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冷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94116 阅读:3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冷凝装置,涉及冷凝设备技术领域,冷却仓安装于旋转底座顶部,其顶部和底部分别设冷却液出口和冷却液入口;冷却管组安装于冷却仓上且部分置于冷却仓内,其两端分别设置进料口和回流口,底部设置出料口;进料口通过设置泵机的管道与蒸汽入口连通,回流管两端分别连通至蒸汽入口和泵机之间的管道及回流口;出料管竖直设置,与出料口连通,收集罐设于出料管正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冷却管组多个冷凝管的设置增加了待冷却气体和冷却液的换热面积,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进而提高了冷凝效率;设置回流管和泵机,冷却过程中未被冷却的气体由回流管回流至蒸汽入口处,重复进行冷却,提高了冷凝效率和冷凝收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冷凝装置
本技术涉及冷凝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冷凝气体的冷凝装置。
技术介绍
冷凝管是一种用于冷凝的实验室设备,通常两条玻璃管组成,其中较小的玻璃管套接于较大的玻璃管内部。它是利用热交换原理使冷凝性气体冷却凝结为液体的一种玻璃仪器。现有的冷凝管内管两端有驳口,可连接实验装置的其他设备,让较热的气体或液体流经内管而冷凝。外管则通常在两旁有一上一下的开口,接驳运载冷却物质如水的塑胶管。使用时,外管的下开口通常接驳到水龙头,因为水在冷凝管中会遇热而自动流往上方,达至较大的冷却功效。传统的冷凝管在进行冷凝过程中,将蒸汽通入内管,冷却后排除,但此过程中尚未充分冷凝的蒸汽难以循环冷却,冷凝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正是为了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空气冷凝装置。本专利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冷凝装置,包括用于支撑固定的旋转底座和用于收集冷凝液体的收集罐,冷却仓安装于所述旋转底座顶部,其顶部和底部分别设冷却液出口和冷却液入口;冷却管组安装于所述冷却仓上且部分置于所述冷却仓内,其两端分别设置进料口和回流口,底部设置出料口;所述进料口通过设置泵机的管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冷凝装置,包括用于支撑固定的旋转底座(9)和用于收集冷凝液体的收集罐(8),其特征在于:冷却仓(1)安装于所述旋转底座(9)顶部,其顶部和底部分别设冷却液出口(11)和冷却液入口(12);冷却管组(2)安装于所述冷却仓(1)上且部分置于所述冷却仓(1)内,其两端分别设置进料口和回流口,底部设置出料口;所述进料口通过设置泵机(3)的管道与蒸汽入口(4)连通,回流管(7)两端分别连通至所述蒸汽入口(4)和所述泵机(3)之间的管道及所述回流口;出料管(6)竖直设置,与所述出料口连通,所述收集罐(8)设于所述出料管(6)正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冷凝装置,包括用于支撑固定的旋转底座(9)和用于收集冷凝液体的收集罐(8),其特征在于:冷却仓(1)安装于所述旋转底座(9)顶部,其顶部和底部分别设冷却液出口(11)和冷却液入口(12);冷却管组(2)安装于所述冷却仓(1)上且部分置于所述冷却仓(1)内,其两端分别设置进料口和回流口,底部设置出料口;所述进料口通过设置泵机(3)的管道与蒸汽入口(4)连通,回流管(7)两端分别连通至所述蒸汽入口(4)和所述泵机(3)之间的管道及所述回流口;出料管(6)竖直设置,与所述出料口连通,所述收集罐(8)设于所述出料管(6)正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半球结构的左半球(91)和右半球(92)分别通过两个支撑杆(96)与底座(97)连接,所述左半球(91)和所述右半球(92)均球面向外设置;弹簧(94)设于所述左半球(91)和所述右半球(92)之间,球壳(95)卡接于所述左半球(91)和所述右半球(92)顶部,构成所述旋转底座(9);所述冷却仓(1)连接于所述球壳(95)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冷凝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倩倩刘杨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瑞思威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