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轴封盖切边-翻边复合模具及复合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2215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1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后轴封盖切边‑翻边复合模具,该模具分为模具的上半部分和模具的下半部分,模具的上半部分包括:导套、上模板、凸凹模、模柄、卸料杆和上卸料块;模具的下半部分包括翻边凸模、切边凹模、导柱、凹模垫板、下顶料板、凸模垫板、下模板和聚氨酯,所述的导套通过过盈配合装在上模板两侧对应的导套孔中,凸凹模通过螺栓及销钉固定在上模板底部,模柄下段通过过盈配合装在上模板的固定孔内,上卸料块通过间隙配合置于凸凹模所对应的中间型腔内,卸料杆穿过模柄的中心孔与上卸料块连接。后轴封盖切边‑翻边复合模具对后轴封盖进行切边、翻边的工艺将传统的两道工序组合为一道工序,生产效率提高87%,质量更加稳定。

A Compound Die and Compound Technology for Cutting and Flanging of Rear Shaft Cov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mpound die for cutting edge and flanging of rear shaft cover, which is divided into the upper half of the die and the lower half of the die. The upper half of the die includes guide sleeve, upper template, punch and concave die, die handle, unloading rod and upper unloading block. The lower half of the die includes flanging punch, trimming die, guide pillar, die cushion plate, lower ejector plate, punch cushion plate, lower template and upper unloading block. The guide sleeve is arranged in the corresponding guide sleeve holes on both sides of the upper template through interference fit, the punch and concave die are fixed at the bottom of the upper template through bolts and pins, the lower part of the handle is fixed in the fixed hole of the upper template through interference fit, the upper unloading block is placed in the middle cavity corresponding to the punch and concave die through clearance fit, and the unload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unloading block through the central hole of the handle. The process of trimming and flanging the back shaft cover by the compound die of trimming and flanging the back shaft cover combines the traditional two processes into one process.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increased by 87% and the quality is more s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轴封盖切边-翻边复合模具及复合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后轴封盖切边-翻边复合模具及复合工艺。
技术介绍
