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东成专利>正文

改进构造的旅行箱伸缩拉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547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构造的旅行箱伸缩拉杆,该握把设有调整机构控制子管末端的第二定位部伸缩,在母管内设一定位元件,在定位元件设第一定位部供第二定位部嵌入卡合,其近末端处设有平滑部,平滑部末端固设在距母管末端一适当高度处,以使下方形成一卡合空间,并使平滑部末端成为一挡面;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更加简易且节省耗材,具有将第二定位部卡掣定位以固定子管的实用效果。(*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构造的旅行箱伸缩拉杆。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3所示,其为本创作人先前申请的专利案,乃包含握把2、调整机构3、子管4、母管5及定位机构6,其中,该握把2具有一底端设调整机构3的握持部21,并于内部设有线道22,而调整机构3并以一握部31凸出于握持部21底面,且供一顶面设有弹簧211的按压部222置入于握把2的线道22内,另于握把2下方设有一侧面末端开设透空孔42的子管4,并于子管4与握把2间设一固定体32,该固定体32套置于子管4外部,一母管5可供子管4套置其内以成为一伸缩拉杆,于内部二相对侧面各设有凸缘51,使二凸缘51间形成一定位空间52,可供一开设有若干第一定位部621的定位元件62置放,该定位元件62近下端处并设有一平滑部622,而平滑部622下方则开设末端的第一定位部621A,一设于子管4末端的定位机构6,该定位机构6具有一上端设控制部611的底座61,而控制部611的顶端并嵌置一L型片体612,该L型片体612与一置于握把2线道22及子管4内的拉线613连接,以牵动凸出于控制部611外的第二定位部614,于子管4的透空孔42中伸缩动作;藉此,在收合子管4动作中,当末端定位机构6的第二定位部614滑移至定位元件62的平滑部622时,由于平滑部622并未开设第一定位部621,故即使松开按压部222,子管4亦无法利用第二定位部614卡掣定位;当第二定位部614下降至定位元件62末端开设的第一定位部621A时,因已无平滑部622的顶制面顶制,则随即向外凸伸并嵌合于定位元件62末端的第一定位部621A中,而使子管4完全收合于母管5中卡制定位;此案在将子管4收合定位的设计上,由于定位元件62的平滑部622原本设计仅为供子管4的第二定位部614,在无卡掣结构下,使用者可毋须控制按压部222,而便利将子管4收合于母管5内,故该平滑部622上并未开设可供第二定位部614嵌全的第一定位部621,故此案为使收合于母管5内的子管4卡掣定位,即必须另于定位元件62的平滑部622下方预留板面,以便开设末端第一定位部621A,供子管4的第二定位部614在通过平滑部622时,可嵌合于末端的第一定位部621A内而卡掣定位,以固定子管4,但相对地却造成定位元件62的耗材及成本增加。于是,本创作人乃经不断地改进,终得本创作的产生;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构造的旅行箱伸缩拉杆,具有第二定位部的定位机构装设于子管的末端,而设于握把内面顶端的调整机构则可控制定位机构的第二定位部伸缩,另于母管内部设有二凸缘,相对凸缘间形成的定位空间可固设一定位元件,该定位元件开设有若干第一定位部,供定位机构的第二定位部嵌入卡合,以便定位子管升降;定位元件近末端处设有平滑部,平滑部末端可固设在距母管末端一适当高度处,以使下方形成一卡合空间,并使平滑部的末端成为一挡面;藉此,当子管上的第二定位部通过定位元件具顶制面的平滑部时,即可凸伸嵌入于卡合空间内,并受定位元件的挡面抵挡而卡掣定位,以固定子管。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构造的旅行箱伸缩拉杆,其母管的侧面亦可成为一定位元件,并开设有第一定位部及平滑部,而平滑部的末端可成为一挡面;藉此,当子管上的第二定位部通过定位元件具顶制面的平滑部时,即可受定位零件的挡面抵挡而卡掣定位,达到固定子管的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改进构造的旅行箱伸缩拉杆,该握把设有控制设于子管末端定位机构的第二定位部伸缩的调整机构,另于母管的定位元件上开设供定位机构的第二定位部嵌入卡合的以定位子管升降的第一定位部,并于定位元件近末端处设有平滑部,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元件的平滑部末端设有一供第二定位部卡掣定位的挡面。