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工程灌浆成形的模具及工程灌浆成形外模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94135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指一种供工程灌浆成形的模具,根据欲灌浆的结构体截面形状、长度与高度裁切而成一体成型的薄形膜,其四周分别形成有一第一、二连接端及一上、下缘端,该下缘端是连接于施工面上,该第一连接端是与该第二连接端连接,使该薄形膜形成封闭截面的一灌浆腔体,再利用至少一伸缩组件的支撑端与上缘端固定,借着可供伸缩的支撑端使该薄形膜具一张力,本发明专利技术实为具有大幅简化施工流程、降低人力及搬运成本的现代化施工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供工程灌浆成形的模具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供工程灌浆成形的模具,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借由薄形膜材料作为营建工程用的柱状结构体的灌浆方法。
技术介绍
在社会结构随科技急速发展变化下,许多工程方法已摒弃传统思维及模式,例如:营建建筑施工方式从传统铺设钢筋及组立模板后灌浆方式,发展到设计规划成采用标准化的预铸或组合方法,至今已进步到可以利用特殊材料或模具建筑的施工法。目前所采用的结构工法大致可分为预铸工法及现地灌浆工法。工期短的预铸工法,其须于其它场所事先预铸结构体,采用钢筋笼及架设模(钢)板的方式灌浆完成预铸件后,载至现场接合,再针对接合部分组立模板再灌浆完成施工。而传统的现地灌浆工法则是采现场组立钢筋笼及架设模(钢)板再施以预拌混凝土灌浆,或是在其它场所预先组立钢筋笼载至现场与模(钢)板组立完成,再施以预拌混凝土灌浆。因此,不论上述何种施工法势必使用大量的模(钢)板,然而这些模(钢)板太沉重、运输不便以及需要多数人力架设、绑装,并且逐块组模后又需逐块拆模,重复性地搬运及吊装作业,均为此类施工法所面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以上所述公知施工方法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供于施工面上进行工程灌浆成形的模具,包含:一薄形膜,四周分别具有一第一、二连接端及一上、下缘端,该下缘端是固定于该施工面上,该第一连接端是与该第二连接端连接,使该薄形膜形成封闭截面的一灌浆腔体;以及至少一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与该上缘端固定,支撑该薄形膜并提供该薄形膜一张力。此具塑性材质的薄形膜,除了具有传统模(钢)板可重复使用的优点外,同时根据欲灌浆的截面周长与高度裁切成一体成型的薄形膜(模具),在组装、拆卸与灌浆成形的品质上均十分轻便、实用,符合现代科技建筑需快速成形、工期短,且大幅度简化施工流程、降低人力及搬运成本的优点,此乃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灌浆成形的方法,包含下列步骤:于一施工面绕置至少一薄形膜,连接该薄形膜下缘端于该施工面上;连接该薄形膜该第一连接端及该第二连接端,使呈具有封闭截面的一灌浆腔体;以及设置至少一支撑装置,固定该上缘部并支撑该薄形膜,使该薄形膜朝轴向具一张力。本专利技术的成形方法主要是生产大楼圆柱状结构体的快速成形模具,尤有甚者,利用本专利技术技术的揭露更可实施出不特定形状的结构体,例如:至少三角或多角形的结构柱、梁体,且不论是现场灌注或是预铸件皆适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概念。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采取下列实施手段:-->本专利技术的薄形膜第一连接端及第二连接端是借由两端缝制滑扣及一拉链使之紧密接合;或是在两连接端重复部分以粘贴(如3M;魔鬼粘)或扣接(如:ab扣;子、母扣)等方式连接。本专利技术支撑装置的一实施例为采用一拱门形梁架,一伸缩组件固定于该梁架上,另一端连接一爪架,该爪架与薄形膜的上缘端至少固定二点,再借着该伸缩组件的伸缩使该薄形膜具轴向的张力。又一实施例则采用一梁架,架在钢筋笼的主筋上,梁架的另一端固定一伸缩组件,该伸缩组件凸出部接触一爪架,该爪架借由该链条与该上缘端的固定,除利用链条上具卷扬机平衡地将薄形膜拉升至一定高度外,更由伸缩组件的伸张使薄形膜更具轴向的张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灌浆完成,尚未拆膜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图1未灌浆的局部立体透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借由至少一支撑架升起薄形膜的步骤图(虚线表示定位后的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3的上视图(未包含支撑架);图5A是本专利技术固定施工面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5B是本专利技术固定施工面的另一实施例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薄形膜两连接端连接方式的另一实施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薄形膜两连接端连接方式的又一实施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吊升薄形膜的另一实施例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吊升薄形模的又一实施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即配合附图,详细揭露并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请同时参考本专利技术图1~图3,本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供工程灌浆成形的模具,包含:一施工面2,通常在预铸场为操作平台,现场浇注即为基地面或楼层面;一薄形膜10,为一可塑性材料,诸如:HDPE不透水塑料布或PE扁条梭织胚布等材料,大小需视欲灌浆截面圆周及高度乘积而剪裁,薄形膜10四周分别具有一第一连接端13、一第二连接端14、一上缘端11及一下缘端12,该下缘端12借由预先钻好的若干孔18与钉子3固定在前述施工面2上,较佳实施至少为固定三点,可视工程规模需要而增减。