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浇注流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8506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流道注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浇注流道结构。浇注流道结构包括主分流板以及与主分流板连接的支分流板,主分流板开设有供流体流入的主流入接口以及至少两个供流体流出的主流出接口,至少有两个主流出接口的流出方向相反;各主流出接口均与一支分流板连接,各支分流板均开设有与对应的主流出接口连接且供流体流入的支流入接口以及至少一个供流体流出的支流出接口,各支流出接口的流体流出方向与对应的主流出接口的流体流出方向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对叠层式注塑模具进行有序浇注,还简化了浇注流道结构的整体结构且安装简单。

A Casting Runner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runner injection molding, in particular to a pouring runner structure. Casting runner structure includes main distributor board and branch distributor board connected with main distributor board. Main distributor board has mainstream inlet interface for fluid inflow and at least two mainstream outlet interfaces for fluid outflow. At least two mainstream outlet interfaces have opposite outflow direction. Each mainstream outlet interface is connected with a branch distributor board, and each branch distributor board is connected with corresponding mainstream outlet interface. The flow direction of each branch-out interface is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corresponding mainstream-out interface.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used for orderly pouring of the laminated injection mould, and simplifies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pouring runner structure and is simple to inst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浇注流道结构
本技术涉及流道注塑
,尤其涉及一种浇注流道结构。
技术介绍
叠层式注塑模具是一种高效、快捷、节能的新型注塑模具,目前已逐渐开始推广使用。与常规模具不同的是,叠层式注塑模具的型腔是分布在两个或多个层面上的,呈重叠式排列,即相当于是将多副模具叠放组合在一起。通常的叠层式注塑模具都是有两个分型面,两个分型面同时射胶,同时开模,取出产品后再同时合模。这种叠层式注塑模具因生产效率比普通的单面模具高而著名。叠层式注塑模具进行流体注入时,既可以采用普通流道的浇注流道结构(即冷流道的浇注流道结构),也可以采用热流道的浇注流道结构。浇注流道结构能够较好地传递注射压力,有利于提高塑件成型质量,并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叠层式注射模具作为一种新型的模具技术不断的发展,特别是与热流道技术的结合,使它成为当今塑料模具发展的一项前沿技术。传统的常规浇注流道结构已经不适用于叠层式注射模具设计,需全新的热流道结构以适应叠层式模具的热流道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浇注流道结构,旨在解决叠层式注塑模具如何进行浇注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浇注流道结构,用于将熔融状态的流体注入叠层式注塑模具的各个型腔,包括主分流板以及与所述主分流板连接的支分流板,所述主分流板开设有供所述流体流入的主流入接口以及至少两个供所述流体流出的主流出接口,至少有两个所述主流出接口的流出方向相反;各所述主流出接口均与一所述支分流板连接,各所述支分流板均开设有与对应的所述主流出接口连接且供所述流体流入的支流入接口以及至少一个供所述流体流出的支流出接口,各所述支流出接口的所述流体流出方向与对应的所述主流出接口的所述流体流出方向相同。进一步地,所述主流出接口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主流出接口成对设置,成对设置的两所述主流出接口分别位于主分流板相对的两侧板面且流出方向相反,所述主流入接口位于两对所述主流出接口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支分流板的数量为四块,各所述支分流板上开设有两个所述流体流出方向相同的支流出接口,所述支流入接口位于两所述支流出接口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浇注流道结构还包括连接所述支流出接口且用于将所述流体注入所述型腔的热嘴。进一步地,所述浇注流道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启闭件,各所述启闭件分别对应于一所述所述热嘴,所述启闭件连接于对应的所述支分流板且用于控制对应的所述热嘴的打开或关闭,所述启闭件包括针阀以及驱动所述针阀至对应的所述热嘴内以关闭对应的所述热嘴或驱动所述针阀离开对应的所述热嘴内以打开对应的所述热嘴的气缸,各所述热嘴与相应的所述气缸分别位于所述支分流板相对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浇注流道结构还包括用于向所述主分流板注射所述流体的主射嘴以及用于向所述主射嘴注入流体的针阀单喷嘴;所述主射嘴一端连接所述主流入接口,另一端连接所述针阀单喷嘴。进一步地,所述浇注流道结构还包括用于冷却流经其的所述流体温度且设置在所述主射嘴与所述针阀单喷嘴之间的冷却结构件。进一步地,所述浇注流道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分流板的板面且用于加热所述支分流板的加热管以及用于检测所述分流板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各所述支分流板的板面均开设有加热槽,各所述加热管均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加热槽内。