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锥形壳体零件成形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31956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1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圆锥形壳体零件成形模具,包括凸模、凹模、上压边和下压边,凸模和凹模同轴设置,确保零件能够拉深成形,在下压边与凹模之间形成的环形间隙内,填充颗粒介质,在零件拉深过程中,用颗粒介质代替刚性模具形成拉深筋,颗粒介质能够降低板材通过拉深筋时的摩擦阻力,减小模具对板材的划伤,提高薄壁拉深成形零件的表面质量。

A Forming Die for Conical Shell Part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orming die for conical shell parts, including punch, concave die, upper blank holder and lower blank holder, coaxial setting of punch and concave die to ensure that the parts can be deep drawn. In the annular gap formed between the lower blank holder and the concave die, the granular medium is filled with granular medium, and in the process of part deep drawing, the granular medium replaces the rigid die to form a drawing rib, and the granular medium can drop. The friction resistance of low sheet metal through drawing ribs can reduce the scratch of die on sheet metal and improve the surface quality of thin-wall deep drawing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锥形壳体零件成形模具
本技术涉及拉深成形
,特别是涉及一种圆锥形壳体零件成形模具。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薄壁曲面型壳体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中。圆锥形壳体零件作为薄壁回转体零件的代表,现有的成形工艺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钢模拉深成形工艺和软模拉深成形工艺。在钢模拉深成形工艺中,由于凹模内的板材在未贴模前存在很大的悬空段,极易在成形过程中发生起皱、破裂等成形缺陷从而导致成形的早期失败。为了避免这种缺陷的产生,通常在拉深过程中设置拉深筋以增加悬空段板材的拉应力来降低起皱的风险,但是采用钢性拉深筋时,板材在通过拉深筋后存在明显的划痕,严重影响成形后工件的表面质量和精度。软模拉深成形工艺在圆锥形壳体零件成形中的应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悬空段起皱的问题,但是采用软模拉深成形后的板材存在明显的壁厚减薄现象,特别是软凸模拉深成形工艺,这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形后零件的强度和使用寿命。因此,如何在保证成形零件强度的前提下,解决薄壁零件拉深成形过程中易出现的破裂、失稳和表面质量较差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圆锥形壳体零件成形模具,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高薄壁零件拉深成形质量,并保证成形后零件强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圆锥形壳体零件成形模具,包括上模板、凸模、上压边、下压边、凹模、下模板和凹模支撑杆,所述凸模和所述凹模同轴设置,所述凸模与所述上模板相连,所述上压边套装在所述凸模的外部,所述上压边与所述上模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上压边与所述凸模滑动相连;所述凹模与所述下模板相连,所述下压边套装在所述凹模外部,所述上压边与所述下压边相对设置,所述凹模与所述凹模支撑杆相连,所述下模板与所述凹模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下压边与所述凹模之间具有环形间隙,所述环形间隙内填充颗粒介质。优选地,所述上压边与所述凸模之间还设置背压头,所述背压头与所述上压边滑动连接。优选地,所述背压头与背压头连接板螺栓连接,所述背压头连接板连接有第二上模弹簧杆,所述第二上模弹簧杆与所述上模板滑动相连,所述第二上模弹簧杆外套装有第二上模弹簧。优选地,圆锥形壳体零件成形模具还包括上压边连接板,所述上压边连接板与所述上压边螺栓连接,所述上压边连接板与所述上模板之间设置上模导柱,所述上压边连接板与所述上模导柱滑动连接;所述上压边连接板与所述上模板之间还设置第一上模弹簧杆,所述上压边连接板和所述上模板均与所述第一上模弹簧杆滑动相连,所述第一上模弹簧杆外套装第一上模弹簧。优选地,所述第一上模弹簧杆上还套设弹簧调整垫片,所述弹簧调整垫片设置于所述第一上模弹簧的上下两端。优选地,所述下压边连接有下压边连接板,所述下压边连接板与所述下模板之间设置下模导杆,所述下模导杆的一端与所述下模板连接,所述下模导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压边连接板滑动连接;所述下压边连接板与所述下模板之间还设置有下模弹簧杆,所述下模弹簧杆的外部套装下模弹簧,所述下模弹簧杆的一端与所述下模板相连,所述下模弹簧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压边连接板滑动连接。优选地,所述下模板上还连接有压头,所述压头的一端通过压头固定板固定在下模板上,所述压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下压边连接板并伸入所述环形间隙中,所述压头与所述颗粒介质之间设置橡胶圈,所述凹模支撑杆穿过所述压头与所述凹模相连,所述凹模支撑杆外套装凹模弹簧,所述凹模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凹模抵接,所述凹模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模板抵接。优选地,所述下压边连接板的底部还设置承压板,所述承压板套装在压头的外部,所述承压板与所述压头固定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承压板与所述下压边连接板之间设置拉深筋调整垫片。