,与风轮22相对的罩体11处设有排气口12。机架1下端设有脚轮13,脚轮13可万向转动、带有刹车。进水口341设置在靠近第一进风管口32的位置,出水口342设置在靠近第一出风管口33的位置。空气冷却器3设置在高压风机2上方。本技术在具体使用时,高压风机2通过连接管4连接冷却腔室31的第一进风管口32,高压风机2将热空气从第一进风管口32抽入冷却腔室31,进水管连接进水口341将冷却水输入散热管34,散热管34中的冷却水与冷却腔室31中的热气体进行热量交换,对热空气散热,换热后的冷却水通过出水口342从出水管排出,散热后的气体通过第一出风管口33从连接管4进入高压风机2,高压风机2将散热后的空气通过第二出风管口21送至机架1外。综上所述,本技术已如说明书及图示内容,制成实际样品且经多次使用测试,从使用测试的效果看,可证明本技术能达到其所预期之目的,实用性价值乃无庸置疑。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来方便举例说明本技术,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技术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技术所揭示
技术实现思路
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特征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冷却系统,包括设置在机架(1)中的高压风机(2)和空气冷却器(3),高压风机(2)和空气冷却器(3)之间设有连接管(4),空气冷却器(3)设有冷却腔室(31),冷却腔室(31)一端设有第一进风管口(32)、另一端设有第一出风管口(33),第一出风管口(33)和高压风机(2)通过连接管(4)相连接,高压风机(2)设有第二出风管口(21),冷却腔室(31)外端设有循环散热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冷却系统,包括设置在机架(1)中的高压风机(2)和空气冷却器(3),高压风机(2)和空气冷却器(3)之间设有连接管(4),空气冷却器(3)设有冷却腔室(31),冷却腔室(31)一端设有第一进风管口(32)、另一端设有第一出风管口(33),第一出风管口(33)和高压风机(2)通过连接管(4)相连接,高压风机(2)设有第二出风管口(21),冷却腔室(31)外端设有循环散热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循环散热结构包括缠绕在冷却腔室(31)外端的散热管(34),散热管(34)设有进水口(341)和出水口(34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进风管口(32)和第一出风管口(33)处设有法兰,通过法兰分别连接空气冷却器(3)及连接管(4)。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炳辉郑小亮李高峰陈效潮
申请(专利权)人:德科摩橡塑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