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自行车车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02820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6: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式自行车车把,包括握杆、连接杆、调节杆和改锥,连接杆中间位置的外端固定套设有套管,套管上端设置有连接孔,下端与调节杆连接,调节杆包括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第一调节杆上端与套管连接,下端设置有限位孔,第一调节杆中间位置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限位块,第二调节杆上端设置有扇形的限位槽,下端与自行车车架连接,第二调节杆外表面的中间位置呈对称状设置有限位螺丝和卡块,卡块与第二调节杆的连接端设置有卡槽;改锥位于连接孔内,改锥包括松紧螺块、连接块和转动块,连接块与连接孔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连接块上端与转动块固定连接,下端与松紧螺块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连接稳定可靠且旋转操作便捷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式自行车车把
本专利技术属于自行车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式自行车车把。
技术介绍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是一种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具有锻炼身体、绿色环保等优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通工具;自行车亦是人类专利技术的最成功的一种人力机械之一,由许多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但是,自行车在放置时,由于车把与车架之间呈垂直状,放置时停车空间较大,不利于空间利用;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开发一种连接稳定可靠且旋转操作便捷旋转式自行车车把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连接稳定可靠且旋转操作便捷旋转式自行车车把。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旋转式自行车车把,包括握杆、连接杆、调节杆和改锥,所述握杆有两个,分别对称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所述连接杆为内部空心的管状结构,其中间位置的外端固定套设有套管,所述套管上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连接孔,下端的中间位置与所述调节杆垂直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杆包括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上端与所述套管的中间位置垂直固定连接,下端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有四个,分别均匀对称设置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式自行车车把,包括握杆(1)、连接杆(2)、调节杆(3)和改锥(4),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杆(1)有两个,分别对称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杆(2)的两端,所述连接杆(2)为内部空心的管状结构,其中间位置的外端固定套设有套管(5),所述套管(5)上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连接孔(51),下端的中间位置与所述调节杆(3)垂直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杆(3)包括第一调节杆(31)和第二调节杆(32),所述第一调节杆(31)上端与所述套管(5)的中间位置垂直固定连接,下端设置有限位孔(311),所述限位孔(311)有四个,分别均匀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杆(31)下端的外表面,所述第一调节杆(31)中间位置的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式自行车车把,包括握杆(1)、连接杆(2)、调节杆(3)和改锥(4),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杆(1)有两个,分别对称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杆(2)的两端,所述连接杆(2)为内部空心的管状结构,其中间位置的外端固定套设有套管(5),所述套管(5)上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连接孔(51),下端的中间位置与所述调节杆(3)垂直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杆(3)包括第一调节杆(31)和第二调节杆(32),所述第一调节杆(31)上端与所述套管(5)的中间位置垂直固定连接,下端设置有限位孔(311),所述限位孔(311)有四个,分别均匀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杆(31)下端的外表面,所述第一调节杆(31)中间位置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限位块(312),所述第二调节杆(32)上端设置有扇形的限位槽(321),下端与自行车车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杆(32)外表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限位螺丝(33),与所述限位螺丝(33)相对应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卡块(34),所述卡块(34)与所述第二调节杆(32)连接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与所述限位螺丝(33)结构相配合的卡槽(341),所述限位螺丝(33)穿入至第二调节杆(32)内部,并经所述第一调节杆(31)下端的限位孔(311),与第二调节杆(32)外表面固定设置的卡块(34)上的卡槽(341)螺纹连接;所述改锥(4)位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银龙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共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