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集装箱门锁具,其锁头为圆柱销头部连接双向的各由长、短齿形成相对的两个齿间凹槽的结构,在短齿顶面设有环绕短齿的凸出体;锁座由底座两端连接竖向的工字形锁块和棱锥台形定位块构成;大、小衬套呈整体对半剖分式,衬套上部设有向上伸出的止动凸缘与大、小托架相应位置的定位孔配合,其侧面有向内凹陷的支撑与一侧有向内伸入凸体的大、小托架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用较小的力量开启箱门,提高了运输途中的安全性,对修理时更换零件也十分方便。(*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实施时,所述止动凸缘与定位孔的位置也可以对调。请参照附图说明图19,在较佳实施例中,本改进型集装箱门锁具的扳手座10的高度大于65mm。本技术有以下积极有益的效果1.新型锁头以短齿顶部环绕短齿的凸出体增加了锁杆中心轴线的移动量,并借助于锁座头部作支撑,利用杠杆原理,使操作者能用较小的力开启门,在有冰冻时可以较为省力地破开冰封,并使门缝开得更大;2.对原锁座加以改进,改变锁座下部模线位置,使锁座底部获得一个更大的平面,安装时能达到平稳、方便,同时,增加了锁座与门板的焊接熔深,使焊接质量更可靠;3.通过将门锁装置的大小轴承衬套改进为整体对半剖分式,取消已有技术中的大、小托架的内垫零件,使大、小轴承安装更为简便;4.将扳手座高度尺寸较已有技术加长了14-17mm,其作用是当连接手柄和扳手座的铆钉损坏或被不法者破坏后,手柄不会滑出,防止箱门被不正当地开启,提高了货物运输途中的安全性;5.本技术可与其它通用集装箱门锁具零件进行互换,对集装箱修理时更换零件也十分方便。本说明书有以下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截视图;图3是图1的C-C剖截视图;图4是图1的B-B剖截视图;图5是图1的组件分解图;图6是图1中锁头的结构示意图,为正视图;图7是图6的俯视图;图8是图6的斜视图;图9是图1中锁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俯视图;图11是图9的侧视图;图12是图1所示锁头、锁座的组合示意图,为门关闭状态;图13同图12,示手柄旋转90°后锁头、锁座的位置;图14同图12,示手柄旋转180°后锁头、锁座的位置;图15示图1中大衬套的整体对半剖分式结构;图16示图1中小衬套的整体对半剖分式结构;图17示图1中大托架外形;图18示图1中小托架外形;图19示扳手座与手柄的结构。附图编号1.锁头(左) 101.圆柱销102.双长齿103.齿间凹槽104.双短齿105.齿间凹槽106.环绕短齿的凸出体2.锁座(左) 201.底座 202.工字形锁块203.棱锥台形定位块 204.底座折线型侧边3.锁头(右)4.锁座(右) 5.锁杆6.大衬套601.向上伸出的止动凸缘602.向内凹入的支撑7.大托架701.定位孔702.向内伸入的凸体8.小衬套801.向上伸出的止动凸缘802.向内凹入的支撑9.小托架901.定位孔902.向内伸入的凸体10.扳手座 11.铆钉 12.托架盖13.杯形衬套 14.托架座 15.手柄16.限位环本技术的改进结构已于前文叙述实现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中结合附图进行了详述,此处不再赘述。其中手柄、托架座、托架盖、杯形衬套、限位环可使用已有技术,本说明书不详述。本技术的结构特点1.新型锁头增加了锁杆中心轴线的移动量,并借助于锁座头部作支撑,利用杠杆原理,使操作者能用较小的力开启门,并使门缝开得更大。锁头,设计者在原锁头两短齿的顶面增设了环绕短齿的凸出体,开门作业时,请参照图12图13,手柄旋转90°,使箱门获得了一个打开空间B,手柄旋转180°后,请参照图14,锁头短齿顶面的凸出体与锁座头部平面接触,使箱门获得了一个增多的打开空间C,这样就使箱门在使用较小的力的情况下获得了比原设计更大的门缝,特别是当门缝被冰封住的时候,借助于凸缘,使箱门得到一个增多的开启力矩,可以较为省力地破开冰封。2.对原锁座加以改进,改变锁座下部模线位置,使其长度大于锁块和定位块的下部轮廓,锁块底面之一侧边呈阶梯折线状,从而使锁座底部获得一个更大的平面,安装时能达到平稳、方便,同时,增加了与门框的焊接熔深,使焊接质量更可靠。将锁座底部模线向短边移动了6mm,形成了折线状模线,这样的改动使底部更为平坦,锁座安装更为简便、可靠,增加了焊接熔深,可提高焊接质量。3.通过将门锁装置的大小轴承衬套改进为整体对半剖分式,取消大、小托架内垫零件,使大、小轴承安装更为简便。大、小托架衬套原先为左、右两半式衬套,内设大、小托架内垫,现将衬套改为整体对半剖分式衬套,取消了大、小托架内垫零件,为了防止衬套的轴向移动,衬套上部设置了向上伸出的止动凸缘,与大托架相应位置的定位孔配合,在衬套侧面有向内凹入的支撑与托架一侧向内伸入的凸体配合,可有效地防止衬套轴向滑出,改为整体对半剖分式衬套后使大、小轴承安装简便,减少了锁具零件,也可提高安装和生产效率。4.改进后的扳手座高度尺寸加长了14-17mm,使扳手座总高度由原先的50mm增长到69mm,扳手座加高后,当连接手柄和扳手座的铆钉损坏或者被人为损坏后,手柄仍不会从扳手座中滑出,箱门仍然不能打开。