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动软管固定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8616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动软管固定总成,包括:固定支架、软管接头和限位件,固定支架包括:固定板和支撑板,支撑板具有纵向设置的凸筋,支撑板上设有贯穿孔,贯穿孔将凸筋分隔为上凸筋和下凸筋,上凸筋和下凸筋的相对面设有相平行的限位平面;软管接头包括:连接段和限位段,限位段的外壁上设有两个水平切面。连接段从凸筋的一侧插入贯穿孔,限位段与支撑板相抵接,两个水平切面分别和两个限位平面相贴合,可避免软管接头和固定支架发生相对转动,再通过限位件可保持软管接头和固定支架相固定连接,避免安装时制动软管发生跟转,提高制动软管安装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动软管固定总成
本技术涉及制动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制动软管固定总成。
技术介绍
乘用车使用液压制动系统方案时,制动液通常从制动主缸流出,通过制动硬管后,再经制动软管连接制动器。因整车动态区域的要求,制动管路中需有软管起缓冲作用,通常制动硬管与软管接头连接处,使用支架卡片紧固,支架通常为固定在车身上的过孔支架,接头在紧固时,需拧紧硬管固定螺栓,因是过孔支架,软管接头在打紧过程中会出现跟转现象,需用特殊工装或扳手并,才能装配到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动软管固定总成,解决现有技术中出现的技术问题,避免安装时制动软管发生跟转,提高制动软管安装时的稳定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动软管固定总成,其中,包括:固定支架、软管接头和限位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固定板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于所述固定板的一端,所述固定板固定于车身上;所述支撑板具有纵向设置的凸筋,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凸筋的宽度;所述贯穿孔将所述凸筋分隔为上凸筋和下凸筋,所述上凸筋和所述下凸筋的相对面设有相平行的限位平面;所述软管接头包括:连接段和限位段,所述限位段的外径大于所述连接段的外径;所述限位段的外壁上设有两个水平切面,两个所述水平切面以所述限位段的圆心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水平切面相平行;所述连接段从所述凸筋的一侧插入所述贯穿孔,所述限位段与所述支撑板相抵接,两个所述水平切面分别和两个所述限位平面相贴合;所述限位件用于固定所述软管接头和所述固定支架。优选地,所述限位件为卡片,所述卡片上设有插接口,所述连接段上设有卡槽,所述插接口与所述卡槽卡接。优选地,所述卡槽为环形凹槽。优选地,所述卡片的下端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部与所述支撑板相抵接。优选地,所述环形凹槽的远离所述支撑板一侧的端面到所述支撑板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一翻边的弯折高度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一距离。优选地,所述卡片的上端设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一翻边的弯曲方向相反。优选地,所述固定板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端设有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向背离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弯折。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架为一体成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动软管固定总成,包括:固定支架、软管接头和限位件,固定支架包括:固定板和支撑板,支撑板具有纵向设置的凸筋,支撑板上设有贯穿孔,贯穿孔将凸筋分隔为上凸筋和下凸筋,上凸筋和下凸筋的相对面设有相平行的限位平面;软管接头包括:连接段和限位段,限位段的外壁上设有两个水平切面。连接段从凸筋的一侧插入贯穿孔,限位段与支撑板相抵接,两个水平切面分别和两个限位平面相贴合,可避免软管接头和固定支架发生相对转动,再通过限位件可保持软管接头和固定支架相固定连接,避免安装时制动软管发生跟转,提高制动软管安装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动软管固定总成的示意图;图2为固定支架的示意图;图3为软管接头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固定支架、11-固定板、111-第三翻边、12-支撑板、121-上凸筋、1211-限位平面、122-下凸筋、123-贯穿孔、2-软管接头、21-连接段、211-环形凹槽、22-限位段、221-水平切面、3-限位件、31-卡片、32-第一翻边、33-第二翻边、4-制动硬管、41-连接螺栓、5-制动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动软管固定总成,其中,包括:固定支架1、软管接头2和限位件3。所述固定支架1包括:固定板11和支撑板12,所述支撑板12固定于所述固定板11的一端,所述固定板11固定于车身上。所述支撑板12具有纵向设置的凸筋,所述支撑板12上设有贯穿孔123,所述贯穿孔123的直径大于所述凸筋的宽度,所述贯穿孔123将所述凸筋分隔为上凸筋121和下凸筋122,所述上凸筋121和所述下凸筋122的相对面设有相平行的限位平面1211。