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5883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建筑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第一预铸柱;提供至少两个全预铸梁,所述全预铸梁的顶表面与所述第一预铸柱的顶表面具有预定第一高度差;将所述第一预铸柱竖立;将所述至少两个全预铸梁与所述第一预铸柱组接;提供楼板模板,将所述楼板模板固定于所述至少两个全预铸梁的顶表面所界定的平面上;提供多个楼板钢筋,将其设置于所述楼板模板上且与所述第二组梁钢筋重叠;在所述至少两个全预铸梁的外侧设置多个浇置模板,所述多个浇置模板的顶端低于所述第一预铸柱的所述第一端的所述顶表面。铸柱的所述第一端的所述顶表面。铸柱的所述第一端的所述顶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制造及校正全预铸梁柱结构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如何将建筑物中的梁与楼板在施工过程中妥适的连接并维持良好的连接强度,长久以来一直是业界所寻求改进的方向。在众多的施工方法中,预铸工法因具有结构质量优异、施工安全迅速、营建成本经济合理等优点,已成功应用于各种营造工程建设中,包含将建筑物中的梁与楼板连接。特定地,预铸工法是在预铸厂或工地周边,以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及模块化的模具,组立钢筋并浇置混凝土,快速大量生产精密的柱体、梁体、板体等的预铸构件。通过精确的搬运管理及组装作业,将在预铸厂内或工地周边生产完成的预铸构件于工地现场组合。借此,工地现场中的工作量可以降到最低、减少人力及施工时间,进而有效缩短工期,并确保施工质量。此外,预铸施工法也可减少或避免在外墙鹰架上施工,大幅提高了施工安全性。举例来说,常规技术中的一种包括采用如图1A所示的方式,将半预铸梁与楼板连接。至于钢梁与楼板连接的施工,常规技术则提供如如图1B所示的钢梁与楼板连接的方式。r/>[0003]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其包括:提供第一预铸柱,所述第一预铸柱包含在所述第一预铸柱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出所述第一预铸柱的第一端的顶表面的第一组柱钢筋,及沿所述第一预铸柱的横向方向从所述第一端的侧表面延伸出所述第一预铸柱的第二组柱钢筋或第二组型钢;提供至少两个全预铸梁,所述至少两个全预铸梁中的每一个包含在所述全预铸梁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出所述全预铸梁的第一组梁钢筋或第一组型钢,及从所述全预铸梁的顶表面延伸出所述全预铸梁的第二组梁钢筋,其中所述全预铸梁的所述顶表面与所述第一预铸柱的所述第一端的所述顶表面具有预定第一高度差;将所述第一预铸柱竖立;将所述至少两个全预铸梁的所述第一组梁钢筋与所述第一预铸柱的所述第二组柱钢筋续接或将所述至少两个全预铸梁的所述第一组型钢与所述第一预铸柱的所述第二组型钢续接;提供楼板模板,将所述楼板模板固定于所述至少两个全预铸梁的顶表面所界定的平面上;提供多个楼板钢筋,将其设置于所述楼板模板上且与所述第二组梁钢筋重叠;在所述至少两个全预铸梁的外侧设置多个浇置模板,所述多个浇置模板的顶端低于所述第一预铸柱的所述第一端的所述顶表面;及将混凝土浇置到由多个浇置模板及所述楼板模板所形成的空间中,且所述混凝土覆盖过所述全预铸梁的所述第二组梁钢筋及所述多个楼板钢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全预铸梁的所述第二组梁钢筋中的每一个为倒U形,且所述U形所界定的平面与所述全预铸梁的纵向大致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全预铸梁的所述第二组梁钢筋中的每一个为两个相对的倒L形,其中所述倒L形的自由端朝向所述全预铸梁的外侧,且所述两个相对的倒L形所界定的平面与所述全预铸梁的纵向大致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混凝土浇置到由多个浇置模板及所述楼板模板所形成的空间中的步骤是将混凝土浇置到低于所述第一预铸柱的所述顶表面3到20cm。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提供第二预铸柱,其具有与所述第一预铸柱的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及位于所述第二端的底表面;所述第二预铸柱进一步具有位于所述第二端内的多个中空连接件;将所述第二预铸柱的所述第二端对准所述第一预铸柱的所述第一端,并使所述第一预铸柱的所述第一组柱钢筋中的每一个插入所述第二预铸柱的所述多个中空连接件中,且使所述第一预铸柱的所述顶表面与所述第二预铸柱的所述底表面之间具有间隙;在所述间隙周围设置多个浇置模板;及将混凝土浇置到所述间隙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使所述第一预铸柱的所述顶表面与所述第二预铸柱的所述底表面之间具有间隙的步骤是使所述第一预铸柱的所述顶表面与所述第二预铸柱的所述底表面之间具有15mm
的间隙。7.一种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其包括:提供第一预铸柱,所述第一预铸柱包含在所述第一预铸柱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出所述第一预铸柱的第一端的顶表面的第一组柱钢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衍樑王瑞祯陈智轩
申请(专利权)人: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