定位元件插设于母管内,其平滑部的末端固设在距母管末端一适当高度处在下方形成一卡合空间。母管的侧面也可为一定位元件,并设有第一定位部及平滑部,而平滑部末端可直接成为一供第二定位部卡掣定位的挡面。母管的侧面为一定位元件并设有第一定位部及平滑部,其平滑部末端为一阶梯状供第二定位部卡掣定位的挡面。通过本技术一种改进构造的旅行箱伸缩拉杆,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达到了上述创作的目的;本技术毋须于定位元件的平滑部下方预留板面与开设第一定位部,即可达到以更加简易且节省耗材的结构设计,第二定位部具有卡掣定位以固定子管的实用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是习式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习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习式的使用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零件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的组装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使用示意图一;图7是本技术的使用示意图二;图8是本技术另一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的使用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又一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的使用示意图。请参阅图4、5所示,本技术乃包含一握把2、调整机构3、子管4、定位机构5、母管6及定位元件7,其中,该握把2具有一握持部21并于内部设有线道22,设于握持部21内面顶端的调整机构3以握部31凸出于握持部21外,并供一顶面设有弹簧23的按压部24置入于握把2的线道22内,另于握把2下方设有一固定体32,该固定体32并套置于一末端开设有透空孔41的子管4外部,一设于子管4末端内的定位机构5,具有一底座51,该底座51上端设有一控制部511,于控制部511顶端嵌置一L型片体52,而L型片体52与一置于握把2线道22及子管4内的拉线53连接,以牵动凸出于控制部511外的第二定位部54在子管4的透空孔41中作伸缩动作,母管6可供子管4套置其内以成为一伸缩拉杆,其内部二相对侧面各设有凸缘61,使二凸缘61间形成一定位空间62;一开设有若干第一定位部71的定位元件7,其近下端处是设有一平滑部72,并可冲压母管6的侧面以固定定位元件7,使定位元件7的平滑部72末端位于距母管6末端一适当高度处,使定位元件7的下方形成一卡合空间73,并使平滑部72末端成为一挡面721;通过上述结构,当按压按压部24时,拉线53即受到牵动,而带动L型片体52摆动,将凸出于子管4外的第二定位部54缩回,进而使第二定位部54无法卡制于定位元件7的第一定位部71中,以供子管4可于母管6内升降动作,而调整握把2的摆设高度,然当手部松开按压部24时,凸出于子管4上的第二定位部54即直接嵌合于相对应定位元件7的第一定位部71中,以固定子管4的伸缩长度。请参阅图6所示,使用者欲使子管4完全退入母管6内时,可按压按压部24,使第二定位部54缩回,此时,即可施力将子管4推入于母管6中,当子管4的第二定位部54退入滑移对定位元件7的平滑部72时,由于该平滑部72未开设有第一定位部71,故即使松开按压部24,第二定位部54仍受平滑部72的顶抵,而无法将子管4卡掣定位,因此,使用者不须再按压按压部24,只需由握把2顶端施力将子管4推入,使第二定位部54利用平滑部72的顶制而缩回,使子管4可平顺继续下降;请参阅图7所示,当第二定位部54滑移下降离开平滑部72末端时,由于已无顶制力量,故即直接凸伸嵌合于平滑部72下方的卡合空间73内,并受平滑部72末端的挡面721抵挡而卡掣定位,使子管4可完全收合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构造的旅行箱伸缩拉杆,该握把设有控制设于子管末端定位机构的第二定位部伸缩的调整机构,另于母管的定位元件上开设供定位机构的第二定位部嵌入卡合的以定位子管升降的第一定位部,并于定位元件近末端处设有平滑部,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元件的平滑部末端设有一供第二定位部卡掣定位的挡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成
申请(专利权)人:李东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