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金安卓专利>正文

拉杆旅行箱用侧向拉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833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杆旅行箱用侧向拉手,包括拉手组件、固定件,拉手组件为伸缩结构,包括套筒和内芯杆,套筒为长条状且两端开口,套筒的轴向的上、下壁开设贯穿通孔,且在上、下壁的其中一壁上开设卡孔,内芯杆活动置于套筒中,内芯杆内设置有卡簧;固定件包括卡持片和螺杆螺栓组件,卡持片上开设有与所述的套筒相对应的通孔,卡持片与拉手组件通过螺杆螺母组件相固定。当将该侧向拉手安装于旅行箱拉杆的手柄上后,人拉动旅行箱时,用手只要握住该侧向拉手就可拖动旅行箱移动,避免了人体的背部直对后面的箱体而引起的脚后跟与箱体相碰。(*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旅行用的箱包,更具体地指一种拉杆旅行箱用侧向拉手
技术介绍
旅行箱为大多数人们所熟悉,人们外出、旅行均需要携带旅行箱来放置所需用的物品,最初的旅行箱带有一可收缩的拉杆(见图1),在使用时,可将拉杆拉出,利用其箱体下部的轮子来拖动旅行箱,这样可省却人拉动箱体所需要的力。但可能人人都有这样一个体会,在拉动箱体时,结合图2所示,由于人的手握住拉杆的横柄,稍有不慎,箱体经常会与人的脚后跟相碰。为此,市面上出现一种可延长人体与箱体距离的延长拉手出现,如图3所示,将延长拉手套于旅行箱的拉杆上,利用延长拉手来避免人体与箱体之间的相碰。但是细心的人们仍会发现,这种延长拉手仍未能彻底解决人体的脚与箱体相碰的根本问题,因为延长拉手是套于拉杆的手柄上,请参阅图4,所以延长拉手仍然基本直对人的脚后跟,所以脚后跟仍然会与箱体相碰,尤其是当人行走的速度与箱体的运动的速度不同步时,经常会发生碰撞,因此,这种延长拉手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传统的拉杆旅行箱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一种拉杆旅行箱用侧向拉手,当旅行箱上装上该侧向拉手后,能解决人在拉动拉杆旅行箱时,箱体与人体相碰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拉杆旅行箱用侧向拉手包括拉手组件、固定件,所述的拉手组件为伸缩结构,包括套筒和内芯杆,套筒为长条状且两端开口,套筒的轴向的上、下壁开设贯穿通孔,且在上、下壁的其中一壁上开设卡孔,内芯杆活动置于套筒中,内芯杆内设置有卡簧;所述的固定件包括卡持片和螺杆螺栓组件,卡持片上开设有与所述的套筒相对应的螺孔,卡持片与拉手组件通过螺杆螺母组件相固定。所述的套筒上开设的卡孔至少有一个,卡孔位于近套筒的端头。所述的内芯杆上开设有与套筒上卡孔相对应的凹孔,所述的卡簧呈一弯片状,卡簧的一端设一伸于内芯杆上的凹孔的凸榫。所述的卡持片两端延伸有侧片。在本技术中,侧向拉手包括拉手组件、固定件,拉手组件为伸缩结构,包括套筒和内芯杆,套筒为长条状且两端开口,套筒的轴向的上、下壁开设贯穿通孔,且在上、下壁的其中一壁上开设卡孔,内芯杆活动置于套筒中,内芯杆内设置有卡簧;固定件包括卡持片和螺杆螺栓组件,卡持片上开设有与所述的套筒相对应的通孔,卡持片与拉手组件通过螺杆螺母组件相固定。当将该侧向拉手安装于旅行箱拉杆的手柄上后,由于侧向拉手是向侧向延伸,相当于在拉杆上增设了一侧向手柄,当人拉动旅行箱时,用手只要握住该侧向拉手就可拖动旅行箱移动,避免了人体的背部直对后面的箱体而引起的脚后跟与箱体相碰;在不需要时,又可以将拉手拆卸,非常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拉杆旅行箱结构示意图。图2为人拉动传统旅行箱时示意图。图3为传统的延长拉手结构示意图。图4传统延长拉手套置于旅行箱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侧向拉手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侧向拉手分介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所示侧向拉手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侧向拉手安装于旅行箱的状态示意图之一。图9为本技术侧向拉手安装于旅行箱的状态示意图之二。图10为本技术侧向拉手安装于旅行箱的状态示意图之三。