所述软管接头2包括:连接段21和限位段22,所述限位段22的外径大于所述连接段21的外径,所述限位段22的外壁上设有两个水平切面221,两个所述水平切面221以所述限位段22的圆心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水平切面221相平行,两个水平切面221间的垂直距离不小于连接段21的外径。所述限位件3用于固定所述软管接头2和所述固定支架1。连接段21用于连接制动硬管4,制动硬管4的连接螺栓41与连接段21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段21从所述凸筋的一侧插入所述贯穿孔123,所述限位段22与所述支撑板12相抵接,两个所述水平切面221分别和两个所述限位平面1211相贴合,可避免软管接头2和固定支架1发生相对转动,再通过限位件3可保持软管接头2和固定支架1相固定连接,避免安装时制动软管5发生跟转,提高制动软管5安装时的稳定性。请参考图1和图3所示,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3为卡片31,所述卡片31上设有插接口(图中未示出),所述连接段21上设有卡槽,所述插接口与所述卡槽卡接,可方便安装和拆卸。优选地,所述卡槽为环形凹槽211,环形凹槽211方便加工,同时方便与插接口卡接,增加了卡片31和连接段21的抵接面积,可提高卡接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卡片31的下端设有第一翻边32,所述第一翻边32的端部与所述支撑板12相抵接。通过设置第一翻边32可使限位件3具有一定缓冲力,实现对软管接头2和固定支架1的柔性连接。优选地,所述环形凹槽211的远离所述支撑板12一侧的端面到所述支撑板12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一翻边32的弯折高度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一距离。通过利用软管接头2和限位件3的材料塑性,可保持软管接头2和固定支架1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地,所述卡片31的上端设有第二翻边33,所述第二翻边33与所述第一翻边32的弯曲方向相反,可手持第二翻边33插入或拔出限位件3,方便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11远离所述支撑板12的一端设有第三翻边111,所述第三翻边111向背离所述支撑板12的一侧弯折。第三翻边111可与车身配合,避免螺接时,固定支架1发生跟转,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1为一体成型,可提高结构强度和精度,并降低成本。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技术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本技术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技术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动软管固定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固定板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于所述固定板的一端,所述固定板固定于车身上;所述支撑板具有纵向设置的凸筋,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凸筋的宽度;所述贯穿孔将所述凸筋分隔为上凸筋和下凸筋,所述上凸筋和所述下凸筋的相对面设有相平行的限位平面;软管接头,所述软管接头包括:连接段和限位段,所述限位段的外径大于所述连接段的外径;所述限位段的外壁上设有两个水平切面,两个所述水平切面以所述限位段的圆心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水平切面相平行;所述连接段从所述凸筋的一侧插入所述贯穿孔,所述限位段与所述支撑板相抵接,两个所述水平切面分别和两个所述限位平面相贴合;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固定所述软管接头和所述固定支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动软管固定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固定板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于所述固定板的一端,所述固定板固定于车身上;所述支撑板具有纵向设置的凸筋,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凸筋的宽度;所述贯穿孔将所述凸筋分隔为上凸筋和下凸筋,所述上凸筋和所述下凸筋的相对面设有相平行的限位平面;软管接头,所述软管接头包括:连接段和限位段,所述限位段的外径大于所述连接段的外径;所述限位段的外壁上设有两个水平切面,两个所述水平切面以所述限位段的圆心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水平切面相平行;所述连接段从所述凸筋的一侧插入所述贯穿孔,所述限位段与所述支撑板相抵接,两个所述水平切面分别和两个所述限位平面相贴合;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固定所述软管接头和所述固定支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软管固定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卡片,所述卡片上设有插接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竹革胡磊董良吴桂宝高波窦翠晓叶海舰陈国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