这样可防止箱门被不正当地开启,提高了货物运输途中的安全性。5.本技术的锁具可与其它集装箱通用锁具零件进行互换,对集装箱修理时更换零件也十分方便。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型集装箱门锁具,其锁杆(5)两端头部设置有左、右锁头(1)和(3),锁头(1)和(3)分别锁定/开启于锁座(2)和(4),锁座安装于集装箱门框,锁杆(5)的两端轴颈由安装在左、右大托架(7)中的大衬套(6)支承,左、右大托架(7)分别固定于集装箱的门板,安装在锁杆中部的扳手座(10)以铰销(11)铰接着手柄(15),该手柄中部卡装于托架座(14)和托架盖(12),该托架盖(12)以杯形衬套(13)铰接并固接于一侧箱门,在扳手座与大托架之间设有装在小托架(9)中的小衬套(8),该小托架(9)固装于箱门,小衬套(8)支承着锁杆(5),在大托架两端设置有套装于锁杆上的限位环(16),其特征在于锁头(1)为圆柱销(101)头部连接双向的各由长齿(102)、短齿(104)形成相对的两个齿间凹槽(103)和(105)的结构,在其中两短齿(104)的顶面设有环绕短齿的凸出体(106);锁头(3)与锁头(1)对称;锁座(2)由底座(201)两端连接竖向的工字形锁块(202)和棱锥台形定位块(203)构成,其底座(201)底面为平面,且其长度大于锁块(202)和定位块(203)的轮廓,锁块底面宽度之一侧边(204)成折线状;锁座(4)与锁座(2)对称;其装配关系是当转动所述锁头(1)和(3)以其长齿(102)卡入锁座的竖向锁块(202)的工字形凹槽内侧时,锁头的短齿(104)恰卡入锁座的棱锥台形定位块(203)而实现对锁杆(5)的锁定,开启箱门时,手柄(15)脱离托架座(14)沿锁杆(5)中心轴线旋转180°时,所述锁头环绕短齿的凸出体(106)恰对正锁座的工字形锁块(202)的顶部以加大转动力矩的力臂;大、小衬套(6)和(8)呈整体对半剖分式,衬套两边设有向上伸出的止动凸缘(601)、(801)与大、小托架(7)和(9)相应位置的定位孔(701)、(901)配合,在大、小托架(7)和(9)的一侧有向内伸入的凸体(702)、(902)与大、小衬套的凹入支撑(602)、(802)配合,而实现衬套的轴向定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集装箱门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座(10)的高度大于65mm。专利摘要一种改进型集装箱门锁具,其锁头为圆柱销头部连接双向的各由长、短齿形成相对的两个齿间凹槽的结构,在短齿顶面设有环绕短齿的凸出体;锁座由底座两端连接竖向的工字形锁块和棱锥台形定位块构成;大、小衬套呈整体对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型集装箱门锁具,其锁杆(5)两端头部设置有左、右锁头(1)和(3),锁头(1)和(3)分别锁定/开启于锁座(2)和(4),锁座安装于集装箱门框,锁杆(5)的两端轴颈由安装在左、右大托架(7)中的大衬套(6)支承,左、右大托架(7)分别固定于集装箱的门板,安装在锁杆中部的扳手座(10)以铰销(11)铰接着手柄(15),该手柄中部卡装于托架座(14)和托架盖(12),该托架盖(12)以杯形衬套(13)铰接并固接于一侧箱门,在扳手座与大托架之间设有装在小托架(9)中的小衬套(8),该小托架(9)固装于箱门,小衬套(8)支承着锁杆(5),在大托架两端设置有套装于锁杆上的限位环(16),其特征在于:锁头(1)为圆柱销(101)头部连接双向的各由长齿(102)、短齿(104)形成相对的两个齿间凹槽(103)和( 105)的结构,在其中两短齿(104)的顶面设有环绕短齿的凸出体(106);锁头(3)与锁头(1)对称;锁座(2)由底座(201)两端连接竖向的工字形锁块(202)和棱锥台形定位块(203)构成,其底座(201)底面为平面,且其长度 大于锁块(202)和定位块(203)的轮廓,锁块底面宽度之一侧边(204)成折线状;锁座(4)与锁座(2)对称;其装配关系是:当转动所述锁头(1)和(3)以其长齿(102)卡入锁座的竖向锁块(202)的工字形凹槽内侧时,锁头的短齿( 104)恰卡入锁座的棱锥台形定位块(203)而实现对锁杆(5)的锁定,开启箱门时,手柄(15)脱离托架座(14)沿锁杆(5)中心轴线旋转180°时,所述锁头环绕短齿的凸出体(106)恰对正锁座的工字形锁块(202)的顶部以加大转动力矩的力臂;大、小衬套(6)和(8)呈整体对半剖分式,衬套两边设有向上伸出的止动凸缘(601)、(801)与大、小托架(7)和(9)相应位置的定位孔(701)、(901)配合,在大、小托架(7)和(9)的一侧有向内伸入的凸体(702)、(902) 与大、小衬套的凹入支撑(602)、(802)配合,而实现衬套的轴向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国,陈昌洪,盛川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航集装箱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