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its forming method include: forming a base with a gate structure on the base; forming a first dielectric layer on the base; removing part of the thickness of the first dielectric layer so that the top of the remaining first dielectric layer is lower than the top of the gate structure; and forming a isolation side wall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exposed gate structure. The isolation side wal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lectrical isolation performance between the gate structure and the subsequent plugs,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breakdown problems between the gate structure and the plugs, and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formed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集成电路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集成电路内部的电路密度越来越大,所包含的元器件数量也越来越多,元器件的尺寸也随之减小。随着半导体结构尺寸的减小,半导体结构中器件的沟道随之缩短。由于沟道缩短,缓变沟道近似不再成立,而凸显出各种不利的物理效应(特别是短沟道效应),这使得器件性能和可靠性发生退化,限制了器件尺寸的进一步缩小。为了控制短沟道效应,器件尺寸的进一步缩小要求栅极电容的进一步增大。栅极电容的增大能够通过减薄栅介质层的厚度而实现。但是栅介质层厚度的减小会引起栅极漏电流的增大。为了抑制栅极漏电流,金属栅极结构被引入半导体结构中。金属栅极结构包括金属电极和高K介质层。金属栅极结构能够有效提高栅极电容,同时能够有效抑制栅极漏电流。同时,电路密度的增大,晶圆表面无法提供足够的面积来制造连接线。为了满足元器件缩小后的互连需求,两层及两层以上的多层金属间互连线的设计成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常采用的方法之一。不同金属层或者金属层与半导体器件之间通过插塞实现连接导通。随着器件尺寸的减小,现有技术所形成半导体结构的可靠性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以提高所形成半导体结构的可靠性。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形成基底,所述基底上具有栅极结构;在所述基底上形成第一介质层;去除部分厚度的所述第一介质层,使剩余的第一介质层顶部低于所述栅极结构的顶部;在露出的所述栅极结构侧壁上形成隔离侧墙。相应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基底,所述基底上具有栅极结构;在所述基底上形成第一介质层;去除部分厚度的所述第一介质层,使剩余的第一介质层顶部低于所述栅极结构的顶部;在露出的所述栅极结构侧壁上形成隔离侧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基底,所述基底上具有栅极结构;在所述基底上形成第一介质层;去除部分厚度的所述第一介质层,使剩余的第一介质层顶部低于所述栅极结构的顶部;在露出的所述栅极结构侧壁上形成隔离侧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侧墙的材料包括氮化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侧墙的厚度在8nm到20nm范围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隔离侧墙的步骤包括:形成侧墙材料层,所述侧墙材料层覆盖所述栅极结构和剩余的所述第一介质层的表面;去除所述栅极结构顶部和所述第一介质层上的侧墙材料层,形成所述隔离侧墙。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原子层沉积的方式形成所述侧墙材料层。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干法刻蚀的方式去除所述栅极结构顶部和所述第一介质层上的侧墙材料层。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结构上还具有栅极掩膜;所述隔离侧墙还位于所述栅极掩膜的侧壁上。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去除到厚度范围的所述第一介质层,使剩余的第一介质层顶部低于所述栅极结构的顶部。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结构两侧的基底内具有源漏掺杂区;形成所述隔离侧墙之后,所述形成方法还包括:在剩余的所述第一介质层上形成第二介质层;形成贯穿所述第一介质层和所述第二介质层的接触孔,所述接触孔底部露出所述源漏掺杂区;在所述接触孔内形成插塞。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接触孔的过程中,所述第二介质层的刻蚀选择比大于所述隔离侧墙的刻蚀选择比。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沿远离所述源漏掺杂区的方向,所述插塞的径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