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尖峰冷却器的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4767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尖峰冷却器的换热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进气管、前管箱、喷淋管、管束支架、箱体合件、进水水箱合件、抽真空接口、喉管箱合件、后管箱合件、冷凝水出口、分流罩、固定二次冷凝管、二次冷凝管连接弯头、固定卡箍、固定支架Ⅰ、水平二次冷凝管、固定支架Ⅱ、固定横撑、固定支架Ⅲ、折流板、不凝性气体吸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增加分流罩使蒸汽均匀地分散在冷凝管束上,与其相对平行,使冷凝水迅速的流向后管箱,在停机时防止积水,冬季冻坏设备;在不凝性气体吸管的进口,用折流板将冷凝管排出的气液混合体隔开,防止直接被抽出,浪费宝贵的水利资源。具有适用范围广、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约水源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尖峰冷却器的换热装置
本技术属于热工设备
,涉及一种新型尖峰冷却器的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换热装置在进行冷却换热时:首先,大量的蒸汽从进气管直接进入正对着进气管的冷凝管内,使进来的蒸汽分配不均、不能充分地进行冷凝,降低冷凝效果;其次,在排出不凝性气体的同时会有大量的蒸汽首先被排出,由于不凝性气体的质量比蒸汽重、比水轻悬浮在蒸汽和水之间,因此在抽真空时,先抽出蒸汽然后才是不凝性气体,然而继续抽不凝性气体的同时还会抽出大量的蒸汽,造成水资源浪费。目前,市面上的换热装置不仅结构复杂而且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布局合理、便于操作的换热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尖峰冷却器的换热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进气管、前管箱、喷淋管、管束支架、箱体合件、进水水箱合件、抽真空接口、喉管箱合件、后管箱合件、冷凝水出口,进气管与前管箱连接,喷淋管与进水水箱合件连接,后管箱合件底部与冷凝水出口连接,管束支架与箱体底板呈倾斜角度、冷凝管束与管束支架保持相对平行,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流罩、固定二次冷凝管、二次冷凝管连接弯头、固定卡箍、固定支架Ⅰ、水平二次冷凝管、固定支架Ⅱ、固定横撑、固定支架Ⅲ、折流板、不凝性气体吸管,分流罩安装在进气管中,呈伞状、表面布满小孔;抽真空接口通过喉管箱合件与水平二次冷凝管连接,固定二次冷凝管与水平二次冷凝管通过二次冷凝管连接弯头连接,并通过固定卡箍、固定支架Ⅰ、固定支架Ⅱ和固定横撑固定;折流板焊接在后管箱合件内部;不凝性气体吸管与固定二次冷凝管连接,位于后管箱合件内部折流板的一侧、紧邻冷凝管束;其中固定二次冷凝管与冷凝管束保持相对平行;所述固定二次冷凝管倾斜0°~15°;所述分流罩的夹角为90°~150°,材质为不锈钢材料。