优选地,所述下压边与所述上压边相对的一端开设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定心板,所述定心板与所述下压边之间设置压边间隙调整垫片。优选地,所述上压边的底部的外壁上设置上压边固定耳,所述下压边靠近顶部的外壁上设置下压边固定耳,所述下压边固定耳的位置与所述上压边固定耳的位置相匹配。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的圆锥形壳体零件成形模具,包括凸模、凹模、上压边和下压边,凸模和凹模同轴设置,确保零件能够拉深成形,在下压边与凹模之间形成的环形间隙内,填充颗粒介质,在零件拉深过程中,用颗粒介质代替刚性模具形成拉深筋,颗粒介质能够降低板材通过拉深筋时的摩擦阻力,减小模具对板材的划伤,提高薄壁拉深成形零件的表面质量,并且颗粒介质位于下压边和凹模之间成形的环形间隙内,在成形后颗粒介质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回初始位置,实现了一次加入,多次成形,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圆锥形壳体零件成形模具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中沿C-C向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沿F-F向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圆锥形壳体零件成形模具的拉深筋形成阶段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圆锥形壳体零件成形模具拉深成形的零件的截面示意图;其中,1为第一上模弹簧杆,2为第二上模弹簧杆,3为上模板,4为上模导柱,5为背压头连接板,6为背压头,7为第一上模弹簧,8为凸模,9为第二上模弹簧,10为弹簧调整垫片,11为上压边连接板,12为上压边,13为定心板,14为压边间隙调整垫片,15为下压边,16为颗粒介质,17为凹模,18为橡胶圈,19为下压边连接板,20为下模弹簧杆,21为下模导杆,22为拉深筋调整垫片,23为承压板,24为压头固定板,25为下模导杆固定板,26为下模弹簧,27为下模弹簧杆固定板,28为下模板,29为压头调整垫片,30为凹模弹簧,31为凹模支撑杆,32为压头,33为上压边固定耳,34为下压边固定耳,35为板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圆锥形壳体零件成形模具,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高薄壁零件拉深成形质量,并保证成形后零件强度。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请参考图1-7,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圆锥形壳体零件成形模具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中沿C-C向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沿F-F向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圆锥形壳体零件成形模具的拉深筋形成阶段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圆锥形壳体零件成形模具拉深成形的零件的截面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圆锥形壳体零件成形模具,包括上模板3、凸模8、上压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锥形壳体零件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板、凸模、上压边、下压边、凹模、下模板和凹模支撑杆,所述凸模和所述凹模同轴设置,所述凸模与所述上模板相连,所述上压边套装在所述凸模的外部,所述上压边与所述上模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上压边与所述凸模滑动相连;所述凹模与所述下模板相连,所述下压边套装在所述凹模外部,所述上压边与所述下压边相对设置,所述凹模与所述凹模支撑杆相连,所述下模板与所述凹模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下压边与所述凹模之间具有环形间隙,所述环形间隙内填充颗粒介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锥形壳体零件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板、凸模、上压边、下压边、凹模、下模板和凹模支撑杆,所述凸模和所述凹模同轴设置,所述凸模与所述上模板相连,所述上压边套装在所述凸模的外部,所述上压边与所述上模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上压边与所述凸模滑动相连;所述凹模与所述下模板相连,所述下压边套装在所述凹模外部,所述上压边与所述下压边相对设置,所述凹模与所述凹模支撑杆相连,所述下模板与所述凹模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下压边与所述凹模之间具有环形间隙,所述环形间隙内填充颗粒介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锥形壳体零件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边与所述凸模之间还设置背压头,所述背压头与所述上压边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锥形壳体零件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压头与背压头连接板螺栓连接,所述背压头连接板连接有第二上模弹簧杆,所述第二上模弹簧杆与所述上模板滑动相连,所述第二上模弹簧杆外套装有第二上模弹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锥形壳体零件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压边连接板,所述上压边连接板与所述上压边螺栓连接,所述上压边连接板与所述上模板之间设置上模导柱,所述上压边连接板与所述上模导柱滑动连接;所述上压边连接板与所述上模板之间还设置第一上模弹簧杆,所述上压边连接板和所述上模板均与所述第一上模弹簧杆滑动相连,所述第一上模弹簧杆外套装第一上模弹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锥形壳体零件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模弹簧杆上还套设弹簧调整垫片,所述弹簧调整垫片设置于所述第一上模弹簧的上下两端。6.根据权利要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向东赵长财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