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树功专利>正文

多保险自行车防盗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5782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多保险自行车防盗锁。目的是提高防盗性能,并具有报警装置和夜间锁车照明装置。主要结构是壳体(41)内装锁芯(6)和触动报警装置(3),锁芯(6)和密码装置(21)控制横锁杆(5)移动,滑动板(32)可插入立锁杆(20)中,立锁杆(20)下端可插入横锁杆(5)中,弹性报警杆(2)一端和报警装置(3)配合。优点是采用报警和密码与钥匙开锁双重功能,提高了防盗性能,晚上有照明灯,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多保险防盗锁。 在
技术介绍
中,市场上的车锁有普通型,即由铁皮制做,铆钉铆合,锁芯开启,钥匙开锁为直开或侧开,其不足之处是防盗性能最差,车锁外壳易被撬开,拨动锁芯的卡板,车锁即开。市场上有新型防盗锁,外壳由无缝钢或铝金属制成,锁芯采用横杆式锁杆,其不足之处是仍无法避免由于车锁钥匙齿形相近锁芯易被打开,而造成车子丢失的可能。另外市场还有一种链子锁,这种链子锁仍有被剪断而丢失车子的可能。自行车被盗的主要原因除车锁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自行车后轮被抬起,脱离地面,窃贼将车推走或将车搬运走。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研制一种多保险自行车防盗锁,使这种防盗锁具有钥匙开启锁芯和密码控制锁芯开锁,以及自行车移动报警装置的功能,其次还具有报警状态指示和夜间锁车照明装置。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车锁壳体(41)内装配锁芯(6)和触动报警装置(3),锁芯(6)和密码装置(21)控制横锁杆(5)移动,其特殊之处在于,由密码装置(21)控制左右移动的滑动板(32)可插入立锁杆(20)中,上下移动的立锁杆(20)下端可插入横锁杆(5)中,与横锁杆(5)同步左右移动的弹性报警杆(2)一端和报警装置(3)配合。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还包括 在触动报警装置(3)中,报警器集成线路板(23)上的9561IC集成片经三极管Q放大推动扬声器Y(29)报警,密码装置(21)中可转动的导电固定片(38)作为串联的开关K1、K2和K3,用开关K4作为报警器触动开关(51),与开关(4)并联的发光二极管D1作为报警状态指示灯,触动开关(51)和报警杆(2)一端作弹簧开关配合,可微小摆动的报警杆(2)另一端用报警杆弹簧(48)装配在锁车搬把(1)上。在密码装置(21)中,固定在壳体(41)内的底板(33)上,用螺钉固定一对支架(31),在对称支架(31)内面凹槽中装配可滑动的滑动板(32),联结为一体的滑动板(32)、底板(33)和壳体(41)圆形通孔中装配可转动的轴芯(40),轴芯(40)上装配作为开关用的导电固定片(38)和转动板(36),转动板(36)转动到一定方向时可与滑动板(32)圆形通孔中沿滑动方向长槽孔配合,在轴芯(40)另一端装配密码盘(12)。在壳体(41)上可装有照明灯插座(7),与微型照明灯(8)配合。在壳体(41)内装配有报警和照明用的电池(16)。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是外观主视图。图2是外观后视图。图3是图2取掉后盖的视图。图4是密码装置(21)中防护板(30)内的示意图。图5是密码装置(21)外观示意图。图6是密码装置(21)零件装配示意图。图7是触动报警装置(3)零件装配示意图。图8是报警电路原理示意图。图9是图3中的立锁杆(20)零件装配及工作原理示意图。