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首先,蒸汽进入进气管1中通过分流罩2均匀的进入冷凝管束中,同时喷淋管4将水喷洒在冷凝管束、固定二次冷凝管和水平二次冷凝管上对管中蒸汽冷凝,冷凝管束中被冷凝的蒸汽形成冷凝水,顺着冷凝管束进入后管箱合件11中,并通过冷凝水出口12流出,其中抽真空装置使运行空间形成真空,让设备正常运行,并将不凝性气体排出;其次,由于不凝性气体比水轻、比蒸汽重,因此在排出不凝性气体时会带出一部分蒸汽,这部分蒸汽通过后管箱合件11中的不凝性气体吸管21进入固定二次冷凝管6、水平二次冷凝管16中,对带出的蒸汽进行二次冷凝,冷凝后的蒸汽形成冷凝水通过固定二次冷凝管6流入后管箱合件11中,从冷凝水出口12流出,节约水资源;不凝性气体和一少部分蒸汽通过抽真空接口9被排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进气管中增加分流罩使进气管进入冷凝管中的蒸汽均匀地分散在管板整体板面上,避免了蒸汽集中在中间几根冷凝管中,影响冷凝效果;将抽真空装置分为固定二次冷凝管和水平二次冷凝管,通过二次冷凝管连接弯头,连接成一个整体,固定二次冷凝管固定在冷凝管束支架上,与其相对平行,使冷凝水迅速的流向后管箱,在停机时防止积水,冬季冻坏设备;在不凝性气体吸管的进口,用折流板将冷凝管排出的气液混合体隔开,防止直接被抽出,浪费宝贵的水利资源。同时具有适用范围广、结构简单、布局合理、操作方便、节约水源等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透视图;图2为本技术抽真空装置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分流罩结构图;图中:1-进气管、2-分流罩、3-前管箱、4-喷淋管、5-管束支架、6-固定二次冷凝管、7-箱体合件、8-进水水箱合件、9-抽真空接口、10-喉管箱合件、11-后管箱合件、12-冷凝水出口、13-二次冷凝管连接弯头、14-固定卡箍、15-固定支架Ⅰ、16-水平二次冷凝管、17-固定支架Ⅱ、18-固定横撑、19-固定支架Ⅲ、20-折流板、21-不凝性气体吸管。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尖峰冷却器的换热装置,包括进气管1、前管箱3、喷淋管4、管束支架5、箱体合件7、进水水箱合件8、抽真空接口9、喉管箱合件10、后管箱合件11、冷凝水出口12,进气管1与前管箱3连接,喷淋管4与进水水箱合件8连接,后管箱合件11底部与冷凝水出口12连接,管束支架5与箱体底板呈倾斜角度、冷凝管束与管束支架5保持相对平行,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流罩2、固定二次冷凝管6、二次冷凝管连接弯头13、固定卡箍14、固定支架Ⅰ15、水平二次冷凝管16、固定支架Ⅱ17、固定横撑18、固定支架Ⅲ19、折流板20、不凝性气体吸管21,分流罩2安装在进气管1中,呈伞状、表面布满小孔;抽真空接口9通过喉管箱合件10与水平二次冷凝管16连接,固定二次冷凝管6与水平二次冷凝管16通过二次冷凝管连接弯头13连接,并通过固定卡箍14、固定支架Ⅰ15、固定支架Ⅱ17和固定横撑18固定;折流板20焊接在后管箱合件11内部;不凝性气体吸管21与固定二次冷凝管6连接,位于后管箱合件11内部折流板20的一侧、紧邻冷凝管束;其中固定二次冷凝管6与冷凝管束保持相对平行;所述固定二次冷凝管6倾斜0°;所述分流罩2的夹角为90°时可以达到分流效果;所述分流罩2的材质为不锈钢材料。实施例2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尖峰冷却器的换热装置,包括进气管1、前管箱3、喷淋管4、管束支架5、箱体合件7、进水水箱合件8、抽真空接口9、喉管箱合件10、后管箱合件11、冷凝水出口12,进气管1与前管箱3连接,喷淋管4与进水水箱合件8连接,后管箱合件11底部与冷凝水出口12连接,管束支架5与箱体底板呈倾斜角度、冷凝管束与管束支架5保持相对平行,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流罩2、固定二次冷凝管6、二次冷凝管连接弯头13、固定卡箍14、固定支架Ⅰ15、水平二次冷凝管16、固定支架Ⅱ17、固定横撑18、固定支架Ⅲ19、折流板20、不凝性气体吸管21,分流罩2安装在进气管1中,呈伞状、表面布满小孔;抽真空接口9通过喉管箱合件10与水平二次冷凝管16连接,固定二次冷凝管6与水平二次冷凝管16通过二次冷凝管连接弯头13连接,并通过固定卡箍14、固定支架Ⅰ15、固定支架Ⅱ17和固定横撑18固定;折流板20焊接在后管箱合件11内部;不凝性气体吸管21与固定二次冷凝管6连接,位于后管箱合件11内部折流板20的一侧、紧邻冷凝管束;其中固定二次冷凝管6与冷凝管束保持相对平行;所述固定二次冷凝管6倾斜15°;所述分流罩2的夹角为150°可以达到分流效果;所述分流罩2的材质为不锈钢材料。