后轴封盖是后轴总成的配件之一,直接安装在后轴两端,它直接影响后着后轴防油、防尘等效果。按目前传统的制作工艺流程是:下料→落料→成形→切边→翻边,来达到产品的设计要求。但此生产工艺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较高,而且由于工件上不能有工艺孔,所以在翻边工序操作时,只能靠外形形状进行定位,圆角曲面多导致操作不好定位,经常出现翻边高度单边的现象,产品质量较难达到要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102847793A公开了一种修边翻边侧冲孔复合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设置有修边上模、翻边上模和侧冲孔上模,所述下模设置有氮气弹簧、修边下模、翻边下模和侧冲孔下模,所述修边上模设置有优力胶、压料板和上模切边块,所述修边下模设置有下模切边块和气缸顶料机构,所述翻边上模设置有凹模、翻边块、脱料机构、脱料氮气缸、压料板氮气缸、上模压料板和翻孔冲头,所述翻边下模设置有凸模、定位规和下模压料板,所述侧冲孔上模设置有侧冲孔冲头、聚酯氰胺压料机构,斜楔和滚轮。该模具可以实现翻边和侧冲孔的复合工序加工,但是会出现翻边高度单边的现象,产品质量较难达到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一次性完成后轴封盖切边、翻边的复合模具,通过采用合理的结构布局,加上凸凹模、相关垫板以及卸料装置、顶料装置的创新设计。该后轴封盖切边-翻边复合模具安装在压力机上对后轴封盖进行切边、翻边工序的复合加工。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后轴封盖切边-翻边复合模具,该模具分为模具的上半部分和模具的下半部分,模具的上半部分包括:导套、上模板、凸凹模、模柄、卸料杆和上卸料块;模具的下半部分包括翻边凸模、切边凹模、导柱、凹模垫板、下顶料板、凸模垫板、下模板和聚氨酯,所述的导套通过过盈配合装在上模板两侧对应的导套孔中,凸凹模通过螺栓及销钉固定在上模板底部,模柄下段通过过盈配合装在上模板的固定孔内,上卸料块通过间隙配合置于凸凹模所对应的中间型腔内,卸料杆穿过模柄的中心孔与上卸料块连接;导柱通过过盈配合装在下模板两侧的固定孔中,切边凹模与凹模垫板通过螺栓及销钉固定在下模板上,翻边凸模、凸模垫板通过螺栓按上下顺序与下模板连接;下顶料板通过间隙配合装在切边凹模与凸模垫板所组成的固定形腔内,并通过卸料螺栓及聚氨酯连接于下模板底部。上述的一种后轴封盖切边-翻边复合模具,所述上卸料块外形与凸凹模型腔间隙配合,双面间隙为0.4-0.6mm,其顶端与卸料杆底部丝纹连接,组成活动的上卸料组件。上述的一种后轴封盖切边-翻边复合模具,凸凹模外周形状与切边凹模间隙配合,为锋利的切边刃口,双面间隙为0.08mm;其内部各处为圆角,形状与翻边凸模间隙配合,单边间隙为0.8mm,作为翻边凹模。上述的一种后轴封盖切边-翻边复合模具,翻边凸模以及切边凹模下方分别设有凸模垫板和凹模垫板。上述的一种后轴封盖切边-翻边复合模具,凸模垫板呈“X”状。上述的一种后轴封盖切边-翻边复合模具,下顶料板呈方筒形且内腔镂空为与所述凸模垫板相匹配的“X”内空形状,并与凸模垫板外形间隙配合,双面间隙为0.4mm;上述的一种后轴封盖切边-翻边复合模具,下顶料板筒壁外形与切边凹模间隙配合,双面间隙为0.4mm。后轴封盖切边-翻边复合模具对后轴封盖进行切边、翻边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第1步:将所述的一种后轴封盖切边-翻边复合模具安装在100T压力机上;第2步:将落料、成形工序后的预制工件放在翻边凸模上,并在对应的定位形腔中定好位置;第3步:开动压力机,上模板随机床上工作台向下运行,下顶料板在聚氨酯的压缩反作用力下与凸凹模先压紧工件,紧接着凸凹模向下运动,与切边凹模完成工件的切边工序,上模随机床继续下行,直至凸凹模与翻边凸模将制件压实,完成工件的翻边工序;第4步:工件切边、翻边加工后,压力机上滑块带动模具的上半部分回位,下顶料板在聚氨酯的弹力作用下顶起工件,上卸料块与其相连接的卸料杆也随滑块上行,直至卸料杆顶端与机床横杆碰触,将粘在上模的工件从凸凹模内腔中打出,再用辅助工具取出工件和切边废料;第5步:重复步骤2到步骤4的操作,进行下工件的制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复合模具通过采用合理的结构布局,加上凸凹模、相关垫板以及卸料装置、顶料装置的创新设计,由传统的两道工序组合为一道工序,生产效率提高87%,质量更加稳定;本专利技术通过一次性定位的结构方式,并结合模具复合原理,将切边和翻边工序组合,消除了多工序不可避免的定位误差,提高了产品精度和生产效率;模具采用“X”型的凸模垫板和下顶料板,保证了压制过程中制件压牢不窜动,压料和卸料顺畅;模具通过上卸料块推料的方式进行卸料,其推料部位与产品外形吻合,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保证了产品外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下半部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后轴封盖结构示意图。图中:导套1、上模板2、凸凹模3、模柄4、卸料杆5、上卸料块6、翻边凸模7、切边凹模8、导柱9、凹模垫板10、下顶料板11、凸模垫板12、下模板13、聚氨酯14、后轴封盖15。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实施例1:以加工某后轴封盖为例:该后轴封盖切边-翻边复合模模具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模具分为模具的上半部分和模具的下半部分。