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2892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14:32
门组件具备基座板和位移装置,该位移装置组装于该基座板,并使窗玻璃的位置变化。位移装置具有:滑轮,该滑轮配置于基座板的第一面侧;滚筒,该滚筒在基座板的第一面侧与滑轮分开而配置;线缆,该线缆张挂于滑轮和滚筒;托架,该托架连结于线缆,并支承窗玻璃;以及马达,该马达使滚筒旋转。在位移装置中,通过马达使滚筒旋转,从而使线缆向一方侧或向另一方侧移动,使托架的位置变化。在该门组件中,在基座板的第一面设有抵接部,该抵接部与线缆抵接。

Door components

The door assembly has a base plate and a displacement device, which is assembled on the base plate and changes the position of the window glass. The displacement device has: a pulley, which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side of the base plate; a drum, which is arranged separately from the pulley on the first side of the base plate; a cable, which is stretched on the pulley and the drum; a bracket, which is connected to the cable and supports the window glass; and a motor, which rotates the drum. In the displacement device, the drum is rotated by a motor, so that the cable moves to one side or to the other side,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bracket changes. In the door assembly, a butt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side of the base plate, and the butt part is butted with the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门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门组件。
技术介绍
车辆用门具有外板、连结于该外板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内板。在内板形成有开口部,门组件从车宽方向内侧连结于该开口部。日本特开2016-97940号公报所述的门组件具有基座板、组装于该基座板的位移装置。位移装置是用于使窗玻璃的位置变化的装置,具有配置于基座板的上端部的滑轮、配置于滑轮的下方的滚筒。在滑轮和滚筒挂有线缆。线缆与支承窗玻璃的托架连结。马达使滚筒旋转,从而使线缆向一方侧或另一方侧移动。由此,托架的位置在滚筒与滑轮之间沿上下方向变化。在位移装置,如此使托架的位置变化,从而使窗玻璃相对于窗框的位置变化。在上述公报所述的门组件中,位移装置是基于线缆的移动使托架的位置产生变化的机构,因此线缆成为拉紧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当伴随车辆用门的开闭等的振动传递到线缆时,有因线缆的振动而产生异音的担忧。在上述门组件中,未考虑这点,有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一方式的门组件具备基座板和位移装置,该位移装置组装于该基座板的第一面,并使窗玻璃的位置变化。所述位移装置具有:滑轮,该滑轮配置于所述基座板的第一面侧,支承于该基座板;滚筒,该滚筒在所述基座板的所述第一面侧与所述滑轮分开而配置;线缆,该线缆张挂于所述滑轮和所述滚筒;托架,该托架连结于所述线缆,并支承所述窗玻璃;以及马达,该马达使所述滚筒旋转。在所述位移装置中,通过所述马达使所述滚筒旋转,从而使所述线缆向一方侧或向另一方侧移动,使所述托架的位置变化。在所述基座板的所述第一面设有抵接部,该抵接部与所述线缆抵接。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安装有门组件的车辆用门的结构的车辆的侧视图。图2是门组件的侧视图。图3是门组件的立体图。图4是沿着图2的4-4线的剖视图。图5是沿着图2的5-5线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门组件的变形例的结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关于门组件的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5进行说明。在各图中,将车辆前方作为“Fr”、将车辆后方作为“Rr”、朝向车辆前方将车宽方向的右手侧作为“RH”、朝向车辆前方将车宽方向的左手侧作为“LH”、将车辆上方作为“UPr”并分别由箭头的朝向表示。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门组件组装于如下车辆用门:该车辆用门是在配置于车辆后方的车辆用门中的位于车宽方向的右手侧的车辆用门。图1是从车宽方向的左手侧,即从车宽方向内侧观察组装有门组件50的车辆用门10的图。车辆用门10设置为通过未图示的机构,能够相对于车辆主体100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移动。在车辆主体100设有开口部100A。车辆用门10向车辆前侧(图1的左侧)移动,从而如图1所示,成为关闭开口部100A的闭状态。另外,车辆用门10向车辆后侧(图1的右侧)移动,从而成为开放开口部100A的开状态。车辆用门10具备外板20和安装于外板20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内板30。外板20具有:配置于车辆下方的四边板状的第一主体部21;以及连结于第一主体部21的上方的第一框部22。