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发动机周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80704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0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发动机周转架,包括底架、若干组发动机放置工位、支撑组件、定位组件、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主动轴、驱动件、若干第一从动轴、若干对第二从动轴、第一、第二、第三连杆;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支撑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第二定位件;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的锁定压块尾端分别铰接有末端连接在主动轴、第一从动轴、第二从动轴上的第一松紧杆、第二松紧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发动机的锁定工位与打开工位之间灵活切换,多个支撑定位能够更好的将发动机固定在周转架上,完成稳定运输,采用对角支撑定位实现全方位固定,减少定位误差。

A New Engine Turnover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ovel engine turnaround frame, which comprises a chassis, several groups of engine placement positions, support components, positioning components and driving components. The driving components include an active shaft, a driving component, several first driven shafts, several pairs of second driven shafts, first, second and third connecting rods; the supporting components include first, second, third, fourth and third connecting rods. The positioning component comprises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positioning parts, and the tail ends of the locking block of the first positioning part and the second positioning part are articulated respectively with the first elastic rod and the second elastic rod connected at the end of the active shaft, the first driven shaft, the second driven shaft.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flexible switching between lock and open positions of the engine, and multiple support positioning can better fix the engine on the revolving frame, complete stable transportation, realize omni-directional fixing by using diagonal support positioning, and reduce positioning err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发动机周转架
本技术涉及物料运输
,主要涉及一种新型发动机周转架。
技术介绍
货物搬运几乎存在于各个行业,尤其是具有较大体积、重量、复杂的机械,搬运工作非常费力,通常需要料架对其周边进行固定,再采用吊车、叉车等来完成对重物的搬运。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21607300.1公开了一种专用发动机料架,包括底架、放置工位、支撑组件、定位组件以及驱动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一对相对设置在所述放置工位另一角的第一定位件以及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上的第一锁定压块高于所述第二定位件上的第二锁定压块。在放置工位两对边各设置有定位件且高度不一致,发动机长度方向不能很好的定位,定位件锁定压块端面为一个平滑面,在压紧发动机的时候容易产生滑动,锁定精度低;支撑组件下部的矩形柱的面积小于上部安装槽的面积,头重脚轻会造成下部崩坏,或者产生倾倒使得发动机向一角落倾斜,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支撑组件支撑的高度基本一致,发动机较长的部位和较短的部位没有东西支撑,悬挂在空中容易发生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长度方向定位好,定位件锁定压块防滑锁定精度高,多个高度进行支撑稳定性高,具有倾斜支撑安全系数高的新型发动机周转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发动机周转架,包括底架、相对设置在所述底架上宽度方向两端的若干组发动机放置工位、成对设置在所述放置工位周边的用于支撑发动机的支撑组件、相对设置在所述放置工位宽度方向两侧的用于锁定或打开发动机的定位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定位组件在锁定工位和打开工位之间切换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沿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底架中部的一主动轴、设置在所述主动轴一端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轴绕其轴线转动的驱动件、若干与所述主动轴平行且同向一起转动的第一从动轴、若干对与所述主动轴平行且反向一起转动的第二从动轴、两端分别径向连接所述主动轴与第一从动轴的第一连杆、两端分别径向连接一对所述第二从动轴的第二连杆、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第三连杆;一对所述第二从动轴分别设置在所述主动轴两侧,其中一所述第二从动轴设置在所述主动轴与第一从动轴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一对成对设置在所述放置工位第一对角的第一支撑件与第三支撑件、一对成对设置在所述放置工位第二对角的第二支撑件与第四支撑件、一设置在第四支撑件侧后方的第五支撑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一对成对设置在所述放置工位第一对角的第一定位件与第二定位件,定位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架上的固定座、水平设置在所述固定座朝向发动机的一侧上部的锁定压块,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锁定压块在正对发动机的方向上向前滑动锁紧发动机或向后滑动松开发动机;在所述主动轴、第一从动轴上各径向对称设置有若干第二松紧杆与第一松紧杆,在一对所述第二从动轴上各径向对称设置有若干第一松紧杆与第二松紧杆,第一松紧杆、第二松紧杆的末端分别铰接在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的锁定压块尾端;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主动轴绕自身轴线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轴的所述第一连杆朝宽度方向一侧移动带动所述第一从动轴同向转动、依次带动所述第三连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朝宽度方向另一侧移动,所述第二连杆带动所述第二从动轴反向转动。