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0569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具备能够转动地支承手把(2)一端侧的把手底座(1)、轴部(23)转动自如地支承在把手底座(1)的轴承部(11)中并通过拉动手把(2)而转动的操纵杆(3)。操纵杆(3)具备从轴部(23)向轴方向前端侧突出、留下圆弧面而切除一部分的第一轴前端部(27)和从第一轴前端部(27)向轴方向前端侧突出、比第一轴前端部(27)窄幅的第二轴前端部(28)。把手底座(1)具备旋转自如地支承操纵杆(3)的第一轴前端部(27)及第二轴前端部(28)的轴承孔(16)、将第一轴前端部(27)引导到轴承孔(16)中的第一导向槽(17)、比第一轴前端部(27)窄幅并将第二轴前端部(28)引导到轴承孔(16)中的第二导向槽(1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门把手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作为车辆用门把手装置,人们所熟知的技术是在车架上能够转动地支承连杆,通过操作手把从而转动上述连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特开2001-323689号公报不过,所述现有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形成的构成是在车架上形成的窄幅的缝中插入连杆轴部上形成的对边距离部,以使轴部转动自如地支承在支承孔中。从而,可容易进行安装作业,与之相反,若连杆转动,对边距离部的一部分位于缝中,则该部分失去支承而对轴部作用偏心力,轴部有可能从支承孔中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旋转部分的支承结构不仅容易安装,而且不易脱落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一种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具备:支承手把的一端侧使其能够转动的把手底座;以及轴部转动自如地支承在该把手底座的轴承部中并通过拉动所述手把而转动的操纵杆,所述车辆用门把手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具备:从所述轴部向轴方向前端侧突出、留下圆弧面而切除一部分的第一轴前端部;以及从所述第一轴前端部向轴方向前端侧突出、比所述第一轴前端部窄幅的第二轴前端部,-->所述把手底座具备:支承所述操纵杆的所述第一轴前端部及所述第二轴前端部使其旋转自如的轴承孔;将所述第一轴前端部引导到所述轴承孔中的第一导向槽;以及比所述第一轴前端部窄幅并将所述第二轴前端部引导到所述轴承孔中的第二导向槽。根据该构成,在轴承孔中旋转自如地支承轴部的状态下,即使第一轴前端部的一部分移动到与第一导向槽对应的位置,解除第一轴前端部的一部分的保持,在第二轴前端部的一部分移动到与第二导向槽对应的位置之前期间,第二轴前端部也维持轴支承在轴承孔中的状态,从而与现有相比,能够将轴部脱落的可能性抑制在小的范围内。也就是说,能够通过简单的改良、且不损害安装作业性而实现不易脱落的结构。另外,即使第二轴前端部形成窄幅,也能够利用比第二轴前端部宽幅的第一轴前端部而保持在轴承孔中,从而不会降低轴部的强度。优选是若还具备复位弹簧,其两端的卡扣部被卡扣,以对所述操纵杆向以轴部为中心的旋转方向施力,并且向第一轴前端部远离第一导向槽的方向作用偏心力,则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轴部从轴承部脱落。优选是所述第一导向槽相对于通过轴承孔的中心的直线偏离位置而形成,所述第二导向槽在相对于通过轴承孔的中心的直线比第一导向槽更靠外侧的位置形成,设定所述手把拉动时所述操纵杆轴部的旋转方向,以使所述第一轴前端部及所述第二轴前端部端面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侧面相比先到达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侧面。根据该构成,能够实现例如即使在组装作业中等,作业者向手把拉动时的旋转方向操作操纵杆,第一轴前端部及第二轴前端部也不易从轴承孔中脱落的结构。优选是具备复位弹簧,其两端的卡扣部被卡扣,以对所述操纵杆向以轴部为中心的旋转方向施力,并且向第一轴前端部远离第一导向槽的方向作用偏心力,-->所述轴承孔以其中心相对于经所述各导向槽引导的各轴部的中心向与引导方向交叉的方向偏离位置而配置,将第一轴前端部经第一导向槽插入轴承孔后,形成向所述交叉的方向偏离位置的状态,依靠所述复位弹簧的偏心力保持该偏离的状态。根据该构成,只要向第一导向槽中插入第一轴前端部,将其向交叉方向移动,至少第一轴前端部就不会位于能够从第一导向槽中脱落的位置。也就是说,只要安装时使轴部旋转自如地支承在轴承孔中,就能够实现不易脱落的构成。另外,这种不会脱落的状态依靠复位弹簧的偏心力保持。因而,即使操纵杆旋转到安装时的旋转位置,操纵杆的轴部也不会从轴承孔中脱落,从而,能够将操纵杆安装时的旋转位置设定在操纵杆的通常操作范围内。其结果是能够提高设计的自由度。优选是在所述第一轴前端部的圆弧面的一方缘部位于第一导向槽的一方外侧面的状态下,当以所述圆弧面的另一方缘部与轴承孔的内周面抵接的位置作为所述轴部的旋转支点时,所述第二轴前端部的一方缘部至少不进入第二导向槽。根据该构成,如果例如操纵杆转动,第一轴前端部的圆弧面中一方缘部到达第一导向槽,第一轴前端部的一方缘部的保持就被解除。此时,如果形成的构成是使第二轴前端部的一方缘部不侵入第二导向槽内,第二轴前端部就依然维持保持在轴承孔内周面的状态,第二轴前端部不会向第二导向槽脱落。也就是很难从轴承部脱落轴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轴承孔中旋转自如地支承轴部的状态下,即使第一轴前端部的一部分移动到与第一导向槽对应的位置,解除第一轴前端部一部分的保持,在第二轴前端部的一部分移动到与第二导向槽对应的位置之前期间,第二轴前端部也维持轴支承在轴承孔中的状态,从而与现有相比,能够将轴部脱落的可能性抑制在小的范围内。