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高架防护栏板的灌浆套筒连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7775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高架防护栏板的灌浆套筒连接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栏板预制过程中,在栏板内侧的柱体中固定设有若干灌浆套筒,步骤2,在灌浆套筒中均插入相对应的纵向钢筋,将所有纵向钢筋均与栏板中的钢筋笼之间绑扎固定,步骤3,浇筑混凝土,待栏板成型,将栏板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步骤4,将成型的栏板吊起,将主体结构上预留的连接钢筋插入相对应的灌浆套筒中,步骤5,通过进浆管道将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经注浆孔注入灌浆套筒中,实现主体结构与栏板的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方便快速施工,真正意义上实现防护栏板全预制装配式,避免了施工现场二次浇注的麻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高架防护栏板的灌浆套筒连接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预制防护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高架防护栏板的灌浆套筒连接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装配式建筑的不断推广和广泛应用,城市高架道路的上部防护结构也越来越多采用预制装配式形式,较常见的就是防撞墙和栏板。防撞墙主要的预制形式是在主体结构上预留钢筋然后在预留钢筋的基础上进行防撞墙钢筋的绑扎,其次安装防撞墙模板最后浇筑混凝土进行整体防撞墙的预制;栏板的主要预制形式为分段预制栏板,在栏板和主体结构上分别预留钢筋在现场拼装的时候将两部分的预留钢筋绑扎焊接,支模板后浇筑成一个整体。以上两种方式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与缺点:1、首先防撞墙的整体预制方法使得箱梁与防撞墙整体结构的重心存在着偏移,必须设置大量的支撑体系,否则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倾覆的危险;2、防撞墙整体预制对混凝土浇筑提出了加大的挑战,因为一方面是在一些截面处振捣不便容易留有气泡对混凝土成型造成严重影响,另一方面防撞墙较长的体型也容易出现混凝土颜色分层等现象;3、防撞墙浇筑完毕后较大与主体结构形成重量庞大的整体,且重心很难控制给起吊造成了很大的困难;4、栏板与主体结构分别预留钢筋对于钢筋定位以及焊接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较多存在角度的预留钢筋错位的情况;5、栏板在钢筋焊接完成后仍然需要现场支模板进行现浇,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全预制拼装,没有完全避免掉传统现浇存在的问题,如空作业等。对于装配式而言,关键技术是节点的连接构造部位,节点连接质量存在问题会引起构件裂缝的出现。钢筋连接技术是装配式建筑的关键技术之一,稳固的连接是结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的重要保证。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制高架防护栏板的灌浆套筒连接工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能够增加预制结构之间钢筋连接的稳固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制高架防护栏板的灌浆套筒连接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栏板预制过程中,在栏板内侧的柱体中固定设有若干灌浆套筒,在所述灌浆套筒下部设有注浆孔、上部设有出浆孔,将注浆孔与进浆管道之间连接,将出浆孔与出浆管道之间连接,步骤2,在灌浆套筒中均插入相对应的纵向钢筋,将所有纵向钢筋均与栏板中的钢筋笼之间绑扎固定,步骤3,浇筑混凝土,待栏板成型,将栏板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步骤4,将成型的栏板吊起,将主体结构上预留的连接钢筋插入相对应的灌浆套筒中,连接钢筋分别与灌浆套筒中相对应的纵向钢筋一一对应无缝相接,步骤5,通过进浆管道将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经注浆孔注入灌浆套筒中,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凝固后实现连接钢筋与纵向钢筋的连接,从而实现主体结构与栏板的固定连接。所述灌浆套筒的内部设有凹凸面,以增大灌浆套筒与纵向钢筋及其与连接钢筋之间的摩擦力和粘结力。所述灌浆套筒为全灌浆套筒。所述柱体凸出的厚度a为17-20cm。所述相邻灌浆套筒之间的距离为30cm。所述柱体的底部距离栏板的底部距离h为20-30cm。所述灌浆套筒保护层的厚度为20-25mm。本专利技术中栏板采用分段预制然后拼装的形式,单块栏板长约3米,栏板内侧中部设置两个栏板柱体,相邻柱体中心间距1.5米,栏板柱体中心距离栏板的两侧边缘为0.75米。栏板截面为不规则形状变截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栏板节段式预制更加轻巧,方便灵活施工,占用生产空间小,标准化程度高可同时大批量生产,加快施工进度;2)本专利技术栏板预制为单块板预制,相较于整体预制避免了偏心造成的倾覆危险,方便吊装和运输。