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发动机加强散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09142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1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用发动机加强散热系统,其包括车用发动机本体、第一散热器、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和辅助散热组件;车用发动机本体设有装第一冷却液的冷却缸,第一散热器与冷却缸通过第一管路和抽液泵形成主体循环散热系统;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第一冷却液的温度,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辅助散热组件包括用于存储第二冷却液的储液容器、电子水泵、第二散热器和第二管路,电子水泵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储液容器、冷却缸和第二散热器通过第二管路和电子水泵形成辅助散热系统。在超速工况下,该车用发动机加强散热系统可根据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第一冷却液的温度高低利用控制器调控辅助散热系统运行,加强发动机散热,提高发动机的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发动机加强散热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用发动机加强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常规含涡轮增压器结构的车用机械发动机的转速普遍限制在1100转/分钟~2500转/分钟,而在特殊应用环境下需要车用发动机的功率继续提升,因此需要增加车用发动机的转速来提升功率。然而该常规含涡轮增压器结构的车用机械发动机采用水热散热器与由发动机本体驱动转动的风叶结构相结合的散热形式仅能满足小于2500转/分钟转速条件下的散热需求,不能满足高速(大于2500转/分钟,超速工况)高功率条件下的散热需求。另外,由发动机本体驱动转动的风叶结构则导致车用发动机的功率会有较大损失。同时,车用发动机的转速提高后,较高的转速会影响风叶结构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车用发动机加强散热系统,以满足车用发动机在超速工况下的散热需求,并减少车用发动机功率损失。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用发动机加强散热系统,包括车用发动机本体、第一散热器、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和辅助散热组件;所述车用发动机本体设有装第一冷却液的冷却缸,所述第一散热器与所述冷却缸通过第一管路和串接于所述第一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发动机加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用发动机本体、第一散热器、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和辅助散热组件;所述车用发动机本体设有装第一冷却液的冷却缸,所述第一散热器与所述冷却缸通过第一管路和串接于所述第一管路上的抽液泵形成主体循环散热系统;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第一冷却液的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辅助散热组件包括用于存储第二冷却液的储液容器、电子水泵、第二散热器和第二管路,所述电子水泵串接于所述第二管路上,所述电子水泵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储液容器、所述冷却缸和所述第二散热器通过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电子水泵形成辅助散热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发动机加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用发动机本体、第一散热器、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和辅助散热组件;所述车用发动机本体设有装第一冷却液的冷却缸,所述第一散热器与所述冷却缸通过第一管路和串接于所述第一管路上的抽液泵形成主体循环散热系统;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第一冷却液的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辅助散热组件包括用于存储第二冷却液的储液容器、电子水泵、第二散热器和第二管路,所述电子水泵串接于所述第二管路上,所述电子水泵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储液容器、所述冷却缸和所述第二散热器通过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电子水泵形成辅助散热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鹏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晟欣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