实施例3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尖峰冷却器的换热装置,包括进气管1、前管箱3、喷淋管4、管束支架5、箱体合件7、进水水箱合件8、抽真空接口9、喉管箱合件10、后管箱合件11、冷凝水出口12,进气管1与前管箱3连接,喷淋管4与进水水箱合件8连接,后管箱合件11底部与冷凝水出口12连接,管束支架5与箱体底板呈倾斜角度、冷凝管束与管束支架5保持相对平行,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流罩2、固定二次冷凝管6、二次冷凝管连接弯头13、固定卡箍14、固定支架Ⅰ15、水平二次冷凝管16、固定支架Ⅱ17、固定横撑18、固定支架Ⅲ19、折流板20、不凝性气体吸管21,分流罩2安装在进气管1中,呈伞状、表面布满小孔;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尖峰冷却器的换热装置,包括进气管(1)、 前管箱(3)、喷淋管(4)、 管束支架(5)、箱体合件(7)、 进水水箱合件(8)、抽真空接口(9)、喉管箱合件(10)、后管箱合件(11)、冷凝水出口(12),进气管(1)与前管箱(3)连接,喷淋管(4)与 进水水箱合件(8)连接,后管箱合件(11)底部与冷凝水出口(12)连接,管束支架(5)与箱体底板呈倾斜角度、冷凝管束与管束支架(5)保持相对水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流罩(2)、 固定二次冷凝管(6)、二次冷凝管连接弯头(13)、固定卡箍(14)、固定支架Ⅰ(15)、水平二次冷凝管(16)、固定支架Ⅱ(17)、固定横撑(18)、固定支架Ⅲ(19)、折流板(20)、不凝性气体吸管(21),所述分流罩(2)安装在进气管(1)中,呈伞状、表面布满小孔;抽真空接口(9)通过喉管箱合件(10)与水平二次冷凝管(16)连接,固定二次冷凝管(6)与水平二次冷凝管(16)通过二次冷凝管连接弯头(13)连接,并通过固定卡箍(14)、固定支架Ⅰ(15)、固定支架Ⅱ(17)和固定横撑(18)固定;折流板(20)焊接在后管箱合件(11)内部;不凝性气体吸管(21)与固定二次冷凝管(6)连接,位于后管箱合件(11)内部折流板(20)的一侧、紧邻冷凝管束;其中固定二次冷凝管(6)与冷凝管束保持相对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尖峰冷却器的换热装置,包括进气管(1)、前管箱(3)、喷淋管(4)、管束支架(5)、箱体合件(7)、进水水箱合件(8)、抽真空接口(9)、喉管箱合件(10)、后管箱合件(11)、冷凝水出口(12),进气管(1)与前管箱(3)连接,喷淋管(4)与进水水箱合件(8)连接,后管箱合件(11)底部与冷凝水出口(12)连接,管束支架(5)与箱体底板呈倾斜角度、冷凝管束与管束支架(5)保持相对水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流罩(2)、固定二次冷凝管(6)、二次冷凝管连接弯头(13)、固定卡箍(14)、固定支架Ⅰ(15)、水平二次冷凝管(16)、固定支架Ⅱ(17)、固定横撑(18)、固定支架Ⅲ(19)、折流板(20)、不凝性气体吸管(21),所述分流罩(2)安装在进气管(1)中,呈伞状、表面布满小孔;抽真空接口(9)通过喉管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宏亮王金庆许洪江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高华环保冷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