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0569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具备能够转动地支承手把(2)一端侧的把手底座(1)、轴部(23)转动自如地支承在把手底座(1)的轴承部(11)中并通过拉动手把(2)而转动的操纵杆(3)。操纵杆(3)具备从轴部(23)向轴方向前端侧突出、留下圆弧面而切除一部分的第一轴前端部(27)和从第一轴前端部(27)向轴方向前端侧突出、比第一轴前端部(27)窄幅的第二轴前端部(28)。把手底座(1)具备旋转自如地支承操纵杆(3)的第一轴前端部(27)及第二轴前端部(28)的轴承孔(16)、将第一轴前端部(27)引导到轴承孔(16)中的第一导向槽(17)、比第一轴前端部(27)窄幅并将第二轴前端部(28)引导到轴承孔(16)中的第二导向槽(1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门把手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作为车辆用门把手装置,人们所熟知的技术是在车架上能够转动地支承连杆,通过操作手把从而转动上述连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特开2001-323689号公报不过,所述现有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形成的构成是在车架上形成的窄幅的缝中插入连杆轴部上形成的对边距离部,以使轴部转动自如地支承在支承孔中。从而,可容易进行安装作业,与之相反,若连杆转动,对边距离部的一部分位于缝中,则该部分失去支承而对轴部作用偏心力,轴部有可能从支承孔中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旋转部分的支承结构不仅容易安装,而且不易脱落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一种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具备:支承手把的一端侧使其能够转动的把手底座;以及轴部转动自如地支承在该把手底座的轴承部中并通过拉动所述手把而转动的操纵杆,所述车辆用门把手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具备:从所述轴部向轴方向前端侧突出、留下圆弧面而切除一部分的第一轴前端部;以及从所述第一轴前端部向轴方向前端侧突出、比所述第一轴前端部窄幅的第二轴前端部,-->所述把手底座具备:支承所述操纵杆的所述第一轴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具备:    支承手把的一端侧使其能够转动的把手底座;以及    轴部转动自如地支承在该把手底座的轴承部中并通过拉动所述手把而转动的操纵杆,    所述车辆用门把手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操纵杆具备:    从所述轴部向轴方向前端侧突出、留下圆弧面而切除一部分的第一轴前端部;以及    从所述第一轴前端部向轴方向前端侧突出、比所述第一轴前端部窄幅的第二轴前端部,    所述把手底座具备:    支承所述操纵杆的所述第一轴前端部及所述第二轴前端部使其旋转自如的轴承孔;    将所述第一轴前端部引导到所述轴承孔中的第一导向槽;以及    比所述第一轴前端部窄幅并将所述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7-5-10 2007-1257511.一种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具备:支承手把的一端侧使其能够转动的把手底座;以及轴部转动自如地支承在该把手底座的轴承部中并通过拉动所述手把而转动的操纵杆,所述车辆用门把手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具备:从所述轴部向轴方向前端侧突出、留下圆弧面而切除一部分的第一轴前端部;以及从所述第一轴前端部向轴方向前端侧突出、比所述第一轴前端部窄幅的第二轴前端部,所述把手底座具备:支承所述操纵杆的所述第一轴前端部及所述第二轴前端部使其旋转自如的轴承孔;将所述第一轴前端部引导到所述轴承孔中的第一导向槽;以及比所述第一轴前端部窄幅并将所述第二轴前端部引导到所述轴承孔中的第二导向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复位弹簧,其两端的卡扣部被卡扣,以对所述操纵杆向以轴部为中心的旋转方向施力,并且向所述第一轴前端部远离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方向作用偏心力。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槽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谷洋隆宗田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有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