模具的上半部分包括:导套1、上模板2、凸凹模3、模柄4、卸料杆5和上卸料块6;模具的下半部分包括翻边凸模7、切边凹模8、导柱9、凹模垫板10、下顶料板11、凸模垫板12、下模板13和聚氨酯14,所述的导套1通过过盈配合装在上模板2两侧对应的导套孔中,凸凹模3通过螺栓及销钉固定在上模板2底部,模柄4下段通过过盈配合装在上模板2的固定孔内,上卸料块6通过间隙配合置于凸凹模3所对应的中间型腔内,卸料杆5穿过模柄4的中心孔与上卸料块6连接。模具的上半部分结构关系是:所述的导套1通过过盈配合装在上模板2两侧对应的导套孔中,凸凹模3通过销钉及螺栓固定在上模板2底部,模柄4下段通过过盈配合装在上模板2的固定孔内,上卸料块6通过间隙配合置于凸凹模3所对应的中间型腔内,卸料杆5穿过模柄4的中心孔与上卸料块6连接,整个卸料组件可以在模具的上半部分型腔中活动连接。模具的下半部分结构关系是:导柱9通过过盈配合装在下模板13两侧的固定孔中,切边凹模8与凹模垫板10通过螺栓及销钉固定在下模板13上,翻边凸模7、凸模垫板12通过螺栓按上下顺序与下模板13连接;下顶料板11通过间隙配合装在切边凹模8与凸模垫板12所组成的固定形腔内,并通过卸料螺栓及聚氨酯14连接于下模板13底部。该后轴封盖切边-翻边复合模具按普通冲裁模具的安装方式安装在100T压力机上。该类后轴封盖经下料、落料、成形工序后便可直接用于复合模具的切边-翻边复合加工:第1步:将所述的一种后轴封盖切边-翻边复合模具安装在100T压力机上;第2步:将落料、成形工序后的预制工件放在翻边凸模7上,并在对应的定位形腔中定好位置;第3步:开动压力机,上模板2随机床上工作台向下运行,下顶料板11在聚氨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轴封盖切边‑翻边复合模具,该模具分为模具的上半部分和模具的下半部分,模具的上半部分包括:导套(1)、上模板(2)、凸凹模(3)、模柄(4)、卸料杆(5)和上卸料块(6);模具的下半部分包括翻边凸模(7)、切边凹模(8)、导柱(9)、凹模垫板(10)、下顶料板(11)、凸模垫板(12)、下模板(13)和聚氨酯(1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套(1)通过过盈配合装在上模板(2)两侧对应的导套孔中,凸凹模(3)通过螺栓及销钉固定在上模板(2)底部,模柄(4)下段通过过盈配合装在上模板(2)的固定孔内,上卸料块(6)通过间隙配合置于凸凹模(3)所对应的中间型腔内,卸料杆(5)穿过模柄(4)的中心孔与上卸料块(6)连接;导柱(9)通过过盈配合装在下模板(13)两侧的固定孔中,切边凹模(8)与凹模垫板(10)通过螺栓及销钉固定在下模板(13)上,翻边凸模(7)、凸模垫板(12)通过螺栓按上下顺序与下模板(13)连接;下顶料板(11)通过间隙配合装在切边凹模(8)与凸模垫板(12)所组成的固定形腔内,并通过卸料螺栓及聚氨酯(14)连接于下模板(13)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轴封盖切边-翻边复合模具,该模具分为模具的上半部分和模具的下半部分,模具的上半部分包括:导套(1)、上模板(2)、凸凹模(3)、模柄(4)、卸料杆(5)和上卸料块(6);模具的下半部分包括翻边凸模(7)、切边凹模(8)、导柱(9)、凹模垫板(10)、下顶料板(11)、凸模垫板(12)、下模板(13)和聚氨酯(1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套(1)通过过盈配合装在上模板(2)两侧对应的导套孔中,凸凹模(3)通过螺栓及销钉固定在上模板(2)底部,模柄(4)下段通过过盈配合装在上模板(2)的固定孔内,上卸料块(6)通过间隙配合置于凸凹模(3)所对应的中间型腔内,卸料杆(5)穿过模柄(4)的中心孔与上卸料块(6)连接;导柱(9)通过过盈配合装在下模板(13)两侧的固定孔中,切边凹模(8)与凹模垫板(10)通过螺栓及销钉固定在下模板(13)上,翻边凸模(7)、凸模垫板(12)通过螺栓按上下顺序与下模板(13)连接;下顶料板(11)通过间隙配合装在切边凹模(8)与凸模垫板(12)所组成的固定形腔内,并通过卸料螺栓及聚氨酯(14)连接于下模板(13)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轴封盖切边-翻边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卸料块(6)外形与凸凹模(3)型腔间隙配合,双面间隙为0.4-0.6mm,其顶端与卸料杆(5)底部丝纹连接,组成活动的上卸料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轴封盖切边-翻边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凸凹模(3)外周形状与切边凹模(8)间隙配合,为锋利的切边刃口,双面间隙为0.08mm;其内部各处为圆角,形状与翻边凸模(7)间隙配合,单边间隙为0.8mm,作为翻边凹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轴封盖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德林邱庚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江铃底盘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