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下缘端12亦可借由螺栓或以重物压制方式固定于施工面2上。薄形膜10的第一连接端13与第二连接端14的连接方式,可于第一、二连接端13、14缝制滑扣17及一拉链15,以形成具封闭截面并且为一紧密接合的灌浆腔体100。如图三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利用具有至少一伸缩组件72提供轴向张力,伸缩组件72是由支撑装置7所提供,此伸缩组件72借由支撑端74与上缘端11固定,其固定方式同下缘端12或由简单的螺丝螺帽锁固而成,如此一来,透过伸缩组件72的逐渐伸张使该薄形膜10具有一张力。这里所说的伸缩组件72,包含汽(液)压缸、机械原理的螺旋张力调整器,或任何具伸缩的组件,因此为公知技艺,在此不多加赘述。并且,为了提供一较佳薄形膜10的全圆周轴向张力,较佳为需有两组或以上的支撑装置7(意即,两组伸缩组件72)来达到灌浆高度上的需求,当然可视施工规模的需要而增减。此外,不包含-->伸缩组件72的支撑装置7亦可提供本专利技术支撑之用。支撑装置7较佳为一三角支撑架,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支撑装置7亦可为桁架支撑、鹰架支撑及其它类似支撑。需强调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薄形膜10更具有一隔膜16(如图1所示),其是为了防止混凝土凝固后,容易卡住滑扣17导致拉链15无法滑动使用而设计,它成形的方式可以是另外贴上一胶层或直接从薄形膜10长出。另外,在钢筋笼5的主筋52适当间隔处装置有若干间隔器56,使薄形膜10与钢筋笼5保持适当距离,如图4所示。请同时参考本专利技术图5A、图5B,其是绘示薄形膜固定施工面的部分剖视图。承上所述,下缘端12若直接以钉子3固定,固定效果不佳且还会有漏浆问题,因此,以角钢22或木块24的增加固定面积的方式较佳且不易伤及薄形膜10,角钢22或木块24的数量可视工程规模大小而增减。请参考图6、图7,其是绘示薄形膜两连接端接合的两种实施例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薄形膜10两连接端13、14重复部分20(即相互接合面处)更可以粘贴152(如:魔鬼粘)或扣接154(如:ab扣;子、母扣)等方式连接,而灌浆完成面102上凸出的若干主筋52是为了下个楼层的续接或绑筋之用,在此不多赘述。特别是,为了增加薄形膜10的径向支撑力,可在薄形膜10外周围适当位置处,设置至少一支撑环30(强化圈),如图7所示的示意图。在轴向部分,为了要提供薄形膜10一定张力,减少灌浆液体向力量小的地方流动,并使薄形膜10上各单位面积均产生近似的反作用力,因-->此,本专利技术另设计了两种实施例。请参考图8,此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本图是以一呈拱门形梁架82作为支撑架,一般即为钢梁,上端以一吊钩824横吊一伸缩组件78,伸缩组件78的凸出杆782与一爪架86固定连接,该爪架86的爪部862与薄形膜10的上缘端11至少固定二点,再借着伸缩组件78的伸张使薄形膜10具轴向的张力。然而,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供工程灌浆成形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可自由形变的薄形膜,至少一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连接该薄形膜并垂直向支撑该薄形膜,使该薄形膜形成具封闭截面的一灌浆腔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工程灌浆成形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可自由形变的薄形膜,至少一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连接该薄形膜并垂直向支撑该薄形膜,使该薄形膜形成具封闭截面的一灌浆腔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该薄形膜至少具有一第一连接端及相对应的一第二连接端,该第一连接端是与第二连接端密接使该薄形膜具有封闭截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第一连接端与该第二连接端连接方式包括使用一拉链接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该薄形膜的该第一连接端及该第二连接端更可借由具有粘贴或扣接方式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更可在该薄形膜外周围,设置至少一支撑环定位,以增加径向的支撑力。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该支撑装置是包含一伸缩组件,借由调整该伸缩组件以改变该薄形膜上的张力。7.一种工程灌浆成形外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衍梁
申请(专利权)人: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