也就是说,能够通过简单的改良、且不损害安装作业性而实现不易脱落的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门把手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从相反侧看图1的把手底座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3是表示在图2的把手底座上组装有操纵杆及复位弹簧的状态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在图2的把手底座上安装操纵杆前的状态的局部截面主视图。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表示从图4往把手底座上安装了操纵杆的状态的局部截面主视图。图7是表示从图6安装了复位弹簧的状态的局部截面主视图。图8是表示从图7安装了手把的状态的局部截面主视图。图9是表示从图8将手把转动到最大拉动位置的状态的局部截面主视图。图10(a)、(b)是现有例的轴承部及轴部的截面图,(c)、(d)是本实施方式的轴承部及轴部的截面图,(e)是其他实施方式的轴承部及轴部的截面图。图中,1-把手底座,2-手把,3-操纵杆,3a-卡扣座部,4-复位弹簧,4a-线圈部,4b-第一卡扣部,4c-第二卡扣部,5-杆,6-把手支承部,7-操纵杆支承部,8-把手螺母,9-螺栓,10-开口部,11-轴承部,11A-第一轴承部,11B-第二轴承部,12-轴承板,13-轴承孔,14-卡扣槽,15-支承壁,16-轴承孔,17-第-导向槽,18-第二导向槽,19-连结部,20-按压部,21-配重部,22-动作部,23-轴部,23A-第一轴部,23a-小径部,23B-第二轴部,24-保持凹部,25-夹具,26-按压座部,27-第一轴前端部,27A-突起,28-第二轴前端部,28b、28c、28d、28e-端面,100-轴前端部,100a-圆弧面端部,101-导向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构成)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该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大致说-->是在没有图示的门板上安装的把手底座1上安装手把2(参照图8及图9)、操纵杆3及复位弹簧4,通过拉动手把2从而克服复位弹簧4的施力转动操纵杆3,经由杆5使没有图示的锁紧机构动作,将门开放。(1.1.把手底座1)把手底座1在一端部上形成能够转动地安装手把2的把手支承部6,在另一端部上形成能够转动地安装操纵杆3的操纵杆支承部7。在把手支承部6上设置嵌入手把2一端部且能够转动地支承它的轴支承部6a,能够转动地安装手把2。该把手底座1通过把手螺母8、螺栓8a和螺栓9及没有图示的固定用构件固定在门板上。操纵杆支承部7如图2及图3所示,具备贯通插有后述手把2的连结部19及按压部20的开口部10和支承操纵杆3的各轴部23的轴承部11(第一轴承部11A及第二轴承部11B)。第一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具备:    支承手把的一端侧使其能够转动的把手底座;以及    轴部转动自如地支承在该把手底座的轴承部中并通过拉动所述手把而转动的操纵杆,    所述车辆用门把手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操纵杆具备:    从所述轴部向轴方向前端侧突出、留下圆弧面而切除一部分的第一轴前端部;以及    从所述第一轴前端部向轴方向前端侧突出、比所述第一轴前端部窄幅的第二轴前端部,    所述把手底座具备:    支承所述操纵杆的所述第一轴前端部及所述第二轴前端部使其旋转自如的轴承孔;    将所述第一轴前端部引导到所述轴承孔中的第一导向槽;以及    比所述第一轴前端部窄幅并将所述第二轴前端部引导到所述轴承孔中的第二导向槽。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7-5-10 2007-1257511.一种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具备:支承手把的一端侧使其能够转动的把手底座;以及轴部转动自如地支承在该把手底座的轴承部中并通过拉动所述手把而转动的操纵杆,所述车辆用门把手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具备:从所述轴部向轴方向前端侧突出、留下圆弧面而切除一部分的第一轴前端部;以及从所述第一轴前端部向轴方向前端侧突出、比所述第一轴前端部窄幅的第二轴前端部,所述把手底座具备:支承所述操纵杆的所述第一轴前端部及所述第二轴前端部使其旋转自如的轴承孔;将所述第一轴前端部引导到所述轴承孔中的第一导向槽;以及比所述第一轴前端部窄幅并将所述第二轴前端部引导到所述轴承孔中的第二导向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复位弹簧,其两端的卡扣部被卡扣,以对所述操纵杆向以轴部为中心的旋转方向施力,并且向所述第一轴前端部远离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方向作用偏心力。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槽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谷洋隆宗田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有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