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缸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2899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缸盖,其包括进水口、出水口、排气口以及多个对应气缸设置并汇聚至所述排气口的排气道,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形成有冷却水套,所述冷却水套包括水套主体、下部水套及上部水套,所述下部水套和所述上部水套包裹多个所述排气道,对应每一气缸布置有所述进水口,每一所述进水口的冷却液进入所述下部水套后分为第一流路、两个第二流路以及第三流路,冷却液可沿所述第一流路以及两个所述第二流路流入所述水套主体,再由所述水套主体流入所述上部水套,且所述上部水套和所述下部水套的冷却液在排气侧汇聚后可沿所述水套主体的延伸方向从所述出水口流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动机缸盖能利用排气中的热量加热冷却液以实现快速暖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缸盖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
,具体的,涉及一种发动机缸盖。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发动机的很大一部分热量被排气带走,热量利用率低;在发动机启动时温度不能快速地提升,实现快速暖机,因而发动机不能达到最佳的工作环境,进而会导致发动机启动阶段的油耗增加和排放气体燃烧不完全,不利于节能减排。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利用排气中的热量加热冷却液以实现快速暖机的发动机缸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发动机缸盖包括进水口、出水口、排气口以及多个对应气缸设置并汇聚至所述排气口的排气道,所述排气道内设有排气门,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形成有冷却水套,所述冷却水套包括水套主体、从所述水套主体各气缸侧边引出并覆盖各所述排气道的下部的下部水套及从各气缸所述排气门之间穿过并与所述水套主体相连的上部水套,所述下部水套和所述上部水套包裹多个所述排气道,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水套主体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水口与所述下部水套连通,且对应每一气缸布置有所述进水口,每一所述进水口的冷却液进入所述下部水套后形成四个单独的流路,分别为沿鼻梁区流动的第一流路、沿鼻梁区两侧的所述排气道的侧壁流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缸盖,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口、出水口、排气口以及多个对应气缸设置并汇聚至所述排气口的排气道,所述排气道内设有排气门,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形成有冷却水套,所述冷却水套包括水套主体、从所述水套主体各气缸侧边引出并覆盖各所述排气道的下部的下部水套及从各气缸所述排气门之间穿过并与所述水套主体相连的上部水套,所述下部水套和所述上部水套包裹多个所述排气道,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水套主体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水口与所述下部水套连通,且对应每一气缸布置有所述进水口,每一所述进水口的冷却液进入所述下部水套后形成四个单独的流路,分别为沿鼻梁区流动的第一流路、沿鼻梁区两侧的所述排气道的侧壁流动的两个第二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缸盖,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口、出水口、排气口以及多个对应气缸设置并汇聚至所述排气口的排气道,所述排气道内设有排气门,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形成有冷却水套,所述冷却水套包括水套主体、从所述水套主体各气缸侧边引出并覆盖各所述排气道的下部的下部水套及从各气缸所述排气门之间穿过并与所述水套主体相连的上部水套,所述下部水套和所述上部水套包裹多个所述排气道,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水套主体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水口与所述下部水套连通,且对应每一气缸布置有所述进水口,每一所述进水口的冷却液进入所述下部水套后形成四个单独的流路,分别为沿鼻梁区流动的第一流路、沿鼻梁区两侧的所述排气道的侧壁流动的两个第二流路以及流向排气侧的第三流路,冷却液可沿所述第一流路以及两个所述第二流路流入所述水套主体,再由所述水套主体流入所述上部水套并流向所述上部水套的排气侧,且所述上部水套和所述下部水套的冷却液在排气侧汇聚后可沿所述水套主体的延伸方向从所述出水口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水套的排气侧和所述下部水套的排气侧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缸盖,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棋刘强余树翠田俊鹏袁爽沈源王瑞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罗佑发动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