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和跨座式轨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12757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14: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岔和跨座式轨道系统,所述道岔包括:第一底板;第一台车,所述第一台车绕转动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底板上;第一道岔梁和第二道岔梁,所述第一道岔梁和所述第二道岔梁均与所述第一台车固定连接;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道岔梁和所述第二道岔梁绕所述转动轴线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道岔梁可选择性地连接在前端梁与第一后端轨道梁之间,或所述第二道岔梁可选择性地连接在前端梁与第二后端轨道梁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道岔,构件数量少,质量轻,启停冲击小,整体稳定性和可靠性高,转辙时位置精度高,生产难度低,节省成本。

Turnout and straddle track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urnout and straddle track system, the turnout includes: the first bottom plate; the first car; the first car is rotatably mounted on the first bottom plate around the rotating axis; the first turnout beam and the second turnout beam, the first turnout beam and the second turnout beam are fixed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ar; and the driving unit is used for driving. The first turnout beam and the second turnout beam are rotated around the rotation axis so that the first turnout beam can selectively connect between the front end beam and the first rear end rail beam, or the second turnout beam can selectively connect between the front end beam and the second rear end rail beam. The turnout of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number of components, light weight, small start-stop impact, high overall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high position accuracy when turning, low production difficulty and cost sa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道岔和跨座式轨道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道岔和具有该道岔的跨座式轨道系统。
技术介绍
道岔用于使机车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从而提升轨道线路的通过能力。相关技术中,两条道岔梁之间通常通过多连杆铰接连接的结构来实现道岔的转辙,这种形式的道岔结构零部件较复杂、设计加工难度较大、维护成本较高,且道岔梁的重量大,启动或停止时的惯性大,在移动时,启停时冲击较大,容易损坏道岔各部件之间的连接件,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道岔,所述道岔整体稳定性和可靠性高,转辙时位置精度高。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道岔,包括:第一底板;第一台车,所述第一台车绕转动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底板上;第一道岔梁和第二道岔梁,所述第一道岔梁和所述第二道岔梁均与所述第一台车固定连接;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道岔梁和所述第二道岔梁绕所述转动轴线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道岔梁可选择性地连接在前端梁与第一后端轨道梁之间,或所述第二道岔梁可选择性地连接在前端梁与第二后端轨道梁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道岔,构件数量少,质量轻,启停冲击小,整体稳定性和可靠性高,转辙时位置精度高,生产难度低,节省成本。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道岔,还包括:第二底板和第二台车,所述第二台车绕所述转动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底板上,所述第一道岔梁和所述第二道岔梁均与所述第二台车固定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道岔,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二台车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道岔,所述驱动单元具有推杆,所述推杆与所述第二台车铰接相连,且所述推杆的轴线与所述转动轴线不相交。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道岔,还包括:第三底板和第三台车,所述第三台车绕所述转动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三底板上,所述第一道岔梁和所述第二道岔梁均与所述第三台车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道岔,所述前端梁安装在所述第三底板上。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道岔,所述第二底板位于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三底板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道岔,还包括:铰接座,所述铰接座安装在所述第一底板上,且与所述第一台车铰接。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道岔,还包括:第一后端轨道梁和第二后端轨道梁,所述第一后端轨道梁和所述第二后端轨道梁均安装在所述第一底板上。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跨座式轨道系统,具有如上述任一种所述的道岔。所述跨座式轨道系统与上述的道岔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道岔在第二道岔梁与前端梁对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道岔在第一道岔梁与前端梁对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道岔的侧视图;图4和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道岔的工作原理图。附图标记:道岔100,第一道岔梁11,第二道岔梁12,第一后端轨道梁13,第二后端轨道梁14,前端梁15,第一底板21,第二底板22,第三底板23,第一台车31,第二台车32,第三台车33,驱动单元41,铰接座42,转动轴线4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道岔100,道岔100用于使轨道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比如使轨道车辆从前端梁15驶入第一后端轨道梁13或第二后端轨道梁14,道岔100可以为跨座式轨道道岔,用于跨座式轨道车辆的股道转换,比如道岔100可以为跨座式单轨道岔,用于跨座式单轨车辆的股道转换。跨座式指轨道车辆的转向架骑跨在轨道上,普通列车通过双轨支撑车体的左右两侧,跨座式轨道车辆通过位于车体中部的轨道支撑,且转向架从两侧向下包覆轨道。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道岔100包括:第一底板21、第一台车31、第一道岔梁11、第二道岔梁12和驱动单元41。其中,第一台车31绕转动轴线43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底板21上,比如第一底板21上可以设有导向轨,该导向轨为圆弧形,且该导向轨的圆心在转动轴线43上,第一台车31与导向轨配合,第一台车31可沿导向轨运动。第一道岔梁11和第二道岔梁12均与第一台车31固定连接,比如第一道岔梁11和第二道岔梁12均通过螺纹紧固件与第一台车31固定连接,也就是说,第一道岔梁11和第二道岔梁12连接为刚性整体,第一道岔梁11和第二道岔梁12可以一起绕转动轴线43转动。驱动单元41用于驱动第一道岔梁11和第二道岔梁12绕转动轴线43转动,第一道岔梁11可选择性地连接在前端梁15与第一后端轨道梁13之间,或第二道岔梁12可选择性地连接在前端梁15与第二后端轨道梁14之间。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道岔梁11、第二道岔梁12均与同一个台车固定连接为刚性整体,可以减少台车的数量和道岔100梁之间的连接件,构件数量少,整个道岔100具有一个转动轴线43。这样,驱动单元41工作时,第一道岔梁11和第二道岔梁12之间无相对运动,第一道岔梁11、第二道岔梁12可以一起绕该转动轴线43转动,便于控制道岔100转辙精度。第一道岔梁11的前端(图中的左端)和第二道岔梁12的前端(图中的左端)分别可选择性地与前端梁15对接,且在第一道岔梁11的前端与前端梁15对接时第一道岔梁11的后端(图中的右端)与第一后端轨道梁13对接,在第二道岔梁12的前端与前端梁15对接时第二道岔梁12的后端(图中的右端)与第二后端轨道梁14对接。道岔100的转辙过程如图1-图2和图4-图5所示,在转辙过程中,第一道岔梁11与第二道岔梁12之间无相对运动,如图2和图5所示,第一道岔梁11的前端与前端梁15对接,第一道岔梁11的后端与第一后端轨道梁13对接,满足轨道车辆从前端梁15到第一后端轨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岔,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板;第一台车,所述第一台车绕转动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底板上;第一道岔梁和第二道岔梁,所述第一道岔梁和所述第二道岔梁均与所述第一台车固定连接;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道岔梁和所述第二道岔梁绕所述转动轴线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道岔梁可选择性地连接在前端梁与第一后端轨道梁之间,或所述第二道岔梁可选择性地连接在所述前端梁与第二后端轨道梁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岔,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板;第一台车,所述第一台车绕转动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底板上;第一道岔梁和第二道岔梁,所述第一道岔梁和所述第二道岔梁均与所述第一台车固定连接;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道岔梁和所述第二道岔梁绕所述转动轴线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道岔梁可选择性地连接在前端梁与第一后端轨道梁之间,或所述第二道岔梁可选择性地连接在所述前端梁与第二后端轨道梁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底板和第二台车,所述第二台车绕所述转动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底板上,所述第一道岔梁和所述第二道岔梁均与所述第二台车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二台车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具有推杆,所述推杆与所述第二台车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浩牛茹茹王彦云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