图11为人拉动安装本技术侧向拉手后的旅行箱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技术方案和效果,以下通过实施例结合上述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请同时参阅图5-图7所示,该拉杆旅行箱用侧向拉手10包括拉手组件11、固定件12,所述的拉手组件11包括套筒111和内芯杆112,拉手组件11为一伸缩结构,内芯杆112可在套筒111中伸缩。套筒111为长条状且两端开口。在本技术中,套筒111为一长立方条状,当然也可以选用空心圆柱状。套筒111沿轴向的上、下壁开设贯穿通孔1111,在开设时,上壁的通孔1111的口径可大于下壁所开设的口径,这样便于拉手组件11与后面将要描述的固定件12在固定时螺杆螺栓组件的安装,通孔1111用于螺杆的穿设,通孔1111的数量视需要而设置。此外,在上、下壁的其中一壁上开设卡孔1112,内芯杆112活动置于套筒111中,内芯杆112内设置有卡簧1121。卡孔1112的作用是限制内芯杆112侧向移动的位置。所述的固定件12包括卡持片121和螺杆螺栓组件122,卡持片121上开设有与所述的套筒111相对应的螺孔1211,当卡持片121与套筒111相对合于旅行箱的拉杆上时,卡持片121上的螺孔1211与套筒111上的通孔1111相贯通。卡持片121与拉手组件11通过螺杆螺母组件122相固定,螺杆螺母组件122包括螺杆螺母,就是通过螺杆穿设在上述贯通的螺孔和通孔1211、1111中,再用螺母与螺杆旋拧,就可使得拉手组件11与固定件12固定于旅行箱的拉杆上。所述的套筒111上开设的卡孔1112至少有一个,卡孔1112位于近套筒111的端头。该卡孔1112若只设一个,且位于套筒111的一端,则内芯杆112只能向外侧的一端延伸,若卡孔111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套筒111的两端,侧内芯杆112可向两端延伸。当然,卡孔1112还可以在中间设置,这样使得内芯杆112只向左或向右延伸一半的位置。所述的内芯杆112上开设有与套筒上卡孔1112相对应的凹孔1121,所述的卡簧1122呈一弯片状,卡簧1122的一端设有伸于内芯杆上的凹孔1121的凸榫1123,该凸榫1123进入卡孔1112后,内芯杆112在套筒111的位置即确定。所述的卡持片121两端均延伸有侧片1212,侧片1212的作用可加强本技术的侧向拉手与旅行箱的拉杆结合牢固性。请继续参阅图8-图10所示,图8示意了本技术的侧向拉手10安装于旅行箱20上,此时侧向拉手10向左侧延伸。图9示意了本技术的侧向拉手10安装于旅行箱20上,此时侧向拉手10向右侧延伸。图10示意了本技术的侧向拉手10安装于旅行箱20上,侧向拉手10未向两侧延伸,此时旅行箱20如同往常一样。请最后参阅图11所示,当人体位于旅行箱20的左侧时,只要将侧向拉手10向箱体左侧拉出用手拉动旅行箱行走即可,而并不像以往那样,位于旅行箱的前边,能很好地避免人体脚后跟与箱体相碰的情况。而且也不会像后传统延长拉手在使用时,行走的人与所拉的箱体发生不同步而引起的相碰情况发生。当然,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拉杆旅行箱用侧向拉手,其特征在于该侧向拉手包括拉手组件、固定件,所述的拉手组件为伸缩结构,包括套筒和内芯杆,套筒为长条状且两端开口,套筒的轴向的上、下壁开设贯穿通孔,且在上、下壁的其中一壁上开设卡孔,内芯杆活动置于套筒中,内芯杆内设置有卡簧;所述的固定件包括卡持片和螺杆螺栓组件,卡持片上开设有与所述的套筒相对应的螺孔,卡持片与拉手组件通过螺杆螺母组件相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旅行箱用侧向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上开设的卡孔至少有一个,卡孔位于近套筒的端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旅行箱用侧向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芯杆上开设有与套筒上卡孔相对应的凹孔,所述的卡簧呈一弯片状,卡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杆旅行箱用侧向拉手,其特征在于:该侧向拉手包括拉手组件、固定件,所述的拉手组件为伸缩结构,包括套筒和内芯杆,套筒为长条状且两端开口,套筒的轴向的上、下壁开设贯穿通孔,且在上、下壁的其中一壁上开设卡孔,内芯杆活动置于套筒中,内芯杆内设置有卡簧;所述的固定件包括卡持片和螺杆螺栓组件,卡持片上开设有与所述的套筒相对应的螺孔,卡持片与拉手组件通过螺杆螺母组件相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安卓
申请(专利权)人:金安卓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