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驱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6330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4 00:50
本申请提供电驱动器,电驱动器包括蜗轮蜗杆减速机构。其中,顶推件位于转轴的轴向一端,且其相对于壳体沿第一轴线方向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能往复移动地安装于壳体,顶推件在第一位置时,转轴不接触相对于壳体不能自由转动的顶推部,顶推件在第二位置时,转轴接触顶推部。根据本申请的电驱动器不易磨损,而且可以提供稳定可靠的自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驱动器
本申请涉及电驱动器,尤其涉及用于车辆的具有蜗轮蜗杆机构的小型电驱动器。
技术介绍
用于车辆的小型电驱动器中采用蜗轮蜗杆机构对转子输出的旋转运动进行变速从而输出符合需要的转矩。在达到行程目的地时,蜗轮蜗杆机构还能提供自锁。例如,在车窗电机中,当举升车窗到达完全关闭的位置时,蜗轮蜗杆机构实现自锁而将车窗稳定地保持在关闭的位置。但是现有技术方案中蜗轮蜗杆机构的自锁力太大时容易磨损。因此,有必要提供改进的技术方案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现有电驱动器自锁力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电驱动器,其包括:壳体;定子,其固定于所述壳体;转轴,其相对于所述壳体绕第一轴线能自由旋转地被支承于所述壳体;转子,其与所述定子间隔地安装于所述转轴上;蜗轮,其能自由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壳体;蜗杆,其固定于所述转轴,并且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相啮合;顶推部,其相对于所述壳体不能自由转动地设置;及顶推件,其位于所述转轴的轴向一端,且其相对于所述壳体沿第一轴线方向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能往复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位置及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时所述顶推件抵靠所述转轴,所述顶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转轴不接触所述顶推部,所述顶推件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转轴接触所述顶推部。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轻负载的情况下,顶推件未达到第二位置,转轴不接触顶推部,对转轴的磨损小。在重负载的情况下,顶推件达到第二位置,转轴接触顶推部,顶推部可以提供更大的阻止转轴旋转的摩擦力,实现强大的自锁力,达到可靠的自锁功能。所以根据本申请的电驱动器不但不容易磨损,而且可以提供稳定可靠的自锁。附图说明结合附图参阅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将更加充分地理解本申请,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指代视图中同样的元件。其中:图1显示第一种具体实施电驱动器的示意图;图2显示顶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图1所示电驱动器的顶推件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转轴不接触衬垫;图3显示顶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图2所示顶推件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转轴接触衬垫;图4显示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顶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显示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的顶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及图6显示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的顶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电驱动器100。定子10固定于壳体1。转轴2相对于壳体1绕第一轴线X1能自由旋转地被支承于壳体1。转子20与定子10间隔地安装于转轴2上。在给电驱动器100通电的情况下,转子20与定子10之间产生电磁作用,从而定子10产生旋转运动,并带动转轴2旋转。蜗轮30绕第二轴线X2能自由旋转地安装于壳体1。蜗杆32固定于转轴2。在转轴2旋转的情况下,固定于转轴2的蜗杆32也随着旋转。蜗杆32与蜗轮30啮合,在蜗杆32旋转的情况下,驱动蜗轮30以较小的转速旋转,而输出更大的转矩。顶推件4能在图2所示的第一位置和图3所示的第二位置之间相对于壳体1沿第一轴线X1方向能移动地安装于壳体1。并且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顶推件4抵靠于转轴2的轴向一端。弹性部件48可以是螺旋弹簧或者弹性的橡胶件,其安装于顶推件4与壳体1之间而给顶推件4提供对抗转轴2的沿第一轴线X1方向的力。电驱动器100例如用于驱动车窗玻璃,其提供举升行程和降落行程,转轴2在举升行程的旋转方向与在降落行程的旋转方向相反。相对于图1所示的方向,在举升行程中,蜗杆32对蜗轮30施加驱动蜗轮30逆时针旋转的力,因此,蜗轮30对蜗杆32施加向图1的上方的反作用力,转轴2对顶推件4的作用力大。在降落行程中,蜗杆32对蜗轮30施加驱动蜗轮30顺时针旋转的力,因此,蜗轮30对蜗杆32施加向图1的下方的反作用力,转轴2对顶推件4的作用力小。壳体1设置槽12,分开制造的衬垫14固定于槽12中。顶推件4及衬垫14分别由金属制成,然而不限于金属,例如,它们可以分别由选自以下的耐磨损的材料制成:金属、玻璃及陶瓷。衬垫14设置沿第一轴线X1方向延伸的通道15,弹性部件48安装于通道15中。顶推件4插入通道15,在第一位置时顶推件4至少部分突出于通道15外,转轴2不接触衬垫14。