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第一定位件与第二支撑件沿所述放置工位的一长边依次排列,所述第三支撑件、第二定位件、第四支撑件、第五支撑件沿所述放置工位的另一长边依次排列;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矩形柱、设置在所述第一矩形柱顶面右下角的第一凸起,在所述第一凸起正面上部截取一方块形成L型安装槽;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二矩形柱、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矩形柱背面下部的第一三角支撑架、分别垂直向上设置在一对所述第二矩形柱顶面中部的凸起;所述第三支撑件包括长方条、设置在所述长方条顶部的倒凵型支撑盘、纵向伸入所述支撑盘顶面的一对安装孔;所述第四支撑件包括第三矩形柱、设置在所述第三矩形柱外侧面下部的第二三角支撑架、纵向伸入所述第三矩形柱顶面的一对安装孔;所述第五支撑件包括第四矩形柱、设置在所述第四矩形柱背面下部的第三三角支撑架,在所述第四矩形柱前面上部分层截取方块形成多阶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新型发动机周转架,主动轴依次带动第一从动轴、第二从动轴,可实现发动机的锁定工位与打开工位之间灵活切换、传动更精准,多个支撑定位能够更好的将发动机固定在周转架上,完成稳定运输,采用对角支撑定位实现全方位固定,减少定位误差;根据发动机的外形设置成不同形状的支撑件,定位支撑更加稳固,料架使用寿命更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新型发动机周转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新型发动机周转架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新型发动机周转架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新型发动机周转架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底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支撑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见图1至图7,图中给出的是一种新型发动机周转架,包括底架100、相对设置在底架100上宽度方向两端的若干组发动机放置工位200、成对设置在放置工位200周边的用于支撑发动机的支撑组件300、相对设置在放置工位200宽度方向两侧的用于锁定或打开发动机的定位组件400、用于驱动定位组件400在锁定工位和打开工位之间切换的驱动组件500。在底架100上相对设置有多排发动机放置工位200,发动机相对放置不会刮伤相邻的发动机,料架空间利用率高。优选的,新型发动机周转架包括相对设置在底架100上宽度方向两端的3对发动机放置工位200。底架100包括方形的外围框架110、沿长度方向设置在外围框架110内部的第一横梁120、沿宽度方向设置在外围框架110内部的第二横梁130;第一横梁120包括分别设置在底架两侧边的一对第一长横梁、沿底架长度方向并列设置在一对第一长横梁之间的2对第一短横梁,每对第一短横梁包括分布在同一直线上的3根;每对发动机放置工位200之间具有安全距离,形成一口字形的缓冲空位,第二横梁130包括分别设置在底架两侧边的2根第二长横梁、垂直连接在其中1对第一短横梁的中部于缓冲空位内的第二中横梁、设置在缓冲空位内部的对角于底架宽度方向的1根第二短横梁。2对第一短横梁将外围框架110平均分成前、中、后三个部分,2根第二长横梁将外围框架110平均分成左、中、右三个部分,即2对第一短横梁与2根第二长横梁将外围框架110平均分配成6个发动机放置工位200、3个缓冲空位。支撑组件300包括一对成对设置在放置工位200第一对角的第一支撑件310与第三支撑件330、一对成对设置在放置工位200第二对角的第二支撑件320与第四支撑件340、一设置在第四支撑件340侧后方的第五支撑件350。第一支撑件310包括第一矩形柱、设置在第一矩形柱顶面右下角的第一凸起,在第一凸起正面上部截取一方块形成L型安装槽;第二支撑件320包括第二矩形柱、分别设置在第二矩形柱背面下部的第一三角支撑架、分别垂直向上设置在一对第二矩形柱顶面中部的凸起;第三支撑件330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发动机周转架,包括底架、相对设置在所述底架上宽度方向两端的若干组发动机放置工位、成对设置在所述放置工位周边的用于支撑发动机的支撑组件、相对设置在所述放置工位宽度方向两侧的用于锁定或打开发动机的定位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定位组件在锁定工位和打开工位之间切换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沿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底架中部的一主动轴、设置在所述主动轴一端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轴绕其轴线转动的驱动件、若干与所述主动轴平行且同向一起转动的第一从动轴、若干对与所述主动轴平行且反向一起转动的第二从动轴、两端分别径向连接所述主动轴与第一从动轴的第一连杆、两端分别径向连接一对所述第二从动轴的第二连杆、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第三连杆;一对所述第二从动轴分别设置在所述主动轴两侧,其中一所述第二从动轴设置在所述主动轴与第一从动轴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一对成对设置在所述放置工位第一对角的第一支撑件与第三支撑件、一对成对设置在所述放置工位第二对角的第二支撑件与第四支撑件、一设置在第四支撑件侧后方的第五支撑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一对成对设置在所述放置工位第一对角的第一定位件与第二定位件,定位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架上的固定座、水平设置在所述固定座朝向发动机的一侧上部的锁定压块,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锁定压块在正对发动机的方向上向前滑动锁紧发动机或向后滑动松开发动机;在所述主动轴、第一从动轴上各径向对称设置有若干第二松紧杆与第一松紧杆,在一对所述第二从动轴上各径向对称设置有若干第一松紧杆与第二松紧杆,第一松紧杆、第二松紧杆的末端分别铰接在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的锁定压块尾端;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主动轴绕自身轴线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轴的所述第一连杆朝宽度方向一侧移动带动所述第一从动轴同向转动、依次带动所述第三连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朝宽度方向另一侧移动,所述第二连杆带动所述第二从动轴反向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发动机周转架,包括底架、相对设置在所述底架上宽度方向两端的若干组发动机放置工位、成对设置在所述放置工位周边的用于支撑发动机的支撑组件、相对设置在所述放置工位宽度方向两侧的用于锁定或打开发动机的定位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定位组件在锁定工位和打开工位之间切换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沿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底架中部的一主动轴、设置在所述主动轴一端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轴绕其轴线转动的驱动件、若干与所述主动轴平行且同向一起转动的第一从动轴、若干对与所述主动轴平行且反向一起转动的第二从动轴、两端分别径向连接所述主动轴与第一从动轴的第一连杆、两端分别径向连接一对所述第二从动轴的第二连杆、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第三连杆;一对所述第二从动轴分别设置在所述主动轴两侧,其中一所述第二从动轴设置在所述主动轴与第一从动轴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一对成对设置在所述放置工位第一对角的第一支撑件与第三支撑件、一对成对设置在所述放置工位第二对角的第二支撑件与第四支撑件、一设置在第四支撑件侧后方的第五支撑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一对成对设置在所述放置工位第一对角的第一定位件与第二定位件,定位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架上的固定座、水平设置在所述固定座朝向发动机的一侧上部的锁定压块,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锁定压块在正对发动机的方向上向前滑动锁紧发动机或向后滑动松开发动机;在所述主动轴、第一从动轴上各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琼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众德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