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菌剂及其钝化土壤中重金属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0966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2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生物菌剂,它是由被孢霉、棘孢木霉和卷枝毛霉三种真菌组成,它由所述的真菌分别进行活化、扩繁并稀释至1~9×10

A Microbial Microbial Agen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assivating Heavy Metals in Soil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icrobial fungicide, which is composed of three fungi, namely, Trichoderma echinococcus, Trichoderma capillaris. The fungi are activated, multiplied and diluted to 1-9*10, respective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菌剂及其钝化土壤中重金属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微生物菌剂的环境修复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生物菌剂及其钝化土壤中重金属的应用。
技术介绍
重金属污染是我国主要的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我国受镉、砷、汞、铜、锌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每年因重金属污染例如“镉米”、“砷米”等的粮食达1000多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200余亿元。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必需的一切营养均来自土壤,重金属对植物的危害也是通过土壤进入植物的。土壤重金属的分布和形态决定了重金属在环境中可能的迁移和转化行为、潜在毒性和生物可给性。土壤中重金属与呈无机态、有机态的其它组分间不断的发生相互作用,进行空间位置的迁移和存在形态的转化,包括沉淀、溶解、离子交换和吸附、络合作用和氧化还原作用等。因此,从重金属赋存形态出发研究土壤重金属移动性、生物可给性是有效评价重金属污染土壤环境风险的关键。从土壤-植物系统来看,根系分泌的大量有机酸能络合溶解含重金属的固体成分,当植物根系周围元素因植物吸收而浓度降低时,金属有机络合物可以离解,在溶液中形成浓度梯度,促进难溶元素的移动,增强它们对植物的有效性。据报道,美国、澳大利亚等环保部门已经将土壤重金属形态纳入到土壤重金属的环境风险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钝化修复方法包括生物修复法、化学修复法和物理修复法,其中生物修复法凭借较低的投入、二次污染少的优点而逐渐为人们所利用。目前生物修复法的研究热点是植物修复法和微生物修复法联合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主要是利用一些具有吸附、沉淀重金属等功能的微生物和耐性强的植物,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降低重金属进入农产品的风险,保障农产品安全。中国专利文献CN106493167A申请号(201510564707.X)公开了一种含有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的菌剂和钝化重金属的方法。其公开的一株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的保藏编号为CGMCCNo.10852。该专利技术的地衣芽孢杆菌剂能够同时对镉、砷、铅、汞和铬五种重金属同时进行有效地钝化,操作简便,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中国专利文献CN105728454A申请号(201610220086.8)公开了一种化学钝化-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通过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加入钝化剂和功能菌剂进行联合修复,实现土壤重金属的高效钝化。其公开的化学钝化剂为土豆面粉、玉米淀粉等原材料的发酵残渣,其公开的功能菌为假单胞菌。该专利技术能有效修复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且在不引入新污染物的同时能改善土壤肥效,但需要进行发酵制作,前期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菌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其钝化土壤中重金属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被孢霉(Mortiprella)、棘孢木霉(Trichodermaasperellum)和卷枝毛霉(Mucorcircinelloides)三种真菌的菌液组成,每种菌液有效菌的浓度为1~9×107CFU/ml。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液中被孢霉、棘孢木霉和卷枝毛霉三种真菌的菌数为等数量级浓度。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如下步骤:(1)采用活化培养基在28~30℃、180~220r·min-1的摇床上培养1~3天,对所述的被孢霉、棘孢木霉和卷枝毛霉三种真菌分别进行活化;(2)将活化后的真菌采用扩繁培养基在28~30℃、180~220r·min-1的摇床上振荡20~28小时,分别进行扩繁;(3)再用无菌水将活化与扩繁的真菌分别稀释成有效菌的浓度1~9×107CFU/ml的菌液,将三种菌液按照等体积混合均匀,即得;其中所述的活化培养基成分为,蛋白胨:3.0~5.0g/L、酵母浸粉:1.0~2.0g/L、葡萄糖10~20.0g/L、磷酸氢二钾1.0~2.0g/L、硫酸镁0.5~2.5g/L,pH=6.4±0.2;所述的扩繁培养基成分为:马铃薯浸粉3.0~6.0g/L、葡萄糖10~20.0g/L、琼脂10~20.0g/L,pH=5.6±0.2。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微生物菌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含有重金属的土壤中种植或栽培侵染所述的微生物菌剂的菌根化植物品种,钝化土壤中重金属。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微生物菌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其钝化土壤中重金属是用于种植或栽培侵染所述的微生物菌剂的菌根化植物品种为:秋葵、苜蓿和大豆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微生物菌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钝化土壤中重金属为:铜、锌、铅、镉或锰。本专利技术使用三种真菌的来源:所述的被孢霉(Mortierella),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ACCC),菌种编号ACCC31571;所述的棘孢木霉(Trichodermaasperellum),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菌种编号CGMCC9722;所述的卷枝毛霉(Mucorcircinelloides),荷兰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CBS),菌种编号CBS131818。其中,ACCC为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AgriculturalCulturecollectionofChina),CGMCC为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hinaGeneralMicrobiologicalCultureCollectionCenter),CBS为荷兰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CentraalbureauvoorSchimmelcultures)。本专利技术的微生物菌剂的作用机理与应用特点:本专利技术的微生物菌剂采用种植植物形成了菌根化植物,与土壤中重金属通过吸附、络合、离子交换、共沉淀等机制,显著降低其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阻控重金属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对动植物危害,减少环境污染风险。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钝化方法,对重金属污染物的吸附、钝化作用稳定,对铜、锌、铅、镉、锰的去除率分别高达75.69%、57.60%、89.61%、82.83%、68.77%。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其制备和使用方法简单经济,还能有效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保肥与保水能力,并且应用周期较短,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易于推广应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各实施例仅用于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解释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说明书内容可以想到的其它替代手段,均应在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使用三种真菌的来源:所述的被孢霉(Mortierella),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ACCC),菌种编号ACCC31571;所述的棘孢木霉(Trichodermaasperellum),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菌种编号CGMCC9722;所述的卷枝毛霉(Mucorcircinelloides),荷兰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CBS),菌种编号CBS131818。其中,ACCC为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AgriculturalCulturecollectionofChina),CGMCC为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hinaGeneral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被孢霉、棘孢木霉和卷枝毛霉三种真菌的菌液组成,每种菌液中有效菌的浓度为1~9×107CFU/ml。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被孢霉、棘孢木霉和卷枝毛霉三种真菌的菌液组成,每种菌液中有效菌的浓度为1~9×107CFU/ml。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液中被孢霉、棘孢木霉和卷枝毛霉三种真菌的菌数为等数量级浓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如下步骤:(1)采用活化培养基在28~30℃、180~220r·min-1的摇床上培养1~3天,对所述的被孢霉、棘孢木霉和卷枝毛霉三种真菌分别进行活化;(2)将活化后的真菌采用扩繁培养基在28~30℃、180~220r·min-1的摇床上振荡20~28小时,分别进行扩繁;(3)再用无菌水将活化与扩繁的真菌分别稀释成有效菌的浓度1~9×107CFU/ml的菌液,将三种菌液按照等体积混合均匀,即得;其中所述的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安林许灏李超亮徐连生宋英辉李鑫鑫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