当负载增加时,转轴2对顶推件4的作用力增加,弹性部件48被弹性地压缩变形,顶推件4相对第一位置向转轴2的远端朝靠近第二位置的方向移动。顶推件4向第二位置方向移动的过程中逐渐增加弹性部件48的弹性压缩变形量,弹性部件48提供的弹力也相应逐渐增大。在第二位置时顶推件4相对第一位置时被转轴2向远端方向推动而深入通道15中,转轴2接触衬垫14上的顶推部16,顶推件4相对于壳体1不能向远离第一位置的方向进一步移动。在减小负载后,转轴2减小对顶推件4的推力,顶推件4逐渐离开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恢复。在轻负载的情况下,顶推件4未达到第二位置,转轴2不接触顶推部16,转轴2与顶推件4之间的摩擦力很小,对转轴的磨损小。在重负载的情况下,顶推件4达到第二位置,转轴2接触顶推部16,顶推部16可以提供更大的阻止转轴2旋转的摩擦力,实现强大的自锁力,达到可靠的自锁功能。所以根据本申请的电驱动器100不但不容易磨损,而且可以提供稳定可靠的自锁。在图1到图3所示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顶推件4为球形。顶推件4具有向转轴2突出的呈弧形的顶推接触面44。转轴2的轴向一端具有向顶推件4突出的呈弧形的轴端接触面22。轴端接触面22与顶推接触面44互相接触的面积小。在可行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顶推件4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如图4所示,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顶推件4'为在轴向的端部具有弧形接触面44'的柱体,顶推件4'的径向尺寸小于通道15',因此顶推件4'整体可以进入通道15'内;如图5及图6所示,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的顶推件4''包括基部41''及头部42'',在头部42''的轴向的端部具有弧形接触面44''。基部41''的径向尺寸大于通道15'',头部42''的径向尺寸小于通道15''。头部42''插入通道15''而能在其中沿轴向移动,基部41''将停止在衬垫14''的远离转轴2''的一侧的通道15''外。衬垫14''上的顶推部16''呈凹入形状,顶推部16''的径向尺寸大于转轴2的径向尺寸,凹入形状有利于以较大的面积与转轴2''接触。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申请,而并非对本申请的限制,有关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申请的范畴,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电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定子,其固定于所述壳体;转轴,其相对于所述壳体绕第一轴线能自由旋转地被支承于所述壳体;转子,其与所述定子间隔地安装于所述转轴上;蜗轮,其能自由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壳体;蜗杆,其固定于所述转轴,并且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相啮合;顶推部,其相对于所述壳体不能自由转动地设置;及顶推件,其位于所述转轴的轴向一端,且其相对于所述壳体沿第一轴线方向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能往复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位置及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时所述顶推件抵靠所述转轴,所述顶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转轴不接触所述顶推部,所述顶推件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转轴接触所述顶推部。

【技术特征摘要】
1.电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定子,其固定于所述壳体;转轴,其相对于所述壳体绕第一轴线能自由旋转地被支承于所述壳体;转子,其与所述定子间隔地安装于所述转轴上;蜗轮,其能自由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壳体;蜗杆,其固定于所述转轴,并且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相啮合;顶推部,其相对于所述壳体不能自由转动地设置;及顶推件,其位于所述转轴的轴向一端,且其相对于所述壳体沿第一轴线方向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能往复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位置及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时所述顶推件抵靠所述转轴,所述顶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转轴不接触所述顶推部,所述顶推件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转轴接触所述顶推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器,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顶推件与所述壳体之间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给所述顶推件提供对抗所述转轴的沿所述第一轴线方向的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动器,其中,所述壳体上设置衬垫,所述顶推部位于所述衬垫上,所述衬垫设置沿所述第一轴线方向延伸的通道,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顶推件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通道外,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广唐凯
申请(专利权)人:博世汽车部件长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