上述图中标号说明如下(1)-锁车搬把,(2)-报警杆,(3)-触动报警装置,(4)-报警状态指示灯,(5)-车锁横锁杆,(6)-锁芯,(7)-照明灯插座,(8)-微型照明灯,(9)-密码开锁拉手,(10)-防护罩,(11)-立锁杆按钮,(12)-密码盘,(13)-电池后盖固定片,(14)-电池后盖板,(15)-报警器盒,(16)-电池,(17)-电池接触弹簧,(18)-立锁杆固定板,(19)-立锁杆弹簧,(20)-立锁杆,(21)-密码装置,(22)-滑板弹簧,(23)-报警器集成线路板,(24)-锁芯卡板弹簧,(25)-拉簧固定板,(26)-锁芯卡板,(27)-横锁杆拉簧,(28)-导向板,(29)-扬声器,(30)-防护板,(31)-支架,(32)-滑动板,(33)-底板,(34)-螺钉,(35)-垫圈,(36)-转动板,(37)-弹簧,(38)-导电固定片,(39)-绝缘垫圈,(40)-轴芯,(41)-壳体,(42)-衬板,(43)-不干胶密码纸盘,(44)-无色有机玻璃盘,(45)-密码盘固定螺钉,(46)-报警杆防护罩,(47)-报警杆固定板,(48)-报警杆弹簧,(49)-报警开关防护罩,(50)-防护罩底盖,(51)-报警器触发开关,(52)-报警器线路板,(53)-触动报警固定板。下面是本技术依附图作进一步的详述参看图1,这是防盗锁锁合状态示意图,壳体(41)的正面上有三个密码盘(12),每个为0~9个数码,三组共组成编码数为103=1000组数码,用户也可自行编码,随时更换。密码盘(12)上方有防护罩(10)和密码立锁杆按钮(11),左边是密码开锁拉杆(9),在壳体(41)下方有锁芯(6)、横锁杆(5)和报警杆(2)。报警杆(2)一端装配在锁车搬把(1),另一端与触动报警装置(3)配合,是否报警由报警状态指示灯(4)显示。参看图2,这是图1的后视图,壳体(41)下面有报警器盒(15),另一侧装配电池后盖板(14)。参看图3,这是图2去掉后壳的结构示意图,锁芯(6)装配在壳体(41)右下方,锁芯控制的卡板(26)下端压顶锁合横锁杆(5),上端连接卡板拉簧(24),起到卡板(26)复位作用,横锁杆(5)这一端连接横锁杆拉簧(27),使横锁杆(5)顺利地能收回处于开锁状态,拉簧(27)在导向板(28)内装配,拉簧(27)和(24)的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板(25)上。锁车搬把(1)与横锁杆(5)和报警杆(2)相连,横锁杆(5)另一端通孔内可插入立锁杆(20),这样横锁杆(5)左右移动锁合由立锁杆(20)和卡板(26)控制,一并参看图9,立锁杆(20)下部套有弹簧(19)和立锁杆固定板(18),上端为按钮(11),并有一槽孔与滑动板(32)作插入配合,电池后盖(14)的凸块与锁合状态下的立锁杆(20)中凸块作挂钩锁紧配合。参看图3可见,滑动板(32)在密码装置(21)中装配,通过拉手(9)的拉动才能使滑动板(32)脱离立锁杆(20)侧槽中。在壳体内还装配电池(16),电池下面有电池接触弹簧(17),壳体内还装配报警器集成线路板(23)和扬声器(29)。参看图4~图6,这是报警装置(21)的分解图,底板(33)两边固定支架(31),支架(31)内侧的凹槽中装配滑动板(32),支架(31)、滑动板(32)和壳体(41)连为一体,三个圆孔装配轴芯(40),轴芯(40)上依次装配绝缘垫圈(39)、导电固定片(38)、弹簧(37)、转动板(36)、垫圈(35)和螺钉(34),其中转动板(36)与滑动板(32)圆孔内的长槽孔配合,即只有当三组转动板(36)轴向方向与长槽孔一致时,才能使滑动板(32)左右移动,轴芯(40)下部依次装配的衬板(420、不干胶密码纸盘(43)和无色有机玻璃盘(44)、螺钉(45)组成密码盘(12),当转动密码盘(12)对准密码后,拉动密码开锁拉手(9)才能使滑动板(32)前端脱离立锁杆(20),参看图7,这是锁车搬把(1)和触动报警装置(3)零件解剖图,搬把(1)中固定报警杆固定板(47),固定板(47)下方的报警杆(2)套有报警杆弹簧(48),另一端与触动报警装置(3)配合,即在触动报警固定板(53)内装配的触动开关(51)与报警杆(2)一端作弹性开关配合,在触动报警固定板(53)内有报警器线路板(52),并用报警开关防护罩(49)和底盖(50)装配,参看图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保险自行车防盗锁,包括:车锁壳体(41)内装配锁芯(6)和触动报警装置(3),锁芯(6)和密码装置(21)控制横锁杆(5)移动,其特征在于:由密码装置(21)控制左右移动的滑动板(32)可插入立锁杆(20)中,上下移动的立锁杆(20)下端可插入横锁杆(5)中,与横锁杆(5)同步左右移动的弹性报警杆(2)一端和报警装置(3)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树功罗勇
申请(专利权)人:罗树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