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槽与所述加热管均成对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支分流板相对的两侧板面,各所述支分流板上均对称设置有两对加热管。进一步地,所述浇注流道结构还包括连接所述主分流板与所述支分流板的流道镶件,所述流道镶件一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主流出接口,所述流道镶件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支流入接口。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主分流板的各主流出接口上均连接有一块支分流板,所述主流出接口至少开设有两个且至少有两个所述主流出接口的所述流体流出方向相反。主分流板将从主流入接口流过来的所述流体向各所述支分流板分流,被分流的所述流体从各支流入接口流入各所述支分流板。各所述支分流板开设有用于向型腔浇注的支流出接口且各支流出接口的流体流出方向与相应的所述主流出接口的流体流出方向相同。这样,通过将所述浇注流道结构设置在叠层式模具中,浇注流道结构可以从两个相反的方向同时将流体注入所述叠层式模具的多个型腔中,从而完成叠层式模具的浇注。本技术还简化了浇注流道结构的整体结构且安装简单,可以减少故障,降低生产和维护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浇注流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主分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支分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的支分流板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的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100、浇注流道结构;10、主射嘴;11、针阀单喷嘴;12、冷却结构件;40、气缸;50、加热管;21、主分流板;30、热嘴;22、支分流板;211、主流入接口;212、主流出接口;221、支流出接口;222、支流入接口;51、加热槽;20、分流板;60、流道镶件6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下”、“垂直”、“平行”、“底”、“角”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浇注流道结构100,用于将熔融状态的流体注入型腔。注塑成型技术是一种将熔融态的塑胶流体注入模具的型腔内的加工法,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流体是熔融状态的塑胶流体。注塑成型技术需要的设备主要有:注塑机和模具,模具包括浇注流道结构100和模具型腔,浇注流道结构100用于连接注塑机和模具型腔。浇注流道结构100从注塑机喷嘴出口到模具型腔浇口处的整个流道都处于高温状态,从而使浇注流道结构100中的塑料保持熔融状态。使用浇注流道结构100进行塑胶流体的浇注,能够节省塑胶材料且塑件表面美观,同时内部质量紧密、强度高。还可以使模具的构造简单,成形容易、加快成形速度、减少成形时生成过多的料头、节省塑料原料,利于生产自动化、扩大模具应用。浇注流道结构100包括用于从注塑机承接所述塑胶流体的主射嘴10以及与所述主射嘴10连接且用于分流所述流体的分流板20。所述分流板20包括主分流板21以及与所述主分流板21连接的支分流板22。所述主分流板21开设有供所述流体流入的主流入接口211以及供所述流体流出的主流出接口212。所述主射嘴10连接于所述主流入接口211。所述主流出接口212至少开设有两个且至少有两个所述主流出接口212的所述流体流出方向相反。各所述主流出接口212均与一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浇注流道结构,用于将熔融状态的流体注入叠层式注塑模具的各个型腔,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分流板以及与所述主分流板连接的支分流板,所述主分流板开设有供所述流体流入的主流入接口以及至少两个供所述流体流出的主流出接口,至少有两个所述主流出接口的流出方向相反;各所述主流出接口均与一所述支分流板连接,各所述支分流板均开设有与对应的所述主流出接口连接且供所述流体流入的支流入接口以及至少一个供所述流体流出的支流出接口,各所述支流出接口的所述流体流出方向与对应的所述主流出接口的所述流体流出方向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浇注流道结构,用于将熔融状态的流体注入叠层式注塑模具的各个型腔,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分流板以及与所述主分流板连接的支分流板,所述主分流板开设有供所述流体流入的主流入接口以及至少两个供所述流体流出的主流出接口,至少有两个所述主流出接口的流出方向相反;各所述主流出接口均与一所述支分流板连接,各所述支分流板均开设有与对应的所述主流出接口连接且供所述流体流入的支流入接口以及至少一个供所述流体流出的支流出接口,各所述支流出接口的所述流体流出方向与对应的所述主流出接口的所述流体流出方向相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注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出接口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主流出接口成对设置,成对设置的两所述主流出接口分别位于主分流板相对的两侧板面且流出方向相反,所述主流入接口位于两对所述主流出接口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浇注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分流板的数量为四块,各所述支分流板上开设有两个所述流体流出方向相同的支流出接口,所述支流入接口位于两所述支流出接口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注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注流道结构还包括连接所述支流出接口且用于将所述流体注入所述型腔的热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浇注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注流道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启闭件,各所述启闭件分别对应于一所述热嘴,所述启闭件连接对应的所述支分流板且用于控制对应的所述热嘴的打开或关闭,所述启闭件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传喜苏桂普孟庆春袁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博慧热流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