内板30具有:配置于车辆下方的四边板状的第二主体部31;以及连结于第二主体部31的上方的第二框部32。外板20的外形形状设定为稍大于内板30的外形形状,以重叠各板20、30的状态将外板20的周缘向内板30弯折,从而使外板20与内板30相互连结。在这样使外板20与内板30连结的状态下,通过第一主体部21及第二主体部31构成车辆用门10的主体部11,通过第一框部22及第二框部32构成车辆用门10的窗框12。窗玻璃40能够相对移动地配置于窗框12。通过窗框12和窗玻璃40构成车辆的窗13。在内板30中,比与外板20连结的周缘部靠内侧的中央部分向车宽方向内侧鼓出。因此,在该中央部分,内板30从外板20分开而形成间隙。该间隙在车辆用门10的主体部11及窗框12中适当设置。在内板30形成有开口部33,门组件50从车宽方向内侧与该开口部33连结。在门组件50的车宽方向外侧的面设有位移装置70,该位移装置70使窗玻璃40的位置相对于窗框12上下变化。在门组件50连结于内板30的状态下,位移装置70配置于内板30与外板20的间隙。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在内板30的车宽方向内侧安装有内装板。由此,门组件50被内装板覆盖。图2是从车宽方向的右手侧,即从车宽方向外侧观察门组件50时的图。如图2所示,门组件50具有形成为板状的基座板60。基座板60具有组装有位移装置70的第一面、位于与第一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面。基座板60由上侧部61、配置于该上侧部61的下侧的下侧部66构成。上侧部61形成为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图2的左右方向)延伸的长条的长方形状。上侧部61具有:配置于车辆前侧并形成为板状的第一上板部62;配置于该第1上板部的车辆后侧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凸条部63;以及配置于凸条部63的车辆后侧并形成为板状的第二上板部64。如图3所示,第一上板部62及第二上板部64在车宽方向上的位置大致相同。凸条部63从第一上板部62及第二上板部64向车宽方向的右手侧,即车宽方向外侧突出。即,凸条部63形成为从基座板60向第一面侧突出。凸条部63的上端部与支承片65连结。支承片65形成为板状,从凸条部63向上方延伸。支承片65的上端部形成为圆弧状。如图2及图3所示,下侧部66形成为大致三角形状,越向下端侧则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越短。下侧部66向上侧部61的车辆后方延伸。下侧部具有形成为板状的下板部67。下板部67由配置于车辆前侧的第一下板部67A、配置于第一下板部67A的车辆后侧并与该第一下板部67A的下端部相连的第二下板部67B、配置于第二下板部67B的车辆后侧的第三下板部67C构成。第三下板部67C向第二下板部67B的上方延伸,第三下板部67C的上端与上侧部61的第二上板部64的下端相连。下侧部66具有作为向下板部67的车宽方向内侧凹陷的凹部的第一凹部68及第二凹部69。即,第一凹部68及第二凹部69形成为向与底板60的第一面相反的一侧凹陷。第一凹部68及第二凹部69配置于第一下板部67A与第三下板部67C之间,即配置于第二下板部67B的上方。第一凹部68与第二凹部69在上下方向上并列。换言之,在第一凹部68及第二凹部69中,车辆前端部与第一下板部67A相连,车辆后端部与第三下板部67C相连。另外,在第一凹部68的下侧配置第二凹部69,第二凹部69的下端与第二下板部67B相连。第一凹部68的上端与凸条部63的下端相连。第一凹部68向第二凹部69的车宽方向内侧凹陷。基座板60由发泡性的树脂构成,通过使该树脂发泡而形成。即,基座板60是发泡体。由第一上板部62、凸条部63、第二上板部64及支承片65构成的上侧部61与由下板部67、第一凹部68及第二凹部69构成的下侧部66构成为一个物体。位移装置70具有配置于基座板60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第一面侧的滑轮71。如图3所示,滑轮71由滑轮71A和成为滑轮71A的旋转中心的支承轴71B构成。支承轴71B固定于支承片65,从而滑轮71支承于基座板60。另外,位移装置70具有滚筒72。滚筒72配置于基座板60的上述第一面侧。滚筒72连结于下侧部66的下板部67,与滑轮71分开而配置。滚筒72配置于第二凹部69的下方。滚筒72和滑轮71在上下方向上并列配置。在从车宽方向外侧观察时,在滑轮71与滚筒72之间,沿上下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门组件,具备基座板和位移装置,该位移装置组装于该基座板的第一面,并使窗玻璃的位置变化,其中,所述位移装置具有:滑轮,该滑轮配置于所述基座板的所述第一面侧,支承于该基座板;滚筒,该滚筒在所述基座板的所述第一面侧与所述滑轮分开而配置;线缆,该线缆张挂于所述滑轮和所述滚筒;托架,该托架连结于所述线缆,并支承所述窗玻璃;以及马达,该马达使所述滚筒旋转,在所述位移装置中,通过所述马达使所述滚筒旋转,从而使所述线缆向一方侧或向另一方侧移动,使所述托架的位置变化,在所述基座板的所述第一面设有抵接部,该抵接部与所述线缆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6.30 JP 2017-1291041.一种门组件,具备基座板和位移装置,该位移装置组装于该基座板的第一面,并使窗玻璃的位置变化,其中,所述位移装置具有:滑轮,该滑轮配置于所述基座板的所述第一面侧,支承于该基座板;滚筒,该滚筒在所述基座板的所述第一面侧与所述滑轮分开而配置;线缆,该线缆张挂于所述滑轮和所述滚筒;托架,该托架连结于所述线缆,并支承所述窗玻璃;以及马达,该马达使所述滚筒旋转,在所述位移装置中,通过所述马达使所述滚筒旋转,从而使所述线缆向一方侧或向另一方侧移动,使所述托架的位置变化,在所述基座板的所述第一面设有抵接部,该抵接部与所述线缆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组件,其中,所述基座板的所述第一面以假想线为基准,被划分为与所述线缆中的连结所述托架的连结部位相对的第一区域和不与所述连结部位相对的第二区域,该假想线通过所述滑轮的旋转中心并沿所述滑轮与所述滚筒的排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片山英史牧野祯之小畠孝仁朝仓真人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