3)避免了施工现场二次浇注的麻烦以及高空作业的安全问题,外观造型避免了二次浇筑混凝土的颜色差异;4)该工艺真正意义上实现防护栏板全预制装配式,符合绿色环保的建设理念,经试验验证采用一直拼装连接栏板承载力与现浇相差不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栏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正面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栏板和主体结构的连接状态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连接钢筋与纵向钢筋之间的连接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灌浆套筒的放大图。图6为图5的正面视图。图7为图5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预制高架防护栏板的灌浆套筒连接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栏板1预制过程中,在栏板1内侧的柱体2中固定设有若干灌浆套筒3,在所述灌浆套筒3下部设有注浆孔31、上部设有出浆孔32,将注浆孔31与进浆管道之间连接,将出浆孔32与出浆管道之间连接,步骤2,在灌浆套筒3中均插入相对应的纵向钢筋4,将所有纵向钢筋4均与栏板1中的钢筋笼之间绑扎固定,步骤3,浇筑混凝土,待栏板1成型,将栏板1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步骤4,将成型的栏板1吊起,将主体结构5上预留的连接钢筋6插入相对应的灌浆套筒3中,连接钢筋6分别与灌浆套筒3中相对应的纵向钢筋4一一对应无缝相接,步骤5,通过进浆管道将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经注浆孔31注入灌浆套筒3中,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凝固后实现连接钢筋6与纵向钢筋4的连接,从而实现主体结构5与栏板1的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本实施例所述灌浆套筒3的内部设有凹凸面。作为进一步优选,本实施例所述灌浆套筒3为全灌浆套筒。作为进一步优选,本实施例所述柱体2凸出的厚度a为17-20cm。作为进一步优选,本实施例所述相邻灌浆套筒3之间的距离为30cm。作为进一步优选,本实施例所述柱体2的底部距离栏板1的底部距离h为20-30cm。作为更进一步优选,本实施例所述灌浆套筒3保护层的厚度为20-25mm,本实施例中灌浆套筒3内设有档卡33。本实施例根据纵向受力主筋的公称直径(20mm),该栏板选用灌浆套筒型号为GTZQ420,其尺寸长中L1为180mm,L2为170mm,L3为20mm,L为370mm,直径为D为52cm。尽管上述实施例已对本专利技术作出具体描述,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应该理解为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以及范围之内基于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内容进行修改或改进,这些修改和改进都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以及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高架防护栏板的灌浆套筒连接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栏板(1)预制过程中,在栏板(1)内侧的柱体(2)中固定设有若干灌浆套筒(3),所述灌浆套筒(3)下部设有注浆孔(31)、上部设有出浆孔(32),将注浆孔(31)与进浆管道之间连接,将出浆孔(32)与出浆管道之间连接,步骤2,在灌浆套筒(3)中均插入相对应的纵向钢筋(4),将所有纵向钢筋(4)均与栏板(1)中的钢筋笼之间绑扎固定,步骤3,浇筑混凝土,待栏板(1)成型,将栏板(1)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步骤4,将成型的栏板(1)吊起,将主体结构(5)上预留的连接钢筋(6)插入相对应的灌浆套筒(3)中,连接钢筋(6)分别与灌浆套筒(3)中相对应的纵向钢筋(4)一一对应无缝相接,步骤5,通过进浆管道将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经注浆孔(31)注入灌浆套筒(3)中,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凝固后实现连接钢筋(6)与纵向钢筋(4)的连接,从而实现主体结构(5)与栏板(1)的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高架防护栏板的灌浆套筒连接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栏板(1)预制过程中,在栏板(1)内侧的柱体(2)中固定设有若干灌浆套筒(3),所述灌浆套筒(3)下部设有注浆孔(31)、上部设有出浆孔(32),将注浆孔(31)与进浆管道之间连接,将出浆孔(32)与出浆管道之间连接,步骤2,在灌浆套筒(3)中均插入相对应的纵向钢筋(4),将所有纵向钢筋(4)均与栏板(1)中的钢筋笼之间绑扎固定,步骤3,浇筑混凝土,待栏板(1)成型,将栏板(1)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步骤4,将成型的栏板(1)吊起,将主体结构(5)上预留的连接钢筋(6)插入相对应的灌浆套筒(3)中,连接钢筋(6)分别与灌浆套筒(3)中相对应的纵向钢筋(4)一一对应无缝相接,步骤5,通过进浆管道将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经注浆孔(31)注入灌浆套筒(3)中,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凝固后实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敏涛陈兆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